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州縣大雲院

澤州縣大雲院

澤州縣大雲院位於澤州縣柳樹口鎮東中村南的紫金山上,廟名為大雲院,創建於元代。

登上紫金山,一座面闊三間的明清風格的大殿出現在眼前。坐東朝西的大殿為三聖殿,南北兩側分建耳房。南面的石壁下,立有五通明清時期的石碑,最早的是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的《重修紫金山老師洞大雲院碑記》,但這些碑文中並未提到大雲院的創建年代。

山崖石壁上,出現許多人工開鑿的小方形石洞,這些都是寺院建築所用的卯榫結構,可以看出,原來的大雲院並非現在模樣,當時規模應當不小,現存的三聖殿是2005年村民們集資重新修建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澤州縣大雲院
建築結構,歷史沿革,

建築結構

順南側耳房的石階繞到大殿背後,有座方形石洞依崖壁而鑿,名為“老師洞”,深約2米,內置石榻,是僧人修行之所。石洞前一通石碑躺倒在地,碑首散落一旁。石碑為《重修老師洞記》,落款為“大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
沿“老師洞”南側山崖邊緣拾階而上,前方壁立如削的陡峭山崖上,出現一方形平台,一窟石刻造像雕刻崖壁之上。整個石刻長約2米,水月觀音側身端坐石龕內,右腳抬起踏在佛台之上,左腳踩踏蓮花,兩名力士分立一旁,獅子、麒麟恭順身旁。可惜的是,水月觀音像上半身被毀,佛容難覓。
“三藏取經”石刻,雖然分列“觀音經變”之下的南北兩側,但整個石刻所呈現的內容卻融為一體。南面為手持笏板身著朝服的官員、猴行者、白龍馬;而北面則是雙手合十的三藏法師、八戒和馱經馬。
仔細觀察石刻的細節:三藏法師面部虔誠,禮拜觀音;頭戴僧帽的猴行者雙腿交叉站立,右手置於額前“手搭涼棚”,作觀望狀,左手執棒形法器;壯碩的八戒肩扛長桿,左手執桿尾,桿頭挑雨傘、葫蘆形水壺,右手牽馬,馬背馱經書。
再仔細觀察兩匹白龍馬,造型卻不相同:猴行者身後的白龍馬,背上只有馬鞍及馬鐙,四蹄落地,在低頭悠閒吃草;而八戒身後的白龍馬俯首遙拜,身披韉褥,前左蹄高抬,揚蹄行走,似為三藏坐騎。
與《西遊記》中人物相比,石刻中看不到沙僧,卻多了位峨冠博帶的官員。

歷史沿革

“古名之老師山者……山半有洞甚異,亦從山名者。紫金山又名老師山,洞從山名,所以稱“老師洞”。“從碑文來看,應是先有老師洞,後有大雲院。”
從石碑文字可以看出,五代後唐清泰元年(934年),就有禪師道逸居洞修行。金天會八年(1130年),在洞前建三聖殿,應為大雲院的前身。金皇統元年(1141年)周弱水在此隱居。金末由於戰亂,“老師洞”、三聖殿荒廢。直到元至元九年(1272年),道凝禪師來此隱居。
在水月觀音的佛台的正中,有一行題記:“時大元至元三十年歲次癸巳季春上旬有六日住持大雲老人道凝鐫觀音之記。”題記中的時間落款,恰巧與“老師洞”前的元代的《重修老師洞記》相吻合,這說明,這尊摩崖石刻造像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