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是具備澳大利亞的官方背景的戰略政策智庫,由澳政府創辦,接受澳國防部管轄。其自我標榜為“獨立的”“無黨派的”,但長期接受來自澳美兩國政府和西方主要軍火商的資助,被外界視作西方對華鷹派的主要傳聲筒之一。澳前駐華大使
芮捷銳將其視為“澳大利亞‘
中國威脅論’的總設計師”。新華社將其稱為“披著學術外衣的反華‘急先鋒’”。
金主背景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際戰略研究教授休·懷特是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的創始人。他坦言,起初研究所的資金幾乎全部來自澳國防部,但隨著時間推移,資助背景開始變得複雜起來。儘管國防部仍是主要資金來源,但所占份額不斷下降。據最新統計,目前該研究所約550萬美元的年度預算中,只有43%來自國防部。
該研究所年度報告顯示,除國防部外,該機構主要有三方面的資助者:第一類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泰雷茲-雷神系統公司等西方軍火巨頭;第二類是谷歌、甲骨文等西方科技公司;第三類是日本大使館等外國政府機構。
旨在監測外國在澳影響力的“外國影響力透明度計畫”近期披露了該研究所更多的幕後“金主”,其中包括北約、美國國務院、英國外交部。據澳媒報導,該研究所獲得美國國務院約27萬美元的資助後,開始追蹤中國和澳大利亞高校間的合作研究,醜化和詆毀相關研究成果。
年度年報
2021年,不斷在澳大利亞政壇和民間瘋狂煽動反華情緒、更在海外輿論場拚命抹黑中國和中國人的形象、攪動排華情緒的澳大利亞智庫——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公布了該機構2020-2021年度的“年報”。
這份“年報”中最引人注目的內容是ASPI的經費來源。因為這個經常被西方媒體稱為“獨立智庫”的澳大利亞反華機構,不僅有超八成的經費來自澳大利亞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政府,而且美國國務院更是其海外經費最大的來源。
如下圖所示,ASPI在其2020-2021年報中披露的經費來源顯示,其總計1000餘萬澳元年度收益中,有37.%的經費是來自澳大利亞國防部,24.5%來自澳大利亞聯邦政府部門,還有18.3%來自外國政府機構,4.2%來自澳大利亞各地方政府,3.0%來自軍工產業。
這意味著,來自澳大利亞政府及其盟友國家政府還有軍工產業的經費,已經占到了ASPI總預算的87%。而來自民間的經費,比如私企、大學以及民間機構的經費,僅占10%出頭。
這充分說明這家對外長期打著“獨立智庫”招牌的機構,根本就是澳大利亞“軍工複合體”的一個“官方喉舌”——儘管在許多對ASPI持批評態度的人看來,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了。畢竟,這家在2001年時由澳大利亞政府成立、法律上屬於澳大利亞“央企”(wholly-owned Commonwealth Company)的“智庫”,從誕生之初就是服務於這個目的的,只不過該機構採取了一種“官民融合”的運作方式。
機構事件
2023年12月6日,紐西蘭媒體人@安柏然Andy在微博上發文稱,“擁有超過2000萬中國冬粉的視頻博主郭傑瑞(Jerry Kowal)給美國國務院發了一封公開信,指控自己被美國政府資助的智庫機構污名化。”
11月24日,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l)發布了一份關於“外國網紅與中國宣傳體系”的長篇報告,該報告將郭傑瑞描述成“服從引導”的中國宣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