澮南鎮

澮南鎮

澮南鎮位於五河縣西南部,澮河南岸,故名澮南。全鎮地處平原,西高東低。東與新集鎮和大新鎮毗鄰;南與沫河口鎮相連;西與固鎮縣接壤;北臨澮河與東劉集鎮和小圩鎮隔河相望。

澮南鎮交通便捷,距縣城26公里,距南洛高速公路沫河口道口10公里,境內韓沫路、新信路、澮臨路、三王路、向陽路、軍郭路等“三橫三縱”交通網可通達全鎮20個村。

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66.91平方千米。全鎮總人口50758人(2017)。轄20個村,有國中3所,國小及教學點12所,在校學生4768人,教職工412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澮南鎮
  • 外文名稱:Huinanzhen
  • 別名:皇廟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
  • 電話區號:0552
  • 郵政區碼:233322
  • 地理位置:117.66694,33.090569
  • 面積:166.91平方千米 
  • 人口:50758人(2017) 
  • 氣候條件:亞熱帶氣候
  • 火車站蚌埠火車站,蚌埠南站
  • 車牌代碼:皖C
概況,歷史文化,農業發展,農業生產,農業產業化,農民經紀,經濟發展,行政區劃,發展前景,
澮南鎮

概況

澮南鎮境內韓沫路、三王路、新信路、泗臨路四條柏油路在全鎮呈“井”字狀,縱橫貫穿。全鎮面積166.91平方千米。20個村,總人口50758人(2017)。在發展的重點上,工業上著力抓好糧食加工、建材、化工等重點項目;農業上以無公害水稻、優質花生、水產養殖三個規模化生產養殖基地為亮點,全面提高農業產出效益;在發展的措施上,本著為老百姓謀福利的原則工作。
鎮黨委、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職能,真抓實幹,加快發展,提出了“工業強鎮,抓工促農”的發展目標。在發展思路上,堅持“工業面向外,農業重調整”。澮南鎮是糧食生產基地,主要以水稻、小麥、花生為主,兼種大豆、玉米、西瓜等優質作物。

歷史文化

據縣誌記載: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劉邦追項羽駐軍於澮南鎮皇墩廟,屯兵數十萬,當地民眾把當地盛產的大米獻於漢軍,此米晶瑩剔透,宛如珍珠白玉,煮熟後更加亮麗,食後香甜爽口,粘而不膩,將士食後個個讚不絕口,劉邦更讚譽為“白玉”。登基後,仍念念不忘。令地方官員歲歲進貢此地生產的大米,由此該鎮大米聞名於世。
澮南鎮澮南鎮
澮南鎮人民政府駐地皇墩廟,傳說該廟的墩是漢高祖劉邦追擊楚霸王項羽時築起的。距澮北漢高祖擊敗楚時築的漢王台10公里許。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垓下一戰,項羽敗績,從靈璧東渡濉河南下,劉邦追擊其後,駐軍時,掘土築墩,宿營其上。當時駐兵前營、後營、西營和馬場。後挺兵至安徽和縣墩北,距烏江20公里。項羽敗至烏江口,亭長以船待渡。項羽想起當初舉義旗時,江東八千子弟相從,如今僅存數騎,無顏再見江東父老,隨拔劍自刎。漢劉邦凱旋迴京登基後,地方士紳即籌款於墩上興建廟宇一座。因劉邦做了皇帝,就起名為皇墩廟(現澮南鎮鎮政府所在地)。為永銘漢高祖高邦的功績。建集名曰皇墩集。皇墩廟於皇墩集北頭。院中有大鐵鐘,鑄有:“皇墩廟興建於漢王即位六年夏,歲次庚子。落成於漢王即位八年三月初一日,歲次壬寅。”皇墩廟很早就傳著一首《古皇廟贊》,贊曰:“皇墩古建銘劉邦,千載留傳聲名揚,後澮前淮天險阻,相爭楚漢各稱強,項羽敗績走垓下,高墩揮軍追霸王,窮寇迫臨烏江口,報顏父老刎頸亡。

農業發展

農業生產

澮南鎮是糧食生產基地,主要以水稻、小麥、花生為主,兼種大豆、玉米、西瓜等優質作物。全鎮水稻作物面積達10萬畝,是省財政重點扶持的無公害水稻生產基地。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糧食市場全面放開,廣大糧農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糧食產量成倍增長。作為糧食資源豐富的澮南鎮,為貫徹好中央一號檔案精神,切實增加農民收入,解決好“三農”問題,加快農產品的購銷及加工轉化勢在必行。為此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勵下,全鎮先後建起了“安徽省漢白玉貢米業有限責任公司”、“安徽省聖健米業有限責任公司”(重點招商項目)、“安徽省萬民米業有限責任公司”等為支柱的一批糧食深加工大中型企業。品牌有“漢白玉貢”、“聖健”、“皇墩”、“谷為天”等,產品遠銷廣東浙江江蘇福建上海四川等地,供不應求。
澮南鎮農業澮南鎮農業

農業產業化

隨著城鄉居民的“口味”變得越來越精,農民按照原來生產模式生產出的農產品質量已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為了使農產品成為消費市場上的“寵兒”,澮南鎮在調整產業結構過程中,注重生產適銷對路的農產品,並從延長農產品的產業鏈條入手,搞好深加工,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使農民從養殖、種植轉到加工,從“田間”轉到“車間”。大力扶持培育漢白玉貢米業、聖健米業等 30多家涉農企業。繼續加大技改力度,引進一流加工設備,使生產出的大米色澤亮、品質優、口感好,成為國內市場的“搶手貨”。在流通環節上,按照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積極發展沿澮養殖協會、米業加工協會等中介組織,變以往的“各自為戰”為今天的“聯合艦隊”,提升了企業層次,完善了功能,真正成為帶動農民發展生產、開拓市場的有效組織。同時,該鎮引導農民按照標準化種植農作物,並邀請縣農技專家對小麥、水稻的生產進行跟蹤服務,不僅提高了農作物產量,還提高了質量。全鎮13萬畝農田已有一半成為“訂單田”,增加了農民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加快了農民致富步伐。
澮南鎮農業澮南鎮農業

農民經紀

澮南鎮農副產品十分豐富,每至收穫季節,這可忙壞了該鎮的農民經紀人,他們每天聯繫各地的經銷商前來拉貨,組織養殖戶把泥鰍、河蟹、龍蝦、花生、大米等農副產品進行分類,按級論價。由於這些農民經紀人善於找市場,抓信息,爭做農民與市場的“紅娘”,為該鎮的快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該鎮還出台了鼓勵社會各界創辦民間流通組織優惠政策,廣大農民中蘊藏的搞活流通的積極性迅速迸發,活力大增,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民間農民經紀人如雨後春筍般發展。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全鎮就有近百名農民經紀人走南闖北搞起銷售。
澮南鎮農民經紀人大多從小商小販起家,在多年的市場摸爬滾打中逐漸做大,並湧現出一批“領跑人物”。他們根據不同的季節,到外地推銷不同的農產品,夏秋兩季,是泥鰍龍蝦河蟹等水產品大量上市的季節,由於該鎮水資源的優勢,生產出的水產品個頭大、質量高,深受消費者的喜愛。他們看到這裡潛在的巨大商機,勇做市場“探路人”,短短几年裡,他們四處聯繫,到上海、浙江、江蘇等發達地區考察市場,與多家大型飯店建立了穩固的供銷關係。冬季和夏季,他們又利用農閒季節,到全國各地推銷大米。同時,他們又帶回外面的信息和市場行情,使當地農民有的放矢的生產出適銷對的農產品,適應市場需求,促進了本鎮經濟的蓬勃發展。

經濟發展

澮南鎮是糧食生產基地,主要以水稻、小麥、花生為主
工農業總產值從2007年的5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8.6億元,年均遞增14.6%;財政收入從2007年的307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1180萬元,年均增長約40%,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7年的3820元增加到2011年的6450元,年均增長約14%。五年中,完成招商引資入園項目6 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入約5億元。產值超2000萬元的企業達到5家。
過去的五年是我鎮鎮區面貌明顯改善的五年。先後投資600多萬元對鎮區15公里主幹道進行修建、拓寬、改造,先後完成了鎮區廣濟路、銀通路、滙豐路等“五橫四縱”集鎮路網建設;投資20餘萬元在鎮區主幹道安裝路燈60餘盞;投資200餘萬元鋪設下水管道約5000米;投資4萬元綠化道路1.2公里。實現了鎮區部分亮化、美化、綠化,街道面貌明顯改善。
全鎮爭取項目資金約1.2億元用於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成防滲渠6條9700米;維修新建電站35座;整修渠道60公里;完善西營萬畝大田治理改造項目,建成旱澇保收田1.5萬餘畝,新增耕地面積700餘畝;硬化道路100公里,全鎮20個村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建成沼氣池381座。這些項目的實施很好的改善了我鎮的農業生產條件。同時,鎮投資30餘萬元、爭取項目資金120萬元投入環衛建設,建成垃圾中轉站一座,成立市政大隊,確定了8名保潔員,購置了垃圾車等各種工具,鎮容鎮貌有了明顯的變化。
過去的五年是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的五年。累計完成民生工程項目45個。投資80萬元建造澮南鎮計畫生育中心服務所;爭取項目資金約2000萬元,用於新建和翻建中國小教學樓,教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農村低保戶及五保戶供養實現應保盡保,累計發放低保保障金387萬元,發放五保生活補助金365萬元,發放各類優撫金299萬元,救助貧困家庭1200戶;投資160萬元對敬老院進行建設和改造;新建村級衛生室20所、中心衛生院己投入使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以上,初步建立起養老、醫療等多層次、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重視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投資20萬元建設澮南鎮綜合文化站。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累計調解民事糾紛500餘起,安置幫教率100%,社區矯正無漏管脫管現象,治安形勢明顯好轉。2006年,澮南鎮鎮村一體化防控體系建設作為經驗在全省推廣,2007年度、2010年度分別榮獲全縣綜治考評第一、第三。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加強信訪工作,充分發揮村調委會的作用,有效化解了各類社會不穩定因素,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信訪案件呈逐年下降態勢。
過去的五年,是政府自身形象大提升的五年。我鎮獲得市級以上表彰獎勵12項,縣級表彰35項,這是我鎮圍繞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實幹型、創新型、廉潔型”政府,堅持強化自身建設的結果。班子自身建設不斷加強。認真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分工負責制,凝聚團隊整體合力,班子的戰鬥力和向心力不斷增強,政府工作效率顯著提高。
各財政實力增長明顯。全年經濟總量預計可實現 10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實現4.2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350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預計可實現6450元;實現財政本級收入1180萬元。
農村經濟穩步推進。達成土地流轉協定1.2萬畝,實現無公害水稻種植12萬畝,落實林業生產用地3.2萬畝。爭取現代農業開發項目資金262萬元。

行政區劃

澮南鎮下轄村社為:

發展前景

澮南鎮不但糧食資源豐富,而且水產資源也極為豐富,可謂漁米之鄉。
澮南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資源豐富,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等基礎設施齊全,社會服務體系完備;鎮內社會穩定,民風淳樸,重禮厚德。
澮南鎮當地農民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以及盛產優質大米的特點,許多農民紛紛辦起了小型精米加工廠,但由於設施差、銷路狹窄、流動資金少,導致企業時而供不應求,時而形成產品積壓的現象,企業發展十分緩慢。為改變“各自為戰”的形式,儘快使民營企業壯大起來,該鎮黨委、政府在積極培育優質水稻種植基地的同時,申報品牌及無公害產品,將這一優質資源做大做“靚”,同時積極引導各民營企業聯合起來,共謀發展思路,共商發展“良方”。湖南客商上門投入750萬元組建安徽聖健米業有限公司,並與農民簽訂購銷契約,同時,每年也為當地農民帶來幾百萬元的收入。最佳化環境樹形象。該鎮深入開展了“文明信用企業”活動,同時聯合有關職能部門成立質檢小組,嚴把水稻加工產品質量關。2007年10月,由於稻穀價格上揚,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但龍頭企業“漢白玉貢”米業堅持“文明誠信”的原則,仍然按原來訂單上的價格銷售大米,給民營企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使許多合作夥伴訂單數直線上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