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雪》是二○○八年開元書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尼爾‧史蒂芬森。
基本介紹
- 書名:潰雪
- 作者:尼爾‧史蒂芬森
- 譯者:李卓翰 / 陳夏民
- ISBN:9789573057789
- 頁數:五百四十頁
- 定價:NTD 肆佰玖拾玖圓整
- 出版社:開元書印
- 出版時間:二○○八年六月
- 裝幀:平裝紙本
- 副標題:SNOW CRASH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柯裕棻(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這個月在境和道選書時稍稍猶豫了,我不知道該選《陰陽師》系列好,或是這本《潰雪》好。《陰陽師》易讀好看,結局和結構大概可預測,正是這個可預測性和固定結構令人深深著迷,它造成某種完整的連續感,已經看過的讀者會想要繼續看下去。
但是我必須選《潰雪》!原因是:《潰雪》實在是太經典的Cyber科幻小說,它非常有趣,錯過萬分可惜!正因為這書和作者在科幻界實在太知名,基本的介紹在維基百科都可查到,不想事先知道內容的朋友,必須避免在網上查詢。這書極厚,若是以消遣休閒為閱讀意圖的讀者大概無法承受此書的概念衝擊,不過呢,好的科幻小說除了給予我們閱讀想像上的快樂之外,對於我們身處的社會必須能做出準確的觀察,甚至對於發展中的科技提出可能的預測。《潰雪》無疑地都做到了,而阿戲囑乎且它聰明得讓人一邊笑一邊罵──書中對於美國聯邦政府的崩潰、企業恣意畫地為王、環境污染、藥品以及核子武器的氾濫做了相當漂亮的諷刺(例如,說某某人是一個獨立存在的主權,為什麼?因為他隨身帶著一顆氫彈)。有些反諷實在太幽默,讀的時候一個人就科科科笑出來了。除此之外,盡心盡力的中文翻譯非常難得,我原以為此書文字幽默概念複雜聰明至極幾乎無法翻譯,沒想到翻得非常好。
這個故事講的是病毒,「潰雪」的意思是電腦中毒後螢幕產生黑白雜訊的畫面,在書里也是一種病毒的名稱。連棵白我只能透露至此,並且提醒,這是1992年寫的故事,當時電腦軟體win95都還沒上市,網際網路也只是在雛型發展階段。但是驚人的是,如今這個故事讀來仍然完全切中時代的脈動和網路科技的發展趨勢,甚至在網路普及的今天還更具說服力。語言和病毒的連結想像也確實讓人信服。當然,由於每個人對於宗教和理性有不同的看法,對於法西斯式思想壓制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書尾的病毒解釋不一定能說服每個人。儘管如此,這個故事真是才華洋溢,令人目眩神迷嘆為觀止。
此處話題略略岔開:「開元書印」出的書每一本都非同小可,從《印象書》洪戒戒、《某代風流》開始,不論歷史或科幻,每一本都使人驚豔──這樣的時代有人還敢這樣出書,出這樣的書!膽識和視野令人佩服。
作者介紹
尼爾·史蒂芬森是美國著名的賽伯朋克流科幻作家,在當今被電腦培養起來的IT一代人群中,他享有不朽的聲譽。同時,除了小說,他還頻繁涉足於技術領域,擔任公司顧問,並為各類雜誌撰寫了大量技術文獻。
1959年10月31日,史蒂芬森出生於美國的馬里蘭州,他父親是電子工程學教授,他祖父則是物理學教授,在家庭的影響下,史蒂芬森不僅對物理學和地理學產生了興趣,而且做過計算機的汽櫃膠編程員,廣泛深入地了解了電腦網路和黑客生活,從而激發了他以後的創作。
1984年,史蒂芬森在二十五歲那年出版了第一本小說《大學》(The Big U),正如許多剛離開大學的新手作家一樣,他的處女作也是直接描寫校園生活的諷刺文學,就近取材於他就讀的波士頓大學。不過,這本小說在當時沒有得到多少回應。1988年,史蒂芬森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小說,也就是本期雜誌所刊登的《佐迪亞克》(Zoidac),這是一部環保驚險小說,背景也同樣設定在波士頓,它為作者帶來了更多的讚譽,然而史蒂芬森真正上升到傑出作家的行列,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後的事。
1992年,史蒂芬森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奠定他賽伯朋克宗師地位的大作——《雪崩》閃亮登場。書名《雪崩》,乃是指一種病毒,該病毒不僅可以能在未來世界的網路上傳播,還能同時在現實生活中擴散,造成系統崩潰和頭腦失靈,主人公所面對的正是這一恐怖危機。其實,在這本小說之前,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1984年)和帕特·卡蒂根(Pat Cadigan)的《合成人》(Synners,1991年)已經開闢了賽伯朋克小說的天地,《雪崩》的偉大之處在於,它直接創造了“虛擬實境”(Metaverse)這一概念,“虛擬實境”並非以往想像中扁平的網際網路,抹立市禁而是和社會高度聯繫的三維數字空間,與現實世界平行,在現實世界中地理位置彼此隔絕的人們可以通過各自的“化身”,來互相交流娛樂——事實上,在如今的網路遊戲和虛擬人生等軟體中,他的預言業已得到了部分實現。此外,《雪崩》還融合發展了史蒂芬森在前兩部小說中展現的科技驚險和黑色幽默的寫法,採用古代閃米特的傳說為大背景,給賽伯朋克流小說注入了活力。在當時,這本小說造就了空前的轟動,引發重求了賽伯朋克流的閱讀與創作熱潮。
從此以後,直到現在,史蒂芬森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創作模式,他的作家生涯也隨之進入了黃金期,幾乎每四年便會推出一本廣受好評的大作,而最近由於寫得順手,他的創作速度似乎還變得越來越快。這些小說主要包括:《鑽石時代》(The Diamond Age,1995年),描繪了神奇的納米技術和電子書高度發達的未來,在那個社會裡,維多利亞文化得以復活,該書獲得了1996年雨果長篇大獎;《編碼寶典》(Cryptonomicon),這是本長達1000多頁的厚書,以破譯數據密碼為中心線索,結合歷史小說和科技驚險小說的元素,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破譯納粹密碼的“布萊切利公園”(Bletchley Park)一直講到現代在東南亞建立的“信息天堂”(data haven);《巴洛克記》(The Baroque Cycle),該系列包括《怪人》(Quicksilver,2003年)、《混淆》(The Confusion,2004年)和《世界系統》(The System of the World,2004年)三本書,這三本都是歷史科幻小說,作為《編碼寶典》的前傳,戲劇性地講述了數學等科技的發展史,並向讀者傳達了一個永恆的真理,即科學不可逆轉地改變了整個世界。作為公認的大師,他的上述書籍均被翻譯為了多種文字。
在寫作上,史蒂芬森帶有後現代風格,語言活潑而富於黑色幽默,同時充滿了驚險刺激的抓人情節,自《佐迪亞克》開始,這就是他的招牌絕技。另外,他還在小說中混入了大量歷史、人類學、語言學、考古學、宗教、計算機、政治、哲學和地理的內容,形成一個亦幻亦真的世界,其風格鮮明,和其他賽伯朋克作家區別開來。1999年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出50位數字英雄,列舉當今世界技術創新上的傑出人物,40歲的尼爾·史蒂芬森入選其中,其理由是他的書塑造和影響了整整一批IT人。1998年3月,《審理雜誌》推出“最後審判日:100本你今生必看的書”的評選,評出世界上100本最佳科幻-奇幻小說,《雪崩》作為他的成名作,赫然在列,同時,《雪崩》也入選了亞馬遜網上書店選出的“20世紀最好的20本科幻和奇幻小說”和《商業2.0》雜誌推出的“每位CEO必讀的偉大書籍”。
……………屈暢 文
1992年,史蒂芬森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奠定他賽伯朋克宗師地位的大作——《雪崩》閃亮登場。書名《雪崩》,乃是指一種病毒,該病毒不僅可以能在未來世界的網路上傳播,還能同時在現實生活中擴散,造成系統崩潰和頭腦失靈,主人公所面對的正是這一恐怖危機。其實,在這本小說之前,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1984年)和帕特·卡蒂根(Pat Cadigan)的《合成人》(Synners,1991年)已經開闢了賽伯朋克小說的天地,《雪崩》的偉大之處在於,它直接創造了“虛擬實境”(Metaverse)這一概念,“虛擬實境”並非以往想像中扁平的網際網路,而是和社會高度聯繫的三維數字空間,與現實世界平行,在現實世界中地理位置彼此隔絕的人們可以通過各自的“化身”,來互相交流娛樂——事實上,在如今的網路遊戲和虛擬人生等軟體中,他的預言業已得到了部分實現。此外,《雪崩》還融合發展了史蒂芬森在前兩部小說中展現的科技驚險和黑色幽默的寫法,採用古代閃米特的傳說為大背景,給賽伯朋克流小說注入了活力。在當時,這本小說造就了空前的轟動,引發了賽伯朋克流的閱讀與創作熱潮。
從此以後,直到現在,史蒂芬森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創作模式,他的作家生涯也隨之進入了黃金期,幾乎每四年便會推出一本廣受好評的大作,而最近由於寫得順手,他的創作速度似乎還變得越來越快。這些小說主要包括:《鑽石時代》(The Diamond Age,1995年),描繪了神奇的納米技術和電子書高度發達的未來,在那個社會裡,維多利亞文化得以復活,該書獲得了1996年雨果長篇大獎;《編碼寶典》(Cryptonomicon),這是本長達1000多頁的厚書,以破譯數據密碼為中心線索,結合歷史小說和科技驚險小說的元素,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破譯納粹密碼的“布萊切利公園”(Bletchley Park)一直講到現代在東南亞建立的“信息天堂”(data haven);《巴洛克記》(The Baroque Cycle),該系列包括《怪人》(Quicksilver,2003年)、《混淆》(The Confusion,2004年)和《世界系統》(The System of the World,2004年)三本書,這三本都是歷史科幻小說,作為《編碼寶典》的前傳,戲劇性地講述了數學等科技的發展史,並向讀者傳達了一個永恆的真理,即科學不可逆轉地改變了整個世界。作為公認的大師,他的上述書籍均被翻譯為了多種文字。
在寫作上,史蒂芬森帶有後現代風格,語言活潑而富於黑色幽默,同時充滿了驚險刺激的抓人情節,自《佐迪亞克》開始,這就是他的招牌絕技。另外,他還在小說中混入了大量歷史、人類學、語言學、考古學、宗教、計算機、政治、哲學和地理的內容,形成一個亦幻亦真的世界,其風格鮮明,和其他賽伯朋克作家區別開來。1999年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出50位數字英雄,列舉當今世界技術創新上的傑出人物,40歲的尼爾·史蒂芬森入選其中,其理由是他的書塑造和影響了整整一批IT人。1998年3月,《審理雜誌》推出“最後審判日:100本你今生必看的書”的評選,評出世界上100本最佳科幻-奇幻小說,《雪崩》作為他的成名作,赫然在列,同時,《雪崩》也入選了亞馬遜網上書店選出的“20世紀最好的20本科幻和奇幻小說”和《商業2.0》雜誌推出的“每位CEO必讀的偉大書籍”。
……………屈暢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