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音寺(天津濱海新區潮音寺)

潮音寺(天津濱海新區潮音寺)

潮音寺,原名南海大寺,又名雙山寺。作為海河下游最為著名的寺廟——潮音寺,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和天津建衛同年,也有六百年歷史,它朝向大沽海口,是全國少有的座西朝東的廟宇,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沽街道境內,是大沽街道對外開放的文物古蹟。潮音寺是由當地居民集資興建的廟宇,明嘉靖皇重修,御筆更名題匾“潮音寺”;民國初年,大沽籍船員捐資修葺山門、正殿和後殿;l992年2月統計,潮音寺占地5l24平方米,由三層大殿、四座配殿、一座柳仙亭和南北跨院園林組成,保持了明清建築原有風格,古樸典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潮音寺
  • 原名:南海大寺
  • 始建於:1404
  • 背景介紹:天津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
  • 占地:5l24平方米
背景介紹,建築結構,歷史傳說,旅遊信息,

背景介紹

天津簡稱津,意為天子渡過的地方,別名津沽、津門等。
天津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現在的金鋼橋三岔河口地方,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唐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從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到2004年,天津建城已有600周年。
明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率兵經直沽渡河南下奪取政權,1403年改元永樂,天津這個名稱出現於永樂初年。天津作為軍事重地,於永樂二年(1404年)正式設衛,翌年設天津左衛,轉年又增設天津右衛。清順治九年(1652年),三衛合一,歸併於天津衛。
1860年天津被闢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由天津開始的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採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天津作為直轄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商貿中心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天津的港口優勢不斷增強,對外交往進一步擴大。進入新世紀,天津已經成為現代化的國際港口大都市和中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

建築結構

由三層大殿南北四配殿和南北兩跨院組成,內設柳仙亭,供奉觀音菩薩等十四尊佛,是經批准的宗教活動場所。她以海和船為特點,以觀音菩薩的由來及魯班巧修潮音寺等傳說而賦之幾百年的傳奇色彩。並以明清風格的古建築群和雅俗共賞的匾聯供觀賞。每逢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菩薩的聖誕日)舉辦廟會活動。十年來,共接待香客遊人一百多萬人次。可在旅遊之即,到潮音寺來觀光,寺內備有專用香,旅遊紀念品和佛事用品。敬上一柱香,祝家人平安。明初創建。坐西朝東,面向海河。原有前、後兩進院落。現存山門,大殿和配殿。大殿面闊三間,進一間,前後廊,青瓦山頂,磚木結構,為大沽口僅存的祭祀海神的廟宇。
塘沽潮音寺塘沽潮音寺

歷史傳說

潮音寺歷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曾是原塘沽區經濟、貿易、文化和民俗活動的中心,許多出海打漁的人都來此燒香禮佛,以求得神靈庇佑。現在每逢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菩薩的聖誕日)舉辦廟會活動,寺內都舉行祈福法會,寺外還有秧歌表演。舊時曾是原塘沽區經濟、貿易、文化和民俗活動的中心。潮音寺地近河、海,當地盛產魚蝦。二月即頭魚,三月見皮蝦,四月賣魚,六月有黃花,七月,八月海螃蟹,九月、十月大對蝦。來這裡旅遊的觀光者可大飽口福。每年四季都有時令鮮品上市,到這裡來玩,品嘗海鮮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旅遊項目。它位於海河入海口,是船隻入海時見到的第一座寺院,因此人們稱潮音寺為“沽口第一寺”。潮音寺曾歷經明、清兩朝及中華民國的六次修葺,又在1990年經原塘沽區政府復修,現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是濱海新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宗教活動場所。潮音寺占地面積5214平方米,由三大殿、四配殿、南北西跨院、一座柳仙亭等主要建築組成,是全國少有的坐西朝東的廟宇。
塘沽潮音寺塘沽潮音寺
傳說潮音寺是原塘沽區現存的唯一一座寺廟,距今已有600於年的歷史了,是我國少見的座西朝東廟宇的建築結構,幾百年來歷經數次修整,最近的一次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每年的到陰曆二月十九即傳說中的菩薩娘娘的生日時,都會吸引眾多的佛教信徒和人們到此拜佛上香,祈求平安如意。特別是原居住大沽地區的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出於對家鄉的熱愛,都來紛紛捐款祈福。因此,潮音寺也成為了連線海內外情感的紐帶。關於它的來歷還有段神奇動人的傳說: 原來大沽地區的人們都是以下海打魚為生的。一天,有姓劉的兄弟倆打魚時。在海上遇到了大風浪而迷失了方向,好幾天沒有吃飯了。小船被刮到了一座小島上,飢餓的兄弟倆躺在小島上不能動.這時,看見一位老奶奶走過來。老奶奶看見他們飢餓的樣子,便取出幾粒米,放入鍋內,不一會竟煮成一鍋香噴噴的米飯。劉氏兄弟又驚又喜,感激不盡。老奶奶提出要隨船北上,兄弟倆欣然應允。次日便駕船而返。一路舟行如飛,風平浪靜,不日就來到西沽。兄弟倆背著老奶奶,在海河邊九曲板上岸,將老奶奶輕輕放在一棵酸棗樹下休息,老奶奶面對大海而坐。眨眼間,老奶奶突然變做一尊泥像。頭上一股清煙徐徐升起.西沽居民才悟出,這是觀音菩薩下界保佑黎民百姓。隨後,居民便集資在酸棗樹旁蓋了三間茅屋廟宇。依照觀音菩薩盤坐的方向,廟宇也座東朝西,面向大海,名為:南海大寺。供奉南海觀世音菩薩。建寺那年,正好是明永樂二年(1404)。
塘沽潮音寺塘沽潮音寺
明朝嘉靖年間,大沽口一帶倭寇猖獗,屢遭侵擾.為安定民心,嘉靖皇帝撥銀重修南海大寺,改土木結構為磚瓦結構,並御筆題詞:潮音寺。清代時期,潮音寺因地處南糧北運和北鹽南運的起始地,又系保衛京畿的要塞,為歷代皇帝所重視.據傳康熙,乾隆二帝均為佛門信徒,對潮音寺更是青睞有加。康熙帝曾親臨大沽口,在視察軍事布防的同時,到潮音寺朝佛拜謁.他見寺廟簡陋,於是在1690年下令撥款修葺。乾隆帝也曾微服私訪到潮音寺。因有兩位皇帝巡幸,寺以次為榮,民以次為尊,潮音寺遂聲名遠揚。濱海新區地區居民更是逢吉日焚香膜拜,至今香火不斷。
曾任民國總統的曹錕,出生在潮音寺西南側。據說,曹錕從小膽識過人,少年被夥伴們奉為孩子王。他經常聚集小夥伴在潮音寺玩耍.一天,他們在寺廟後院發現一隻奇形大壁虎,小夥伴們都慌忙逃跑,獨有曹錕用樹枝戲逗壁虎,毫不害怕,鄉人於是互相傳說:今日小曹錕戲逗壁虎,將來必定不凡。民國初年,軍閥混戰,曹錕攻打岳州凱旋迴鄉。為慶祝勝利,撥款重修潮音寺,並在寺的正殿屋脊上增塑了五獅捧月圖,山門屋脊上還塑了”平安”二字,使潮音寺煥然一新。寺內珍藏新版《龍藏》一部。

旅遊信息

最佳旅遊季節:每逢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菩薩的聖誕日)舉辦廟會活動。
塘沽潮音寺塘沽潮音寺
交通:從塘沽火車站乘110路公車可到。
門票:5元
位置: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沽街道境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