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水戰鬥,1935年9月發生在澧水北岸張家灣附近的戰鬥。
1935年9月,國民黨軍以130多個團,採取持久作戰和堡壘主義方針,對湘鄂川黔蘇區發動新的“圍剿”。中共湘鄂川黔邊省委和軍委分會面對國民黨軍封鎖越來越緊,紅2、紅6軍團物資補給十分困難的情況,於11月4日舉行聯席會議,決定以紅18師留在蘇區堅持鬥爭,主力逐步向湘黔邊轉移,爭取在國民黨軍兵力薄弱的貴州省石阡、鎮遠和黃平地區創建新的蘇區。11月19日,紅2、紅6軍團主力由湖南省桑植縣劉家坪等地出發,開始戰略轉移(即長征)。20日黃昏,前衛紅6軍團第49團到達大庸(今張家界市)和溪口之間的澧水北岸張家灣附近,得知對岸國民黨軍沿江修築許多碉堡,封鎖了江面。第49團挑選30名善於泅水的戰士組成突擊隊進行偷渡,但因水流湍急,國民黨軍火力封鎖密集,沒有成功。紅49團即以第1營乘木排、竹筏實施強渡。過江後,頑強地守住了灘頭突破口。與此同時,第49團主力在強渡點下游涉水過江,與第1營兩面夾擊灘頭守軍。至22時左右,攻克30餘座碉堡,消滅了灘頭守軍,並打垮1個營的增援。隨後,紅2、紅6軍團主力由此渡過澧水,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