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流概況
河道走向
河道發源於山西省沁縣
漳源鎮余岩村北,流經沁縣定昌鎮(縣城)、段柳鄉、新店鎮,襄垣縣虒亭鎮、夏店鎮,在古韓鎮甘村與濁漳南源匯合進入濁漳河幹流(《漳河上游局網》稱下段為濁漳西南源)。濁漳河西源流經沁縣和襄垣縣。在沁縣漳河村建有水神廟,廟前有泉水出露,泉水在漳源村匯入濁漳河西源,當地習慣以此為濁漳西源之源。在沁縣安家嶺~襄垣夏店鎮付北村之間,河流流向大致為東南方向,付北-甘村河段流向為正東。濁漳西源河道全長80公里,流域面積1669平方公里。梁家灣以上河道比降為11‰~2‰,梁家灣至後灣河道比降5‰~0.6‰,後灣-甘村段河道比降3‰~1‰。經過多年對河道的治理,河床相對穩定。濁漳西源主要支流有迎春河、圪蘆河、白玉河、郭河、徐陽河、淤泥河等。
河道特徵
河床兩岸一級及二級台地是沁縣和襄垣縣的主要耕地,河床內沙丘密布,河勢變化迅速,主流變化頻繁遷徙不定,是典型的山區河流。
水文特徵
根據襄垣縣亭鎮後灣村濁漳西源幹流上的後灣水庫實測,年份為1952~1955年、1957~2000年,濁漳西源後灣斷面天然年徑流均值為1.22億立方米,保證率(P)20%、50%、75%、90%情況下天然年徑流量分別為1.76億立方米、1.9億立方米、0.69億立方米和0.32億立方米。濁漳河西源水資源總量為1.863億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1.531億立方米。年平均天然輸沙量134萬噸。
主要支流
迎春河,是濁漳西源的一級支流,發源於沁縣西部的伏牛山東麓,源頭在漳源鎮羅卜港村東,河流自北而南流經元王、上灣、東坡等村,在東坡至福村間轉為向東流,又經丈河上、迎春、西渠上等村,在沁縣城西匯入濁漳西源。在河源至福村間,多條平行的小支流從右岸匯入。石板上河為迎春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冊村鎮石槽溝、堯山村、東山一帶,流向為先向北而後朝東,在福村正南從迎春河右岸匯入迎春河。迎春河河流全長17.4公里,流域面積132.88平方公里。上遊河道(福村以上)縱坡17.4‰,下游縱坡2‰,流域寬度10.4公里,河床糙率為0.04。該河為季節型河流,河道上游為山谷型河道,河床為砂卵石(多為山洪),中、下遊河道寬闊、平緩、彎曲,兩岸90%為農民耕種地。河床上游為砂礫石乾河床,中、下游為砂質土,河道固定,河床相對穩定。地形為典型黃土高原丘陵山區,四周環山,石山區占20%,土山區占40%,塬溝地占40%。地貌為梁峁塬地,溝壑縱橫,侵蝕發育嚴重,植被較差,水土流失嚴重。迎春河年平均徑流量1061萬立方米,年輸沙量12.05萬立方米。該流域有元王、池頭等幾處泉水,較大的為郭村鎮池頭村青龍池泉水,因此該河常年清水不斷,水色清澈透明,沒有污染。在迎春河建有小(1)型的迎春水庫和迎春灌區,支流上建有小(1)型的石板上水庫。
圪蘆河,是濁漳西源的一級支流,發源於沁縣、沁源交界聖佛嶺東麓的沁縣冊村鎮新莊村西北,上游接納了後泉(漫水)泉水和余交村西的余河水,經冊村向東流,在樊村南與右岸支流南里河匯合,於樊村以東2公里匯入濁漳西源。流域面積151.8平方公里。圪蘆河主河道流經楊家鋪、後泉、漫水、寺莊、後溝、下灣、冊村、河止、道興9個行政村。主河道全長26.9公里,流向為自西朝東,河道平均縱坡6.4‰。有三條主要支流:一是南莊至冊村支流,流經南莊、南余交、北余交、冊村4個行政村,河長6.3公里;二是南馬服至陡溝支流,流經南馬服、北馬服、新柱、陡溝4個行政村,河長6.3公里;三是西林至寺家莊支流,流經西林、東莊、侯家莊、上張莊、下張莊、南里、中里、唐村、寺家莊9個行政村,河長8.1公里。圪蘆河流域為山區丘陵地貌。該流域地形為西部高東部低,西部山峰海拔1400米左右,東部山頭海拔1000米左右,河口附近河谷高程940米上下,屬山谷河流,河床穩定。流域中土石山區占31%,石山區占27%,丘陵區占42%。流域內有冊村雨量站,建於1971年,有30年的觀察記錄。河道年徑流1350萬立方米。清水流量漫水至河口為0.2~0.3立方米/秒。河流輸沙為細砂和粉細砂,年輸沙量15.80萬立方米。圪蘆河流域內有中型水庫(圪蘆河水庫)1座,小型灌溉工程(圪蘆河和五一渠)2處和魚池100畝。
白玉河,《沁縣誌》稱“銅鞮河”,是濁漳西源上一條較大的支流,發源於沁縣西南部南泉鄉泊村,流經南泉、郭莊、連家莊、故縣、徐村、月嶺山、太里、南池等村,在南池村東南注入濁漳西源。主河道流經南泉鄉、故縣鎮、新店鎮3個鄉鎮12個行政村,河型呈樹枝狀,幹流在連家莊上游流向為東北,連家莊以下流向正東。河流總長32公里,流域面積280.75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為5‰左右。河床部位從下到上依次為黃色沖積壤土及砂層,灰黃灰白湖沼沉各西黏土及砂礫層,現代河流沉積砂卵石層等。白玉河有4條較大支流:一是連家溝至連家莊支流,流經連家溝、八東坡、下莊、唐莊、連家溝,河長10.8公里;二是寺溝至東仁支流(後河),流經寺溝、北集、五科、後河、東仁,河長9.9公里;三是陽坡至楊樓角支流(清河),流經陽坡、西莊、窯科、東莊、安仁、新堯科、余溝、清河、下清河、楊樓角,河長8.1公里;四是西待賢至古城支流(待賢河),流經西待賢、東待賢、何家莊、楊灣、下窯、沙圪道、古城,河長7.2公里。白玉河流域呈低山丘陵地貌。流域西部以與沁河流域分水嶺一線為最高,在海拔1370~1540米之間。最高峰為沁源、沁縣交界上的圪台頭(海拔1540.5米)。流域北部分水嶺在海拔1000~1080米間。南部分水嶺自西向東為海拔1300~1050米。河源處河谷海拔1060米,河口處為920米左右。流域地貌大致為石山區90平方公里,土石山區110平方公里,土山區80.75平方公里。流域內山大溝多,地形破碎,山坡林草覆蓋率不達20%。年平均徑流量為2493萬立方米,最大5740萬立方米(1989年),最小293萬立方米(1999年),清水流量為0.2~0.3立方米/秒。年平均輸沙量為34萬立方米,由於植被逐漸改善,梯田整治,小流域治理等措施,河流泥沙逐漸減少,現平均輸沙量為5.75萬立方米(1988~1999年),河水水質良好。白玉河流域內有1座中型水庫(月嶺山水庫),1處小型灌溉工程(月嶺山)及人畜飲水工程。
郭河,在沁縣段稱楊安河,在屯留縣段稱谷河,是濁漳西源的一級支流,發源於沁縣西南部楊安鄉韓莊西的苗行溝和墳上溝,流經沁縣的上灣、上觀、許莊、楊安、松交等村,在松交村東2公里處入屯留縣,經吾元鎮的黑豆溝、三交、東坡、甘草灘後入襄垣縣境,經上馬鄉的高崖底、溫泉、固村、司馬、流渠等村後入後灣水庫。郭河在沁縣段流向為東偏南,入屯留後即開始轉折,自三交村起至後灣水庫流向為東北。河流全長33公里,流域面積285.55平方公里,河道平均縱坡2‰。海拔高程在1000~1200米之間,入後灣水庫處高程917.00米。該流域為典型的黃土高原土石山區,四周環山,石山區占33%,土石山區占47%,黃土丘陵區占20%。郭河流域地形複雜,多為土石丘陵溝壑區。地貌分類為土山30%、土石山50%、石山20%。林草地面積約40%。該流域除一部分地段砂石層裸露外,大部分地段經過多年植樹和退耕還林還草,水土流失狀況基本得到治理。郭河流域內水利工程有小(2)型水庫1座,塘壩2座,打井120餘眼,節水灌溉面積1200餘畝和人畜飲水解困工程。
淤泥河,是濁漳西源的一級支流,發源於屯留縣余吾鎮杏樹腦村西南,流經董莊、響水頭、史家溝等村後,出境入襄垣縣侯堡鎮的安溝、邕子、閆村、侯堡、東周、南豐溝,在古韓鎮東里村從右岸注入濁漳西源。河流全長27公里,流域面積114.35平方公里。河流上游(閆村以上)為向東流,平均比降15‰,下游流向北偏東,比降約2‰。淤泥河呈樹枝狀分布,河床較窄較穩定,沒有明顯的沖刷和淤積區段。淤泥河流域內為丘陵溝壑區,溝壑較為發育,呈西南高東北低之勢。源頭杏樹腦海拔1151米,中下游均在1050~900米,入河處高程875米。河流年徑流量為0.11億立方米。清水流量為0.13~0.24立方米/秒,年輸沙量為8.73萬立方米。流域內建有小(1)型水庫2座,潞安礦務局自備水源工程、後灣水庫灌區和人畜飲水解困工程。灘地開發300餘畝。
景村河,源於羊莊西復甑山下的紅龍背和高堡岩底。羊莊河與次余河流經喬家灣匯合,過景村入漳河。全長12公里,流域面積達68.5平方公里。這條河流量小,但上游是峽谷石山區,雨季山洪成災。景村水庫建成後,避免了下游水患。
迎春河,原稱西河,是縣境西鄉諸水的總匯。北源來自伏牛山東麓的王家莊、羅卜港,接納了元王村西的泉水;南源是從雲夢山下龍頭垴流出,經開村匯池頭。西源由巨良溝西南的王巨溝流出。全長18.2公里,流域面積133.1平方公里,流途建有千女水庫(即石坂上水庫)、迎春水庫。
楊安河,包括楊安鄉全都地表水,源於瓮城山,在松交村東匯集南流入屯留縣境,折向東到襄垣縣注入漳河,全長12.6公里,流域面積87平方公里。
徐陽河,漳河東岸最長的一條支流。源於次村鄉檀山南麓泊立村,自東向西流至新店鎮窯科村西注入漳河,全長14.8公里,流域面積60.5平方公里,下游建有徐陽水庫,水產養殖和灌溉著新店鎮的部分土地。
段柳河,發源於檀山西側的狼臥溝,全長9公里,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
長盛河,原名塔底河,源於范家溝,全長6公里,流域面積12平方公里。
姚頭河,俗稱南底水河。介於銅輥河與圪蘆河之間的一條較長支流。源於南里鄉的東嶺、後溝、全長8.5公里,流域面積17.8平方公里。
治理開發
蓄水工程
濁漳西源流域內水利工程眾多,為流域內的防洪、灌溉等提供了保障。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2座、小(1)型水庫12座。
後灣水庫,位於濁漳西源幹流上的襄垣縣虒亭鎮後灣村北,是濁漳西源幹流上的控制性工程,賀家垴~後灣河段為後灣水庫庫區,屬大(2)型水庫,控制流域1300平方公里。1959年11月興建,1960年3月竣工,總庫容1.303億立方米,興利庫容0.3325億立方米。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高26米,溢洪道泄量為665立方米/秒,設計洪水標準為100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兩千年一遇。1995年對溢洪道進行了加閘門改造。成為一座具有防洪、灌溉、發電、養魚綜合功能的水利工程。它的興建使主流的洪峰流量由原來的2259立方米/秒削減為500立方米/秒,有力的保障了沿岸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該庫保護下游襄垣縣縣城、夏店鎮以及太焦鐵路、208國道、榆長公路、潞礦等。
流域內還建有圪蘆河、月嶺山2座中型水庫和12座小(1)型水庫。中小型水庫累計總庫容8330萬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795.33平方公里。漳源、梁家灣、西湖3座小(1)型水庫建於後灣水庫上游濁漳西源幹流上。濁漳西源流域內有水庫控制的流域面積1443平方公里,占總流域面積的86%。
夏店水庫,位於濁漳河西源幹流上的襄垣縣夏店鎮馬喊村附近,控制流域面積13.4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有養殖的小(1)型水庫,總庫容191萬立方米。
下峪水庫,位於山西省襄垣縣古韓鎮的下峪村附近,距襄垣縣城約6公里,控制流域面積29.67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有養殖的小(1)型水庫,總庫容285萬立方米。
襄垣縣合漳水庫,位於海河流域濁漳河西源支流合漳河上夏店鎮合漳村南,控制流域面積為26.75平方公里,總庫容158.1萬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水產養殖的小(I)型水庫。
灰垴水庫,位於襄垣縣侯堡鎮灰垴村南,屬海河流域濁漳河西源支流淤泥河,距縣城13㎞,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0.2平方公里,總庫容143.47萬立方米。
閆村水庫,位於襄垣縣侯堡鎮閆村村,屬海河流域濁漳河西源支流淤泥河,水庫控制流域面積32.3平方公里,主壩最大壩高16.88米,總庫容488萬立方米。
冀家嶺水庫,位於襄垣縣夏店鎮冀家嶺村西南,水庫興建於1972年,屬海河流域濁漳河西源一級支流上,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的小(Ⅱ)型水利樞紐工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3.25平方公里,總庫容27萬立方米。
南底水庫,位於山西省襄垣縣夏店鎮南底村,距襄垣縣城16公里。屬海河流域濁漳河西源一級支流上,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的小(Ⅱ)型水庫。水庫控制流域面積3.2平方公里,總庫容32萬立方米。
1956年春,在新堯科村南山興建山灣塘蓄水工程,蓄水2萬立方米。同年冬,專區水利局長桑雙紅、省水利局李常煜工程師,多次實地勘察籌建迎春水庫。由長治水工隊田建華設計,中共沁縣縣委書記處書記張俊德任指揮,抽調民工2000人,於1957年4月開工,7月1日竣工。庫容307立方米。
1957年11月,在樊村鄉交漳村西側,新建圪蘆河水庫,次年7月竣工,壩高21.6米,庫容1720萬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114平方公里。同年11月,在徐陽村南興建徐陽水庫,次年9月竣工,壩高19米,庫容354萬立方米。是一座典型的山區水庫。
1957年秋後,在故縣鎮東側月嶺山腳下興建月嶺山水庫,1958年9月竣工。水庫大壩高16.5米,總庫容量2111萬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213平方公里。施工期間,採用蘇聯“水中倒土築壩法”,創全國新法築壩先例。
1958年初,由省、區、縣有關“紅專”幹部、技術人員、民眾組成三結合勘查組,現場測量,由水利局工程師劉友恆設計,副縣長閻瑞芝指揮,調用民工2000多人,於同年8月在北河村南修築漳源水庫,1959年8月竣工,壩高15米,庫容301萬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29.5平方公里。
1959年冬,在郭村公社石板上村西側,興建石板上水庫,總指揮郭村公社書記曲碾鎖,於1960年3月竣工。建庫施工中,全國婦女勞動模範王東果,帶領千餘名婦女日夜奮戰在工地,和男人一樣勞動,縣委為表彰其功績,將水庫命名為“千女水庫”。庫壩高15米,蓄水201萬立方米。
1959年11月,在縣城南二郎山腳下,由縣直機關、廠礦、學校等單位人員,義務勞動,建設西湖水庫,完成土石方量13.8萬立方米,投工6.9萬個,完工後壩高8.3米,總庫容量530萬立方米,是漳河上的第三座骨幹工程,具有攔洪蓄水,灌溉養漁,美化環境、縣城工業供水等綜合作用。
1960年7月,在縣城北側建梁家灣水庫,本年11月竣工,大壩高11.5米,總庫容670萬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28平方公里,因水庫建在縣城上游,1982年、1984年兩次進行加高培厚大壩工程,並新開挖了西溢洪道工程。
1960年11月,在景村村南興建景村水庫,由縣武裝部副部長劉萬年任總指揮,抽調全縣基幹民兵300餘人,於1961年6月竣工。這個水庫獨特地形,肚大口小,築壩省力,屬景村河流骨幹工程。1979年,晉東南地區水利局撥款18萬元,次年撥款5萬元,雇河南工人劈了半座山,新開溢洪道工程,加高培厚大壩,提高了防洪效益,水庫控制流域面積61.5平方公里,庫容690萬立方米。
1979~1980年,從治理水土入手,興建了大良、石門兩座小型水庫工程,控制流域面積9.7平方公里,蓄水56萬立方米。
灌溉工程
明嘉靖四年(1525),漳源附近有村民利用漳源泉水修渠灌田。民國36年(1937),全縣有灌溉水渠3條,可澆地1600畝。民國30年,縣抗日民主政府在榜口、郭莊修水渠8條,安裝吳元俊工程師設計的木製水車數部,灌溉面積達5350畝。新中國建立後,縣人民政府重視興修水利,1950年後,在小泉、小水豐富的地區堵水開渠、引水灌田,於南泉鄉興建了赤龍渠2000餘米,可澆地近1000畝。故縣鎮建了銅革是渠2500米,可澆地1200畝。羊莊鄉建了喬家灣水渠,可澆地500畝。次村鄉興建五龍頭水渠,可澆地50畝。新店興建大橋溝渠,可澆地60畝。楊安鄉建許莊渠700米,可澆地70畝。郭村鄉興建元王渠2000米,可澆地200畝。漳河渠可澆地50餘畝,西湯渠2000米,可澆地100餘畝。1956年,副縣長王子祥帶領漫水鄉民眾興修“五一”灌區,渠長4公里,可灌溉漫水、堯山、東山等村農田3700畝。
1957年7月,本縣建成第一座水庫,當年澆地近萬畝。1958年,中共縣委、縣人民政府提出“攔斷漳河,水不出縣”口號,建成中型水庫2座,小型水庫1座,全縣灌溉面積上升為3.3萬畝。1961年底,建成中小型水庫28座,灌溉面積發展到17萬畝。“文化大革命”期間,放鬆對水庫配套設施的維修和管護,致使一些水庫成為水患,不得不對其中的10幾個水庫扒壩放水。1984年,全縣有效灌溉面積為4萬畝,1997年,全縣庫灌面積1.8萬畝,主要灌溉工程有:
迎春水庫灌區,輸水乾渠由西向東,途經福村、堯科、安家嶺、西陳、中陳、到西渠上全長6.4公里,主要建築物有34處,其中大跌水3處,大填方6處,設計支渠7條,長9.2公里,全部作防滲處理,有效灌溉面積1000畝。
圪蘆河水庫灌區,灌區分南北乾渠,北乾渠受益村有交漳、樊村、泊村、青屯,高灌站有樊村、交漳、孫家溝、泊村、南里、上北里、下北里等村,乾渠長度12.3公里,支渠5條,長5.5公里,有大小建築物36處,灌溉面積4900畝。
月嶺山水庫灌區,乾渠長10.6公里,支渠5條、長4公里,乾斗渠10條,大小建築物72處,其中有渡槽2處,涵洞5處,隧洞7處,路橋10座,分水閘4處,退水口16處,自流灌溉面積3700畝,受益村,有徐村、古城、太里、南池、姚頭等。
徐陽水庫灌區,渠道沿山穿行,洞、橋連線,全長7.5公里(防滲5公里),支渠10條,長12.5公里(防滲600米),共有大小建築物157處,其中渡槽3座,隧洞24個,倒虹5個,涵洞4處,閘門22個,其它建築物37處,灌溉面積5650畝,受益村有徐陽、鄧家坡、陳家溝、峪口、東莊、新店、棟村、魏家坡等村。
漳源水庫灌區,僅能灌溉庫壩下游幾十畝土地,灌區內有南峪高灌站1處,可澆地近百畝。
西湖水庫灌區,設計功能主要是攔蓄洪水,保護下游兩岸的耕地和村莊。90年代,擔負城鎮工業用水和暖泉、宋家溝、泊村、苗圃等村的農田灌溉用水,可灌溉800餘畝。
石板上水庫灌區,有渠道2.7公里,大小建築物10多處,灌溉面積1500餘畝。
梁家灣水庫灌區,灌溉乾渠經城關、合莊、長勝至段柳,全長8公里,作防滲處理1公里,有大小建築物25處,其中渡槽6座,隧洞3條,橋涵16處,灌溉面積3400畝,含自流面積3000畝。1984年,沁州路拓寬,擠占縣城以南千渠,使原控制澆地面積2500畝,減少至500畝。
景村水庫灌區,灌溉面積200畝。該庫對下游梁家灣水庫灌溉用水、安全渡汛,有調節緩衝作用。
後灣灌區總乾渠,1960年開工,1965年10月竣工。共移動土石方74.64萬立方米,用工日95.58萬個,投資110.4萬元。西起後灣,東至坡底,總長10公里,渠寬4米,深2.6米,系挖填方土石渠道。輸水量為4.2—5.2立方米,秒。全部加固防滲。有涵洞、填壩、閘門等各種建築物8座。渠尾有分水閘門,為南、北乾渠引水。
後灣灌區北乾渠,1965年9月15日始建,同年10月25日通水。共移動土方10.06萬立方米,石方0.96萬立方米,砼0.02萬立方米。用工日29.3萬個。投資57.8萬元。起自坡底村,止於西城莊,總長14公里,渠寬2.5米,深1.9米,系挖填方土石渠道。渠道防滲總長12公里。輸水量3.2~4.1立方米/秒。有支渠3條,長13.8公里;斗渠36條,長31公里。渡槽、填壩、閘門等建築物117座。受益村有坡底、夏店、范家嶺、橋頭、霍村、西北陽、付村等30個。設計灌溉面積4.57萬畝(高灌1.27萬畝)。
後灣灌區南乾渠,1966年3月始建,同年10月通水。共移動土方64.53萬立方米,石方6.18萬立方米,砼0.134萬立方米。用工日82.27萬個,投資229.4萬元。自坡底村起,越過西漳河,從渠街往東,到東山底止,總長20.39公里。渠寬3.5米,深2.1米,系挖填方土石渠道。輸水量3.2~4.1立方米/秒。渠道防滲長16公里。有支渠6條,長10.7公里;斗渠25條,長13.98公里。有渡槽、涵洞、填壩、閘門等建築物78座。受益村有渠街、付北、太平、南豐溝、西山底、五陽、東山底等11個。設計灌溉面積3.85萬畝(高灌1.75萬畝)。
流域概況
地貌特徵
濁漳西源流域地處東經112°55′~113°44′,北緯36°02′~36°54′之間,北部、東部與
濁漳北源接壤,西與黃河流域的
沁河為鄰,南與
濁漳南源毗連。
濁漳西源流域地形總體為北部高、南部低,東西兩邊高,中部河谷低。流域北部與濁漳北源西湯河分水嶺在海拔1400~1500米之間;西部與沁河分水嶺海拔1400~1700米,最高為伏牛山,主峰海拔1754米;南部與濁漳南源的分水嶺僅海拔1100~1150米;東部與濁漳北源分水嶺海拔在1050~1200米間。上游漳源村河床高程1000米左右,中游棟村、夏店河谷高程為927米、895米左右,與濁漳南源匯合處河床高程為850米左右。
濁漳西源流域按地貌形態劃分,流域內土山區約400平方公里、土石山區約570平方公里、石山區約440平方公里,河谷平川區占259平方公里左右。濁漳西源上游屬砂頁岩地層,產流條件較好。
流域文化
濁漳西源流域地域文化眾多。南涅水石刻藝術陳列館坐落在沁縣縣城西南、濁漳西源右岸的二郎山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藏石刻造像等1600餘件,是我國最大的一座民間石刻藝術專題陳列館。1959年,在沁縣縣城東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一座寺院遺址內,出土了窯藏石刻造像2000餘件,上自北魏永平元年(公元508年),下至北宋天聖九年(公元1031年),積累了北魏、東魏、北齊、隋、唐、宋六個朝代的民間石刻藝術珍品,題材以佛教活動為主,其造像造塔取材廣泛、生動活潑,有著很高的觀賞價值,是研究我國歷史、文化、佛教、民俗的寶貴實物,其各類造像石塔被譽為“中國之最”。南涅水石刻在中國雕刻藝術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館內還藏有東晉陶淵明手書《擬古雜詩》十二首,並有沈約、狄仁傑等人的題跋,其中女皇武則天的82字題詞尤為珍貴。館中另陳列有康熙皇帝御書石刻40餘塊。清康熙年間,康熙帝把自己臨摹的宋代書法家米芾的《千字文》及他本人的賜贈跋語等墨寶,賜予沁縣籍人當時的保和殿大學士兼邢部尚書吳琠,吳選購漢白玉將其鐫刻珍藏,其子吳時謙在沁縣城建宸翰樓專門存放,現移至石刻館陳列。
沁縣漳源鎮的漳河廟,是一組奉祀通玄先生及釋迦、老子、孔子的道教建築群落,由左中右三座院落、池沼石橋、樂樓等組成。廟南北各有泉眼,匯於廟前池沼流出,自古被視為漳河發源地。廟內主殿高懸當地清代名宦吳琠所題“漳水源頭”匾額。相傳唐代仙翁張果老(號通玄先生)曾到漳源涵體澄性,利物澤人,人們在水源之上建張仙翁行館,廟而貌之,奉之為漳河神,自唐以降,歷代重建重修,現闢為漳河源頭景區。
小米中的極品“沁州黃”,歷代為朝廷貢品,出產於沁縣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