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扒龍船

潮汕扒龍船

潮汕扒龍船是廣東省的傳統民俗活動。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端午,又名端陽、端正、重五、重午、午日、天中、天長、地臘等。潮汕的龍舟有“假龍”和“真龍”兩種,“假龍”是一種雙頭尖的“公雞船”,或稱無頭臼,沒有龍首和龍尾。“真龍”則是有龍頭、龍頸、龍身和龍尾的龍舟,船腹和船舷分別塗上不同的顏色,塗紅色掛紅須的叫紅龍,塗黃色掛黃須的便叫黃龍,塗青色掛青須的叫青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潮汕扒龍船
  • 外文名:Chaoshan grilled dragon boat
  • 內容:天中、天長、地臘
  • 實質:民間傳統的端午節
歷史起源,龍舟特色,故事傳說,

歷史起源

對端午的解釋,《太平御覽》卷三十釋“端,初也”,又訓“午”與“五”通。
端午節的一個傳統活動項目就是賽龍舟。賽龍舟,又叫龍舟競渡,是中國一項歷史悠久的水上競技活動。關於龍舟活動的起源,歷來各家說法不一。有起於紀念吳臣伍子胥屍沉錢塘江之說;有起于越王勾踐為報越國被滅之恥,借嬉水競舟之名訓練水軍之說;有起於紀念東漢孝女曹娥五月五日沉江尋父之說。而較為通常的說法是起於紀念楚國詩人屈原自溺汨羅江而死,“里人聞原自溺,爭棹小舟,出以彩線,恐為蛟龍所攖食也。又龍舟競渡之戲,亦因拯救屈原而起,至今自楚至吳,相沿成俗。”(《東周列國志》)
賽龍舟是潮汕人民喜愛的活動,歷史悠久,明饒平人陳天資《東里志》云:五月五日“水鄉競渡,大城所結彩為龍舟,或以彩紙糊之,各扮故事。

龍舟特色

潮汕的龍舟有“假龍”和“真龍”兩種,“假龍”是一種雙頭尖的“公雞船”,或稱無頭臼,沒有龍首和龍尾。“真龍”則是有龍頭、龍頸、龍身和龍尾的龍舟,船腹和船舷分別塗上不同的顏色,塗紅色掛紅須的叫紅龍,塗黃色掛黃須的便叫黃龍,塗青色掛青須的叫青龍。但潮汕少有烏龍,據說揭陽榕江下游賽龍舟,以前有條烏龍,年年競渡奪頭標,有一年舵手之妻到河邊洗衣,見烏龍正在張口含岸邊竹葉。潮汕有個迷信傳說,烏龍若變活龍,不是翻入潭,便是鑽入洞。於是悄悄地讓自己的褲子給丈夫穿上,傳說可避邪。結果像飛一樣的龍舟鑽入了榕江水裡,除這位舵手外,其餘全部覆沒。故潮汕有“紅龍紅彤彤,烏龍鑽入洞”的民謠。

故事傳說

潮汕又有一種關於競渡的傳說,就是在某一溪澗,如果經常有人在那裡淹死,人們便認為那是“水浸鬼”作怪。所以競渡時,就請龍舟到那裡划來划去數次,名曰“洗溪”。這樣“水浸鬼”自然害怕而逃走了。
潮汕有些地方(如庵埠)在龍舟下水前,要派人送請帖、送“明糖”給附近各商家,請他們前來觀賞。各商家接到請帖後,則要備妥彩標,插於江邊,當龍舟經過時即點燃鞭炮表示迎接,並贈送彩標。受贈人把彩標帶回家轉贈給尊敬的人,以示吉祥如意。而有些地方(如黃岡)在龍舟出賽前,要把祭拜的桃李撒向水中,成群小孩在水中進行嬉笑搶奪,稱之為“搶龍蛋”。
這一天,男人們喜歡縱身江河游泳,以除病保健康;女人們則喜取江河水洗頭,謂洗龍舟水潔淨平安,又能祛頭風。同時挑“龍鬚水”回家貯存、食用。謂貯龍舟水經久不變質,格外清甜,飲後能消災祛病保平安。清光緒《潮陽縣誌》曰:“端午釀角黍,……且有汲龍船水飲之者。”清乾隆《揭陽縣誌》云:端午,“汲江水,儲之謂之節水,經久不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