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短平鼻海豚是澳大利亞科學家通過DNA測定,最新研究發現的一種新型海豚物種。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澳大利亞分會9月公布了一份報告,公布了1999年以來發 澳大利亞短平鼻海豚現的新物種,其中包括能快速交談的雄性庫蘭達樹蛙、澳大利亞短平鼻海豚等。澳大利亞短平鼻海豚(snubfin dolphin)成為30多年來在澳大利亞發現的第一種海豚新種。最初人們將這種哺乳動物與伊洛瓦底海豚(Irrawaddy dolphin)混為一談。據澳大利亞隱形珍寶組織(Australia's Hidden Treasures)的最新報告顯示,澳大利亞短平鼻海豚似乎更喜歡生活在受到保護的沿海水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短吻海豚
- 拉丁學名:Orcaella brevirostris
- 別稱:伊河豚、小虎鯨、伊洛瓦底海豚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目:鯨目
- 亞目:齒鯨亞目
- 科:海豚科
- 屬:短吻海豚屬
- 英文名:Irrawaddy dolphin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體長2.1~2.5米。頭圓鈍,由噴氣孔往前的部分成圓形膨大。無喙,口頗大,周圍有唇狀隆起。吻長為其寬的1.1倍。齒式15~17/12~14,上頜齒略多,但較下頜齒小,直徑約6毫米。眼發達,位於口角後上方。噴氣孔頗偏於體中線左側。側面觀頸部較明顯。背部暗灰藍色或近黑色,向腹面漸淡,各鰭都與背部同色。背鰭小
。位於體中間略後;鰭肢大,三角形,末端尖,其長可達體長的1/7。肛門位於體後1/3,尾部較小,尾鰭很寬,寬達體長的2/7。主食魚類.也吃甲殼類。喜2~3頭齊游。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從孟加拉灣到澳大利亞以北及整個印度支那沿岸,僅棲於熱帶的溫暖海域,可進入布拉馬普特拉河,伊洛瓦底河。
主要價值
對於這種最新研究發現的海豚物種,比斯利說:“這兩個種群之間(短平鼻海豚與伊洛瓦底豚)存在明顯差異,而以前一直沒有發現,如今通過DNA檢測終於得以確認。”比斯利還解釋說,澳大利亞短平鼻海豚身體的顏色分為3種,而伊洛瓦底豚通常全身為均勻的灰色,腹部顏色近白。另外,科學家還通過對澳大利亞短平鼻海豚身體數據和行為特徵的分析,進一步驗證了它與伊洛瓦底豚不同。
比斯利強調說,發現新屬種哺乳動物的機會非常少。最近一次發現新種類海豚是在1956年。為了紀念詹姆斯庫克大學專家海因松,這種新發現的短平鼻海豚也被稱作海因松短吻海豚。海因松與阿諾德曾於1996年發表研究報告,指明短平鼻海豚與伊洛瓦底豚間存在的明顯差異。他在1960年對這種海豚所做的檢查,對最終確定這種海豚與其他同屬豚類間的種差(指在同屬中,某個種不同於其他種的屬性)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命名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