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植物的全草。
性味
苦、辛,微溫。
歸經
歸肝、脾經。
功效
活血調經,祛瘀消癰,利水消腫。
主治
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血腹痛,瘡癰腫毒,水腫腹水。
相關配伍
1、產後水腫,血虛浮腫。澤蘭、防己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醋湯下。(張文仲《備急方》)
2、產後血虛,風腫,水腫:澤蘭葉、防己等份。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能飲者,醋湯調亦可。(《婦人良方大全》)
用法用量
6~12g。
禁忌
無瘀滯者慎用。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0.3~1.2m。地下莖橫走,先端常膨大成紡錘狀肉質塊莖。莖方形,常呈紫紅色,沿棱及節上密生白色。葉對生,有短柄或玩柄,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5~12cm,寬0.4~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銳鋸,有緣毛,上面密被剛毛狀硬毛,下面脈上被剛毛狀硬毛及腺點。輪傘花序腋生,每輪有6~10花;苞片披針形,有緣毛;花萼鐘形,5齒;花冠白色,不明顯2唇形,上唇近圓形,下唇3裂,外面有腺齒;花冠白色,不明顯2唇形,上唇近圓形,下唇3裂,外面有腺點;前對雄蕊能育,後對雄蕊退化為棒狀。小堅果倒卵圓狀三棱形。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沼澤地、水邊等潮濕處,亦見有栽培;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山東、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陝西、甘肅、貴州、四川、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本品莖呈方柱形,少分枝,四面均有淺縱溝,長50~100cm,直徑0.2~0.6cm;表面黃綠色或帶紫色,節處紫色明顯,有白色茸毛;質脆,斷面黃白色,髓部中空。葉對生,有短柄或近無柄;葉片多皺縮,展平後呈披針形或長圓形,長5~10cm;上表面黑綠色或暗綠色,下表面灰綠色,密具腺點,兩面均有短毛;先端尖,基部漸狹,邊緣有鋸齒。輪傘花序腋生,花冠多脫落,苞片和花萼宿存,小包片披針形,有緣毛,花萼鐘形,5齒。氣微,味淡。
飲片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的段。莖方柱形,四面均有淺縱溝,表面黃綠色或帶紫色,節處紫色明顯,有白色茸毛。切面黃白色,中空。葉多破碎,展平後呈披針形或長圓形,邊緣有鋸齒。有時可見輪傘花序。氣微,味淡。
炮製
採集加工
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采割,曬乾。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略洗,潤透,切段,乾燥。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養營氣,破宿血,主婦人勞瘦,女科要藥也。
2、《本經》:乳婦內衄,中風余疾,大腹水腫,身面四肢浮腫,骨節中水,金瘡,癰腫瘡膿。
3、《別錄》:產後金瘡內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