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號是表明一個家族的出身來歷、區分族屬支派、延續一種宗族思想及行為規範、鞭策後人奮進向上的標記稱號,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
姓各有祠,祠各有堂號。在我國歷史上,絕大多數姓氏都有自己的專用堂號,它多用於紀念、宣揚本族先賢名人事跡,起到了教化啟眾傳承的意義。如:槐蔭堂、植槐堂、槐澤堂、毓槐堂……都屬王姓堂號。這要追溯到歷史上的“植槐佳話”:北宋王祜,曾在自家庭院栽種三株槐樹,並對人說“吾子孫必有位至三公者”,以勉勵子孫努力仕宦,後果應驗。宋神宗有感於王氏人才輩出,名滿當朝,遂御賜“三槐堂”匾額;蘇東坡也因此撰寫了“三槐堂銘”以贊之。自此,以“槐”字命名的堂號就在王氏家族中世代延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潮汕宗祠堂號
- 地區:潮汕
- 起源:東漢楊
- 著名:四知堂
在楊姓堂號中,最為著名的是“四知堂”。其起源是東漢楊震在當東萊太守時,一次因公事路過昌邑縣,其門生縣令王密前來看望。到了晚上,以黃金十斤相送,說“暮夜無人知者。”楊震嚴詞拒絕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無可奈何,只好持金而還……這一段歷史上的“廉吏佳話”,後來被楊姓的後人作為堂號,以此紀念一身正氣、清正廉潔的祖先。“四知堂”因而被楊姓人廣泛採用。
另外,還有張姓的“金鑒堂”是從張九齡在唐玄宗生日時進《千秋金鑒錄》得名而來。“九牧堂”的來源也極具特色,這要從“九牧林家”的一段輝煌歷史說起。相傳,唐代年間,遷居福建的林姓始祖林祿的十六世孫林披,他生有9個兒子,後來都進士及第,並都做了州刺史,由於州刺史被稱為州牧或牧守,兄弟9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後“九牧”被作為林姓人的一種榮貴無比的標誌而世代炫耀。“九牧堂”由此而來……
“追本溯源,乃是人類的天性,不論古今中外,都是一樣。”(鄧迅《客家源流研究》)作為安妥祖先神靈的“所依”之處——祠堂,其堂號更不例外。如:溯本堂、本始堂、知本堂、厚本堂、務本堂、敦本堂、報本堂、本仁堂……這些帶有“本”字號的堂號,都有著“追本溯源”的意思。之所以如此,這旨在要求族內子孫必須“明源流、知根本”,奉祀祖先,思源報本。但“喬木發千枝豈非一本;長江流萬派總是同源”。每一個中國人都屬炎黃子孫,不管他飄萍萬里,身處何方,他的“本根”永遠在中國,他們仍然數典記祖,不忘祖先和故鄉。
建造祠堂的宗旨是為了尊祖敬宗,以申孝思。作為堂號,如:忠孝堂、思孝堂、慈孝堂、誠孝堂、節孝堂、世孝堂……孝莫大於尊祖。一片孝心,昭然匾額。以“德”字出現在堂號中的,也屢見不鮮,如:樹德堂、崇德堂、尚德堂、懷德堂、凝德堂、恆德堂、紹德堂、種德堂……這些突出“德”字的堂號,都集中體現了“尊祖貴德”這個主題。
另外,還有一些堂號的構思,巧妙雋永,讓人遐思,如:濟美堂——世濟其美;敘倫堂——彝倫攸敘;繼述堂——繼志述事;貽翼堂——貽謀燕翼;敦義堂——敦仁篤義;光裕堂——光前裕後;懷遠堂——懷親思遠;溯本堂——追本溯源;追遠堂——述事追遠;崇德堂、象賢堂——崇德尚(象)賢……這些堂號都是從匾言而來,達到更完美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