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殖民地時期的農業發展與環境變遷(1788-1901)

澳大利亞殖民地時期的農業發展與環境變遷(1788-1901)

《澳大利亞殖民地時期的農業發展與環境變遷(1788-1901)》是202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澳大利亞殖民地時期的農業發展與環境變遷(1788-1901)
  • 作者:喬瑜
  • 出版時間:2024年3月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271 頁
  • ISBN:9787522731353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以灌溉農業、畜牧業和小麥種植業為重點梳理殖民地時期澳大利亞的農業發展與環境演變的整體進程,發掘澳大利亞農業系統建立過程中長時段與大尺度的環境變化、環境認知、殖民科學、種族關係等多重因素之間的動態關係,討論多個種族在這段歷史中的遭遇和貢獻,解析殖民農業的發展敘事與殖民帝國的擴張神話。
如果說19世紀末之前,澳大利亞以畜牧、早期灌溉農業推行為主要內容的殖民農業是生態帝國主義的一部分。那么19世紀中後期以小麥的科學種植、牧草培育和灌溉農業種植為目標的殖民農業實際上是對生態帝國主義在新大陸引發的環境後果的回應。而19世紀未殖民農業的發展部分地成為環境修復手段,也成為生態進一步退化的原因。經典意義上“新歐洲”卻從未真正建立。溫帶作為一種氣候類別未能區別澳大利亞大陸土地的多樣化生態;作為一種墾殖概念,也只能涵蓋澳大利亞適宜於歐式農耕的極少量土地。征服還是適應乾旱是澳大利亞“新歐洲”建設過程中揮之不去的議題,影響著殖民農業的發生與發展過程。

圖書目錄

緒論
一 澳大利亞歷史書寫中的人與自然:以殖民農業史為中心
二 澳大利亞歷史書寫演變的社會和學術基礎
三 殖民農業史的既有敘事框架:從帝國邊疆論到人地互動視野
四 殖民農業史中的人與自然
五 需要重新研究的問題和分析框架
六 研究方法與資料使用
七 章節安排
第一篇 澳大利亞的自然環境與早期殖民者的環境認知
第一章 氣候變遷與1788年的澳大利亞
一 氣候的變化與土著居民的到來
二 海平面的上升與遠隔重洋
三 1788年澳大利亞的氣候與動植物
第二章 土著的火把及其對澳大利亞景觀的改造
一 新大陸的漫遊者
二 土著的火把與澳大利亞莊園
三 土著居民的精神世界
第三章 澳大利亞殖民時期“乾旱說”的形成
一 澳大利亞的“乾旱說”和相關討論
二 影響“乾旱說”形成的多種因素
三 “乾旱說”形成背後的內在權力關係
第二篇 與乾旱為伴的生存糾葛
第四章 畜牧業與草場的生態變遷
一 牛羊結伴來到“天然”牧場
二 牧人的荒野進軍
三 羊蹄、牧場的生態變遷與牧人的生存策略
四 一段插曲:兔災
五 畜牧業擴張下的土著社會
第五章 科學農業與小麥帶的形成
一 田間的發明與小麥種植區的早期內遷
二 科學農業與小麥帶的擴張
三 作為文明必需品的小麥
四 作為資源邊疆的麥地
五 旱作農業的實驗場
第六章 殖民時代的氣候周期論與氣象學
一 事件:澳大利亞氣象學史上的一則“冤案”
二 相關討論回顧和本章的研究視角
三 旱與澇的二重奏——氣候周期論的自然基礎
四 殖民地氣候周期論的演變
五 國際氣象學的轉型與澳大利亞氣象學的發展
第三篇 征服乾旱的田園試驗
第七章 灌溉農牧業的生態擴張
一 新物種的引進和灌溉的初步開展
二 淘金熱後的拓荒與灌溉農牧業的拓展
三 托拉斯管理下的灌溉殖民地發展
四 地下水灌溉
五 灌溉區的形成與灌溉擴張的生態限度
第八章 模範殖民地與19世紀的灌溉知識交往網路
一 19世紀中後期的灌溉知識交往網路
二 “模範殖民地”的複製
三 灌溉地的鹽鹼化治理
四 灌溉知識交往網路運行的內在機制
第九章 澳大利亞灌溉敘事的演變及原因
一 早期環境觀與灌溉進步論的出現
二 環境觀的改變和灌溉敘事的多元化
三 經濟發展、社會文化與灌溉敘事的演變
第四篇 乾旱與水的再認識
第十章 解析澳大利亞水資源利用史
一 水資源條件再審視
二 早期灌溉農業的經濟學分析
三 少數族裔的農業與水資源利用
結語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喬瑜,1985年生,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3年獲得北京大學世界史博士學位。此前就讀於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世界史基地班,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墨爾本大學歷史系訪問學者。教學與科研側重於環境史、澳大利亞史、全球史。在《世界歷史》《史學理論研究》《光明日報(理論版)》等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和北京市教委一般項目各一項。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