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閣廟(澳門媽閣廟)

媽閣廟

澳門媽閣廟一般指本詞條

媽閣廟(葡萄牙語:Templo A-Má),古稱海覺寺,又名媽祖閣,俗稱天后宮,位於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媽閣廟前地,是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媽閣廟位於半島西端內港入口處,背山面海,主要由大門、牌坊、正殿、弘仁殿、觀音閣和正覺禪林組成,有石獅護門,飛檐凌空,饒有中國民族建築特色。

2005年7月15日,包括媽閣廟在內的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媽閣廟
  • 外文名:Templo A-Má
  • 地理位置: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媽閣廟前地 
  • 開放時間:08:00-18:00 
  • 景點級別:世界文化遺產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大殿、弘仁殿、觀音閣
歷史沿革,建築特點,主要建築,大門,正殿,弘仁殿,觀音閣,正覺禪林,歷史文化,文化故事,文化活動,相關書籍,城市象徵,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址信息,開放時間,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媽閣廟的創建年份,至今未有定論;但大部分學者都肯定在葡萄牙人定居澳門前,此處已有供奉媽祖的廟宇。一說始建於明弘治元年(1488年),一說建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
明崇禎二年(1629年),“神山第一”殿重修。
1751年完稿的《澳門記略》附圖上可見,整座廟宇已有一定規模,觀音閣與正覺禪林已有雛型。
清道光八年(1828年),媽閣廟重修,廟內建築,大為完善。
1988年2月8日,正覺禪林發生火警。
1989年2月,正覺禪林重修完成。
媽閣廟
媽閣廟全景

建築特點

媽閣廟位於媽閣山西面山腰上,主要由入口大門、牌坊、正殿、弘仁殿、觀音閣及正覺禪林組成,各建築規模雖然細小簡樸,但卻能充分融合自然,布局錯落有致。
除觀音閣供奉觀音外,正殿、弘仁殿和正覺禪林皆供奉媽祖。正殿號稱“神山第一殿”,以花崗石為主導,柱、梁、部分牆體及屋頂均以石材修築,門樑上刻有明朝重修時的記錄;位於正殿右方的正覺禪林則為梁架結構、院落式布置;半山上的弘仁殿以山體石岩為後壁,屋頂牆身亦以花崗石圍合,內壁有金童玉女及天將浮雕,乃一僅三平方米的石室,據考為廟內最先落成之建築。
媽閣廟有許多摩崖石刻,均為歷代官宦名士的詩詞題字,尤其是“洋船石”和“海覺石”,年代久遠,是澳門著名的兩大奇石,也是歷代騷人墨客詠吟的對象。
媽閣廟
洋船石

主要建築

大門

入口大門為一牌樓式花崗石建築,寬4.5米,祗開有一個門洞,門楣有“媽祖閣”三字,兩側為對聯,三部分均有琉璃瓦頂等裝飾,其中門楣頂部更有飛檐狀屋脊,脊上裝置瓷製寶珠及鰲魚,緊跟在大門之後為一三間四柱沖天式牌坊,亦由花崗石建造而成,並有四雙石獅分置在柱頭上。
媽閣廟
大門

正殿

正殿為供奉天后的其中一個神殿,有神山第一殿之稱,它和正門建築、牌坊以至在半山腰上之弘仁殿都在同一軸線上。建築主要由花崗石及磚頭砌築而成,其中花崗石作主導,無論柱、梁、部分牆身以至屋頂均由此材料修築,兩邊牆體均開有大面積琉璃花磚方窗,而在較高位置的氣窗,則為圓形。在石屋頂上又鋪設琉璃瓦頂,並以誇張的飛檐裝飾正脊及垂脊;而其屋頂造型又分兩部分,朝拜區之屋頂以歇山卷棚頂形式出現,而神龕區之琉璃屋頂則為重檐廡殿式,脊上飛檐純樸有力。
媽閣廟
正殿

弘仁殿

弘仁殿規模最小,只有3平方米左右,它事實上是一石室:建築以山上岩石作後牆,屋頂及牆身也以花崗石圍合。殿內也供奉天后,兩側牆身內壁有天后之侍女及魔將浮雕,而天后神像則置於山石前,與正殿神龕區做法一樣,在石屋頂上,也加上綠色琉璃瓦及飛檐式屋脊裝飾。位於最高處的觀音殿,主要由磚石構築而成,其建築較為簡樸,為硬山式做法。
媽閣廟(澳門媽閣廟)
弘仁殿

觀音閣

觀音閣位於廟之最高處,樹木繁盛,清靜幽深,傳說是昔日海覺寺遺址。觀音閣右邊的巨石上刻著“說法點頭”四字,左邊的巨石刻著“太乙”,這摩崖上刻有“太乙”二大字,也可看到媽閣廟與道教間有著密切的關係。旁邊還有海覺石。
媽閣廟(澳門媽閣廟)
觀音閣

正覺禪林

正覺禪林就是根據海覺寺、海覺石的“覺”字命名的。正覺禪林位於建築群前方且與正殿同在一平台上,相對於其他神殿,不管在規模上或是在建築形式上都較為講究,建築由供奉天后之正殿及側殿組成,側殿建築為一般磚結構民房式,屋頂為硬山式。而正殿是一四架梁結構建築,為一院落式布置,前為天井,天井兩側的側廊為卷棚式屋頂,主建築被二列各三枝柱分為三個開間,屋頂為琉璃瓦坡頂,兩邊側牆頂部為“鑊耳”山牆,有防火的意思,具濃烈的閩南特色。位於天井前之正立面,縱分為五部分,中間最高兩邊漸低,牆身有泥塑裝飾,牆頂則以琉璃瓦裝飾,而在琉璃瓦檐下是三層象徵斗拱之泥塑花飾,此外,中間部分尚開有一半徑為1米多的圓形窗洞,而琉璃瓦頂上之飛檐及瓷製寶珠裝飾,亦顯示出此殿之重要性。
媽閣廟(澳門媽閣廟)
正覺禪林

歷史文化

文化故事

《澳門記略》對此記載說:“娘媽角,一山屹然,斜插於海,磨刀犄其面,北接蛇埒,南直澳門,險要稱最,上有天妃宮……閩賈巨舶被颶,殆甚。俄見神女立於山側,一舟遂安,立廟向天妃,名其地曰娘媽角。娘媽者,閩語天妃也。”傳說一艘漁船在海里航行,突遇狂風雷暴,漁民處於危難關頭,這時一位少女站了出來,使風暴轉向離去,大海恢復了平靜,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澳門海鏡港,到岸後少女走向媽閣山,忽然一輪光環照耀,少女化做一縷青煙。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修建了這座廟宇來供奉這位娘媽。

文化活動

每年春節和農曆3月23日娘媽誕期,是媽閣廟香火最為鼎盛之時。除夕午夜開始,不少善男信女紛紛到此拜神祈福,廟宇內外,一片熱鬧,而誕期前後,廟前空地會搭蓋一大棚作為臨時舞台,上演神功戲。

相關書籍

《恩澤鏡海——媽閣廟與澳門的人文風景》從媽祖信俗的歷史出發,聯繫到澳門社會的發展,以帶出媽閣廟在澳門多元文化以及旅遊經濟中所代表的意義。該書同時探索了媽閣廟始建年代之謎,以及所經歷的空間變遷,特別是當中的碑石銘刻,既是歷代騷人墨客閒情雅致及文人風骨的印記,也成為了澳門珍貴的文化遺產。

城市象徵

16世紀中葉,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詢問居民當地的名稱,居民誤以為指廟宇,答稱“媽閣”。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譯成“MACAU”,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
1990年9月3日,大西洋銀行發行面額五百元澳門幣新紙幣,最高發行量為200萬張,“媽閣廟”作為主圖案,位於右邊。
1996年2月5日,中國銀行發行面額為澳門幣二十圓的紙幣,發行限額為800萬張,右邊以媽閣廟為主要圖案。
1999年4月12日,澳門政府許可發行標誌著葡萄牙共和國對澳門地區之政權移交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日子的紙幣,正面圖案右邊為媽閣廟正門上半部分。
2003年9月29日,中國銀行發行面額為澳門幣二十圓的紙幣,發行限額為1500萬張,右邊以媽閣廟為主要圖案。
2008年7月21日,中國銀行發行面額為澳門幣十圓的紙幣,發行限額為2000萬張,右邊以媽閣廟為主要圖案。
1998年8月10日,澳門政府許可鑄造面額為澳門幣二圓的硬幣,圖案包含媽閣廟。
2007年11月5日,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許可鑄造及發行2008年至2019年農曆年紀念硬幣,2008年紀念幣背面鑄有媽閣廟。
1997年4月29日,澳門發行流通以媽閣廟為主題的特別發行郵票。

文物價值

媽閣廟是澳門現存廟宇中有實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廟宇,也是澳門文物中原建築物保存至今時間最長的。山間石壁刻有不少名人雅士的題詞和詩句,是研究澳門歷史文化的珍貴資料。媽閣廟已經成為澳門的象徵和名片,亦是澳門的旅遊景點,媽閣廟中供奉的媽祖成為全澳門各個階層民眾共同瞻拜的信仰神。

文物保護

1976年8月7日,澳門第34/76/M號法令將媽閣廟認定為澳門地區須保存的具歷史性價值屋宇。
1984年6月30日,澳門第56/84/M號法令將媽閣廟評定為紀念物。
2005年7月,澳門歷史城區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媽閣廟包含在內。
2014年8月15日起,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開展“媽閣廟室外地台修復工程”,施工期為六十天。施工期間,媽閣廟各殿將如常對外開放,只會分段封閉“洋船石”至洗手間一段的室外地台。
2019年1月1日,媽祖閣(媽閣廟)入選澳門不動產名錄,代碼MM020。

旅遊信息

地址信息

媽閣廟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風順堂區媽閣廟前地。
媽閣廟

開放時間

媽閣廟的開放時間為08:00-18:00。

交通信息

媽閣廟可乘公交10、10A、11、18、21、21A、1、1A、2、5、6、7、9、26、28B、34到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