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砂泥田

潮砂泥田是一種水稻土土種,分布在安徽安慶、安徽宣城、安徽歙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潮砂泥田
  • 土種編號:10639
  • 土壤類型:水稻土
  • 土壤亞類:瀦育水稻土
  • 土類(二普):水稻土
  • 亞類(二普):瀦育水稻土
  • 亞類(土種志):高山荒漠草原土
  • 母質:河流沖積物發育的灰潮土
  • 剖面構型:Aa—Ap—P—W—C
  • 面積(公頃):245267
特徵描述,主要性狀,生產性能,歸屬分布,

特徵描述

典型剖面
采自歙縣農場豐樂河沿岸二級階地,地勢平坦,海拔120m, 地下水位1.0m左右,母土為灰潮土。年均溫16.4℃,年降水量1498.1mm,年蒸發量1276.8mm,≥10℃的積溫5163.8℃,無霜期228天。肥—稻—稻輪作。 Aa層: 0—18cm,灰紅色(濕,2.5YR 6/2),粉砂質粘壤土,小塊狀結構,疏鬆,少量鱔血斑,多量銹管,多量孔隙,根系密集,pH4.9。 Ap層: 18—27cm,淡紅灰色(濕,2.5YR 7/2),粉砂質粘壤土,塊狀結構, 較緊實,多量根銹,中量細孔隙和細裂隙,中量根系,pH6.5。 P層: 27—48cm,淡紅灰色(濕,2.5YR 7/2),粉砂質粘壤土,棱塊狀結構,緊實,少量銹紋,銹斑,中量中裂隙和孔隙,少量根系,pH7.1。 W層: 48—100cm,淡紅橙色(濕,2.5YR 7/4),壤質粘土,棱塊狀結構,緊實, 多量灰色膠膜和銹紋銹斑,少量軟小鐵錳結核,中量中裂隙,pH7.1。

主要性狀

該土種母土為河流沖積物發育的灰潮土。植稻歷史悠久,剖面為 Aa—Ap—P—W—C型。部分位於低洼地段的耕層、犁底層附帶有次潛特徵。瀦育層厚50cm 左右,棱塊狀結構,結構體面上有多量灰色膠膜和銹紋斑及少量軟小鐵錳結核。土壤質地為粘壤土。耕層容重1.28g/cm3。氧化鐵的晶膠率自耕層向下漸增,瀦育層平均為3.19, 高於耕層、犁底層5—8倍。土壤呈酸性至中性,pH4.9—7.1。沿剖面鹽基飽和度逐漸增高,至滲育層鹽基已趨飽和。土壤保肥能力較弱,陽離子交換量小於15me/100g土。 土壤養分含量低,據4484個樣品分析統計,有機質含量2.16%,全氮0.129%,速效磷8ppm, 速效鉀60ppm。耕層有效硼0.10ppm(n=35),明顯低於其臨界值0.50ppm,有效鉬0.16ppm(n=35),略高於其臨界值0.15ppm。

生產性能

該土種地勢平坦,排灌條件好。土壤質地適中,耕性好, 適耕期7—8天,水、氣、熱較協調,施肥見效快,水稻前期易早發,中期生長多較穩健。但保肥性能較弱,養分缺乏,水稻後期常感肥力不足。目前以肥(油)—稻—稻輪作為主,部分為肥(油、麥)—稻輪作,一般畝施綠肥750—1000kg或土雜肥750—1000kg,標準氮肥40—60kg,過磷酸鈣20—30kg,雙季稻年畝產500—700kg,油菜籽80—100kg。 今後利用改良上應改善水利設施,排灌配套,有次生潛育的田塊還應開溝瀝水,改肥(油)—稻—稻為油(麥、肥)—稻輪作,淺水勤灌,旱耕曬垡,增加土壤回旱期,使之脫潛;結合施用有機肥,稻草還田和綠肥掩青逐步深耕,使耕層厚度由目前的10—15cm增加到20cm以上,以提高土壤保肥和穩肥能力;合理配施氮磷鉀肥,適當補施硼、鉬肥,以協調土壤養分。

歸屬分布

潮砂泥田,屬瀦育水稻土亞類潮泥田土屬。 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青戈江、水陽江、新安江、皖河、潛河等河流兩岸的沖積平原及河谷盆地,海拔多在100m以下,面積367.9萬畝,以安慶、宣城兩地市面積較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