濉溪鎮志

濉溪鎮志

《濉溪鎮志》是鄭於坤編著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濉溪鎮志
  • 作者:鄭於坤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單位:濉溪鎮志編纂領導小組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編纂本志,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原則,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體現人民創造歷史。二、本志書上限為辛亥革命,下限到1985年。有部分資料也追溯到古代。三、本志書的結構,採取篇、章、節、目為四級結構,全書共有69章,218節。有些章節設有“附記”以彌補正文之不足。為了讓讀者開卷就能了解濉溪鎮的全貌,專設“概述”一文,提綱挈領地敘述了全鎮的發展史。

作品目錄

封面
圖片
濉溪鎮人民政府辦公樓
烈山路中古、西式溝上樓
濉城鐵路立交橋
鎮第八國小教學樓
上:濉溪口酒廠門景
下:珍珠岩廠生產的珍珠岩產品
活性炭廠生產的活性炭產品
黃橋村園藝專業戶葡萄園
上:黃橋林帶
中:城鎮居民住宅一角
下:一居民住室內景
濉溪口古城東門及大橋
濉溪口前大街石版路
吳國璋書法
上:濉溪口古城南門門額石
中:重興古睢書院碑記
下:濉溪教育會史略碑記
濉溪鎮黨、政領導成員合影
鎮志編寫人員合影
目錄
序言
凡例
概述
大事記
地理編
第一章 政區
第一節 位置面積(附行政區劃圖)
第二節 隸屬沿革
第三節 行政區劃
第二章 民族 人口
第一節 民族
第二節 戶籍人口
第三節 姓氏 耄壽
第三章 地貌 地質
第一節 地貌
第二節 地質
第四章 濉溪鎮簡介
第一節 地名考
第二節 城鎮溯源(附新舊城區圖)
第五章 水系河流
第一節 濉河
第二節 新濉河
第三節 溪河
第四節 王引河
第五節 西流河
第六章 土壤 植被
第一節 土壤
第二節 植被
第七章 氣候 物候
第一節 氣候
第二節 物候
第八章 自然資源
第一節 生物
第二節 礦物
第九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水災
第二節 旱災
第三節 風災
第四節 蟲災
第五節 霜災
第六節 地震
經濟編
第一章 農業
第一節 作物品種
第二節 耕作制度
第三節 植物保護
第四節 肥料
第五節 農業機械
第六節 科學種田
第二章 林業
第一節 林業生產
第二節 林政管理
第三節 花卉
第三章 畜牧業
第一節 畜牧生產
第二節 畜牧獸醫
第四章 漁業
第一節 漁業資源
第二節 漁業生產
第五章 多種經營
第六章 水利
第一節 河道治理
第二節 大溝
第三節 節制閘
第四節 灌渠
第五節 排灌站
第六節 井灌
第七章 鄉鎮企業
第一節 建國前工業手工業
第二節 建國後的過渡
第三節 社辦工業
第四節 重興社辦工業
第五節 鄉鎮企業
第六節 重點企業簡介
第八章 交通
第一節 道路建設
第二節 運輸
第三節 鐵路
第九章 商業
第一節 集體商業
第二節 個體商業(附:民國時期濉溪酒坊位置圖)
第三節 集市貿易
第四節 廟會物資交流
第十章 工商管理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對私營商業管理
第三節 市場管理
第十一章 糧食
第一節 糧行
第二節 糧食購銷
第十二章 財稅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工商稅收
第三節 農業稅
第四節 財政收支
第十三章 金融
第一節 金融機構
第二節 貨幣演變
第三節 存款
第四節 貸款
第五節 公債
第十四章 村鎮建設
第一節 道路建設
第二節 排水
第三節 郵電
第四節 照明
第五節 給水
第六節 煤氣
第七節 環境保護
第八節 房屋建設
第九節 房地產管理
第十節 建築
第十五章 土特名產
第一節 口子酒
第二節 口子糕點
第三節 苗饅
第四節 丁家壯饃
第五節 三橋豆腐
第六節 八寶菜
政治編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黨組織領導人更迭
第三節 黨代會
第二章 黨的農村工作
第三章 黨的組織工作
第四章 黨的宣傳工作
第一節 政治宣傳
第二節 通訊報導
第五章 黨的紀檢工作
第一節 黨風黨紀教育
第二節 整黨
第六章 黨的統戰工作
第一節 糾正冤假錯案
第二節 落實起義人員政策
第三節 落實台屬政策
第七章 群團組織
第一節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第二節 婦聯會
第三節 農會
第八章 行政設定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政府領導人更迭
第三節 人民代表大會
第九章 民政工作
第一節 優撫工作
第二節 社會福利
第三節 支邊 安置
第四節 婚姻登記
第五節 普選
第十章 公安、司法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社會治安
第三節 典型案例
第四節 司法案件
附記一:國民黨時期的治安機構
附記二:國民黨和日偽時期的強化治安辦法
軍事編
第一章 古代兵事
第一節 楚漢戰於睢水
第二節 黃盯橋之戰
第二章 捻軍
第一節 張樂行首克濉溪城
第二節 再克濉溪城
第三節 孫貴心攻克濉溪
第三章 打擊日偽軍
第一節 日軍罪行錄
第二節 三橋阻擊戰
第三節 濉城殲滅戰
第四章 解放戰爭兵事
第一節 西撤
第二節 陳粟大軍攻克濉溪
第三節 獨立旅激戰濉溪城
第四節 鎮隊突圍戰
第五章 淮海戰役支前
第一節 組織發動
第二節 軍需供應
第三節 救護傷員
第四節 表彰
第六章 駐軍
第七章 兵役
第一節 募兵制
第二節 徵兵制
第三節 志願兵役制
第四節 義務兵
第五節 預備役
第八章 民兵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軍事訓練
第三節 民兵活動
文化編
第一章 文化
第一節 文化設施
第二節 民間文藝
第三節 藝術團體
第二章 教育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幼兒教育
第三節 國小教育
第四節 中等教育
第五節 農民教育
第六節 教師隊伍
第七節 “三結合”建校
第三章 衛生醫療
第一節 私營診所
第二節 鎮醫院
第三節 合作醫療
第四節 衛生防疫
第五節 婦幼保健
第六節 民間驗方
第四章 體育
第一節 學校體育
第二節 體育競賽
第三節 民眾體育活動
第五章 廣播、電視
第一節 廣播
第二節 電視
第六章 科學技術
第一節 科技組織
第二節 技術培訓
第三節 科研成果
社會編
第一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組織管理
第三節 節制生育
第四節 少生優生
第五節 晚婚晚育
第二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建國前生活水平
第二節 建國後生活水平
第三節 住房水平
第三章 生活習俗
第一節 衣食起居
第二節 婚喪喜慶
第三節 生產習俗
第四節 節日習俗
第四章 舊俗惡習
第五章 宗教
第一節 天主教
第二節 基督教
第三節 佛教
第六章 重大事故紀實
第一節 交通事故
第二節 火災
第三節 觸電事故
第四節 工傷事故
第五節 中毒事故
第六節 醫療事故
第七章 方言
第一節 方言語音
第二節 方言土語
第三節 諺語
第四節 歇後語
第五節 民歌民謠
第六節 江湖歌謠
第八章 地名趣談
第九章 民間傳說
第一節 州官與地保對拜
第二節 老家“喜鵲窩”
第三節 口子酒的傳說
第四節 盟會飲酒
第五節 呂洞賓
第六節 十八里路不見天
第十章 奇聞
第一節 義豕
第二節 黿大如車輪
第十一章 對聯
第一節 春聯
第二節 喜慶對聯
第三節 壽聯
第四節 輓聯
第五節 廟宇楹聯
後記 僑務
人物編
第一章 人物傳記
第一節 革命烈士
第二節 古今人物
第二章 傳略
鄭濯清
鄭燦章
李亮臣
周功斧
王建東
蘆中仁
第三章 革命烈士表
第四章 英雄模範
第一節 人物簡介
第二節 英模人物表
第五章 各界聞人
第一節 人物簡介
第二節 縣團級以上人物表
第三節 科技人物表
第五節 國民黨軍政人物表
第六節 明、清代科舉人物表
第四節 能工巧匠
郭永芳
朱履坤
第六章 反動人物
施國章
黃子元
房樹桐
附錄
第一章 資料輯錄
第一節 舊志資料
第二節 碑刻
第二章 詩詞輯錄
第三章 廟祠存錄
第一節 廟宇
第二節 宗祠
第四章 市、縣單位在本鎮分布
第一節 淮北市轄單位
第二節 濉溪縣直單位
編後記
編修鎮志機構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