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慶號炮艦

“澄慶”號炮艦,是清朝末年,福建馬尾船政建造的第四條鐵脅木殼軍用船。該船從1879年7月25日開始建造,1880年10月22日下水,之後服役於南洋水師。在石浦之戰中,遭到法國孤拔艦隊的襲擊,稍微抵抗後,管帶下令自行鑿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澄慶號炮艦
  • 年代:清朝
  • 建造時間:879年7月25日
  • 建造單位:福州船政局
  • 下水時間:1880年10月22日
基本參數,建造過程,石浦之戰,沉船打撈,

基本參數

“澄慶”炮船,福州船政局建造之第廿三號艦,“威遠”級鐵脅木殼船的4號艦。1879年7月5日開工,1880年十月完工下水,造價20萬兩。長217.1尺,寬31.1尺,艙深17.8尺,吃水14尺;排水量1,268噸,馬力750匹,航速12節;乘員84人,裝備七門炮,分別為160毫米“克虜伯”主炮1門,和120毫米“克虜伯”副炮6門。

建造過程

1879年,南洋大臣、兩江總督沈葆楨致函馬尾船政:由於需要加強南洋海防,所以希望從船政調配一艘軍艦。對於沈葆楨這個馬尾船政開山之祖的要求,船政反應相當積極,在原有“揚武”、“威遠”等軍艦無法外調的情況下,立即著手建造新的軍艦,使用了輪機車間仿造的第二台康邦機器。
和3號鐵脅木殼船“康濟”兵商兩用不同的是,“澄慶”從一開始就是為海防的目的所建造,1880年12月29日,從英國留學歸來的船政畢業生蔣超英擔任管帶,駕駛船舶出海試航,測試中“澄慶”順風時航速接近13節,逆風時航速為9節。隨後,蔣超英作為管帶,吳夢良作為幫帶,開赴江寧,編入南洋水師。

石浦之戰

中法戰爭開始之後,清政府命令南北洋水師派遣軍艦支援台灣防務,南洋艦隊的“開濟”、“南瑞”、“馭遠”、“澄慶”、“南堔”和北洋水師的“楊威”、“超勇”等艦進行了會操演練。
1885年2月12日,會操結束後,南洋軍艦南下行至石浦附近海面,與法國軍艦不期而遇,因為害怕損失,南洋軍艦進行了避讓。航速較慢的“馭遠”、“澄慶”躲到了石浦灣,其餘軍艦躲到了更遠的寧波鎮海口。2月14日,法國派遣了一艘小型炮艦進入石浦灣偵查後,於當晚派遣了兩艘艦載桿雷艇對港灣的中國軍艦進行了攻擊,歷史上稱之為“石浦之戰”。
戰鬥中,“馭遠”、“澄慶”和岸上炮台一起還擊,但是奇怪的是,沒有對法國小艇造成任何破壞,而且第二天天亮之後,不僅“馭遠”沉沒在港灣,而且法軍記錄中未發起攻擊的“澄慶”也翻覆在水中。大多人的意見是,“澄慶”畏戰,管帶下令自沉。也有少數人認為“澄慶”是被友軍擊沉的。
清政府大為惱火,將“澄慶”管帶蔣超英和“馭遠”管帶金榮一起發配充軍。

沉船打撈

1959年,上海打撈工程局第三工程隊在石浦灣找到了這兩條清代沉船。“1959年該局曾在此船(馭遠號)之旁撈起一條木質軍艦(澄慶號)殘骸,其中也有大量的炮彈及壓艙等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