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碧園

澄碧園

澄碧園,又名清碧園。建於何年,無考。僅就《德縣誌》“繁露堂,在今縣政府即舊督糧道署東園內,化龍池北。”及《金志》“戶部主事桐城阮自華詠繁露堂詩,當年勝景概可想見”的記載,足以說明澄碧園應建於金或金以前。澄碧園現坐落在今德州市政府院內東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澄碧園
  • 又名:清碧園
  • 現坐落:在今德州市政府院內東側
  • 荷花池:俗稱“化龍池”
布局,地理位置,設計工藝,

布局

占地約四餘畝,平面呈狹長性,南北長而東西較窄 ,布局獨運匠心,空間組合劃分靈活而富有變化,曲折得宜,別具一格。如園門至東西橫廓,利用園西長廊和東西橫廓前庭院中濃綠老槐、垂柳,蒼鬱松柏和叢叢翠竹,掩映後園景色,使人產生空間幽邃深莫能測之感。順南北長廊北行,折而東為澄碧堂。清代詩人張慶浩有“陰陰喬木森千章,野花雜蒔紛幽香。園中首辟澄心堂,空庭積翠生清涼”的詩句。

地理位置

澄碧園現坐落在今德州市政府院內東側

設計工藝

堂前荷花池,俗稱“化龍池”,池水曲折逶迤。中有一四面環水亭,曰:“伊亭”,古樸典雅。有澄心堂到伊亭的紅橋三折,極盡空間轉換之勝。可扁舟觀魚躍,可小橋踟躕聞蟬聲之鳴,或垂釣消夏,或披襟靜坐秋色之中。亭西蜿蜒平崗,於一笠隔湖水遙相呼應,行止元西長廊,可觀湖中斜陽之時的凌空雁塔之影。那“隔溪玲瓏敞八窗,橫顏飛白小滄浪;滄浪放歌浮輕舫,沿流溯洄水一方。壑舟妙義不可量,止足虛受齊老莊;倦遊日影沉博桑,平台初受明月光。此口空潔如得雙,紅塵自笑舟車忙”的情形,引人入勝,興味無窮。順廊道行,人移景換,組合巧妙,美不勝收。真可謂“東籬雜花秀,西月徹影松。南城浮閣聳,北堂吟陶詠。”亭台樓閣,錯落有致,瑰麗奪目;夏日荷香陣陣,涼風習習;秋日百花盛開,金風飄香;亭州遍植的垂柳翠松,禁止四周,每當夕陽桂樹,暮靄迷空之時,無數烏鴉飛集松林,噪聲爭宿,聲闖三里。隆冬季節,為寒景中之絕佳著,冰凝水面,玉瑩池心,伊亭晶光皎潔,屹立池中。這裡既是達官貴人、士大夫雅聚宴飲場所,又是屬於平民百姓的遊覽休息之地,因而聲名騰播。文人墨客無一不以到清碧園一游,興會宴樂,吟詩作賦為快事。
“化龍池”北岸不遠即是“繁露堂”,築有上房,東西廂房各三楹,磚木結構,院內清幽雅靜,古色古香,置身於此,塵念俱消,身心似乎都為大自然所同化,所解脫。東西廂房南山連線花牆一道,牆中一月亮門,門楣上鑲嵌著清嘉慶年間錢詠所書隸書“平津館”三字,東有督糧道孫星衍撰館記,孫星衍刊行而聞名於世的《平津館叢書》就是在此完成。
伊亭與平津館遙遙相望,各顯情趣,有澄碧園者,先登池中伊亭,然後載舟北行,登上平津館,回望伊亭,煙雲縹緲之中,伊亭若隱若現,恍若仙境,其樂無窮。
物換星移,滄海桑田,隨著歲月的流逝,幾經戰亂,澄碧園的建築大多毀於戰火。昔日的勝景已不復存在,留給後人的只是那深厚的歷史人文往事的積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