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果實。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歸脾、肝、腎經。
功效
祛風濕,益腎氣。
主治
用於風痹,腎虧體虛,消渴。
相關配伍
治風痹消渴:澤瀉實配等量的消渴草、玉米須、山鹽青、水煎服。(《中國常用中草藥圖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
採集加工
夏、秋季果實成熟後分批採收。用刀割下果序,紮成小束,掛於空氣流通處,脫粒,曬乾。
形態特徵
澤瀉又名:蔿、蒲、牛唇、水䓠菜、水澤、耳澤、如意菜。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塊莖直徑1-3.5厘米,或更大。葉通常多數;沉水葉條形或披針形;挺水葉寬披針形、橢圓形至卵形,長2-11厘米,寬1.3-7厘米,先端漸尖,稀急尖,基部寬楔形、淺心形,葉脈通常5條,葉柄長1.5-30厘米,基部漸寬,邊緣膜質。花葶高78-100厘米,或更高;花序長15-50厘米,或更長,具3-8輪分枝,每輪分枝3-9枚。花兩性,花梗長1-3.5厘米;外輪花被片廣卵形,長2.5-3.5毫米,寬2-3毫米,通常具7脈,邊緣膜質,內輪花被片近圓形,遠大於外輪,邊緣具不規則粗齒,白色,粉紅色或淺紫色;心皮17-23枚,排列整齊,花柱直立,長7-15毫米,長於心皮,柱頭短,約為花柱的1/9-1/5;花絲長1.5-1.7毫米,基部寬約0.5毫米,花葯長約1毫米,橢圓形,黃色,或淡綠色;花托平凸,高約0.3毫米,近圓形。瘦果橢圓形,或近矩圓形,長約2.5毫米,寬約1.5毫米,背部具1-2條不明顯淺溝,下部平,果喙自腹側伸出,喙基部凸起,膜質。種子紫褐色,具凸起。
生長環境
生於沼澤邊緣或栽培。分布於東北、華東、西南及河北、新疆、河南等地。
相關論述
《別錄》:“主風痹,消渴,益腎氣,引陰,補不足,除邪濕。久服面生光,令人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