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齋來訝久不出因作此並呈石生明叔

梅曾亮在道光末年、鹹豐初年主講揚州梅花書院。鹹豐三年(1853),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攻占南京,梅曾亮輾轉避亂於王墅村,後"曾亮依河督楊以增"。鹹豐六年卒於清江,年71歲。著有《柏梘山房文集》、《詩集》、《文續集》、《詩續集》、《駢體文》等,另編有《古文詞略》二十四卷。 梅曾亮生活的時代,清王朝的腐朽統治已經暴露,國內、國際矛盾日益激化。他身處動盪不安的政治形勢之中,與姚瑩等其他桐城派作家一樣,仍然維護封建禮教和統治,心繫國家安危,表現出對國事與現實極度關心的熱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澄齋來訝久不出因作此並呈石生明叔
  • 作者:梅曾亮
  • 朝代:清朝
詩詞內容,詩詞注釋,作者簡介,

詩詞內容

十日不踏興勝寺,張子訝我何深藏。
謂疑幽憂屬末疾,豈知發興搜詩腸。
我初學此無檢束,虞初九百恣荒唐。
稍參涪翁變詩派,意趣結約無飛揚。
十年棄置久不事,解散韜帙從忀徉。
含毫叩景偶一試,忽覺泥井生寒漿。
濃書細字急不擇,螻蚓詰曲肥鴉旁。
到口有物當一吐,安能吶舌如周昌。
古人精嚴有真放,下手得快天機張。
六朝文士不解此,散葉駿馬驅跛羊。
三辰分光精氣薄,語言縮畜如羸尪。
雖然此中有涇渭,豈得蕪穢夸汪洋。
句律稍悟嗟已晚,嗜好多可無專場。
千金狐裘飾羔袖,漢冠晉制兼唐裝。
吾文所病亦在此,自成一家今未嘗。
當年猛志壓崔蔡,翻恐汪魏相低昂。
先生不嗔後生笑,所慮惟此余尋常。
誰與吾黨二三子,妙解知我非猖狂。

詩詞注釋

幽憂 [ yōu yōu ] 過度憂勞;憂傷。 涪翁 [ fú wēng ] 1.東漢人,精於醫,姓名不傳。2.宋黃庭堅別號。 棄置 [ qì zhì ] 扔在一邊,廢棄。 忀徉 [ xiāng yáng ] 徘徊,遊蕩不定貌。 詰曲 [ jié qǔ ] 屈曲;屈折。聱牙詰曲詰曲聱牙 三辰 [ sān chén ] 指日、月、星。 《左傳·桓公二年》:“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杜預 注:“三辰,日、月、星也。”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昭昭若三辰之麗於天,滔滔猶四瀆之紀於地。”

作者簡介

梅曾亮(1786-1856),原名曾蔭,字伯言,又字葛君,江蘇上元(今南京)人,祖籍安徽宣城,曾祖時移籍江蘇。他生長於一個頗有文化氛圍的詩書家庭,其祖輩為著名數學家梅文鼎,其父梅沖,飽學詩書,嘉慶五年(1800)中舉。
母親侯芝親自改訂過彈詞《再生緣》,因此他從幼年時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環境薰陶。"少時工駢文",年輕時以詩文見長,所交管同、方東樹、姚椿、毛岳生等,皆文學之士。
18歲時拜姚鼐為師。"姚鼐主講鐘山書院,曾亮與邑人管同俱出其門,兩人交最篤,同肆為古文,鼐稱之不容口,名大起"。
嘉慶二十五年(1820)中舉。
道光二年(1822)中進士,以知縣銜分派貴州,因父母年老,未去赴任,於次年告病繳照。
此後數年,曾入安徽巡撫鄧廷楨與江蘇巡撫陶澍之幕,然都歷時不久。
道光十二年,他再次人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