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頭蠔乾粥傳統製作技藝,福建省廈門市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廈門澳頭蠔乾粥傳統手工技藝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同安澳頭社。澳頭蠔乾粥色香味俱全,營養豐富、清香四溢、口感滑潤。澳頭蠔乾粥採用農家黑豬的筒骨和農家老母雞湯料,搭配紅蘿蔔、干貝粉、扇貝粉、蝦仁粉等幾十味秘制食材用陶製砂鍋熬制,再加入檳榔芋、新鮮花菜青蒜沫等。
2013年5月28日,“廈門澳頭蠔乾粥傳統手工技藝”被列入廈門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9年2月25日,澳頭蠔乾粥傳統製作技藝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澳頭蠔乾粥傳統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19年2月25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廈門市
- 保護單位:廈門沃頭中餐有限公司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廈門澳頭蠔乾粥傳統手工技藝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同安澳頭社,逐漸流傳於同安縣、南安、晉江、金門、台灣等地。“蠔乾粥”相傳始於明嘉靖皇帝生母蔣氏御膳秘方。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蔣麗天利用廈門當地澳頭海域盛產的海蠣,在澳頭渡口碼頭和媽祖宮門口一帶經營蠔乾粥,其製作工藝獨特,口碑甚佳,受到周邊百姓及往來福、泉、廈船民、商客和出海勞作的漁民好評。
省級蠔乾粥傳統手工技藝傳承人蔣才建,曾經特到福建醫科大學進修,潛心學習營養學方面的知識,不斷改進配料,讓民眾吃出健康。
工藝特徵
澳頭蠔乾粥色香味俱全,營養豐富、清香四溢、口感滑潤、老少鹹宜。世代相傳的粥品種類已有近百種,還配有四十多種小菜。
工藝流程
澳頭蠔乾粥採用農家黑豬的筒骨和農家老母雞湯料,搭配紅蘿蔔,干貝粉、扇貝粉、百合粉、枸杞粉、核桃粉、海鰻乾粉、蝦仁粉以及蚝乾提煉的蚝油等幾十味秘制食材用陶製砂鍋熬制,再加入檳榔芋、新鮮花菜、青蒜沫等,味道鮮美。
傳承保護
傳承人物
蔣才建,男,1966年2月生,2013年5月28日被評為廈門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021年2月22日被評為福建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澳頭蠔乾粥傳統製作技藝。
蔣福濱,男,1987年7月生,2020年5月被評為廈門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澳頭蠔乾粥傳統製作技藝。
保護措施
廈門沃頭中餐有限公司為澳頭蠔乾粥傳統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廈門澳頭中餐有限公司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
書籍收錄
2018年,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發行的《舌尖上的鼓浪嶼》第三版在廈門新華書店、外圖書城等全國各大書店正式上架。該書共收錄了113個廈門老字號、連鎖餐飲店、各旅遊網點特色美食等,美食地圖從單一的鼓浪嶼首次拓展到廈門的六個區。文中涉及的美食,包括有沃頭蚝乾粥(澳頭蠔乾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