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寧舊俗婚嫁,多論門風相對,嫁娶禮儀貧富有別,繁簡殊異。通常程式有:合婚 凡求婚者一般托媒說合,也有由親戚朋友介紹的。媒人取女方生辰庚帖送到男方,男方便將議婚男女雙方生辰請星家合婚,經推算後認為雙方生肖不會“相衝”,即把庚帖陳於“灶神”前,俟三天內家庭各事無損,便可認為吉祥可相合,否則將女方庚帖送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潮客婚嫁習俗
- 類型:習俗
- 過程:審視家庭條件
- 地區:中國
開聘,送聘定親,草頭結髮,出嫁,迎娶,
開聘
男女雙方合婚相宜,便可行相親,審視家庭條件。一般為女方到男家看厝屋、家庭陳設等,謂之“看家風”。若無異議便可議聘、開聘。開聘要在12版紅帖上開列男方聘禮和女方妝奩數目。男方聘禮要列明聘金多少,布料、金銀首飾多少,及茶儀糖料若干斤等。客俗舊時聘禮稱“酒水”,什麼“酒水”配什麼嫁妝。“酒水”高低不等,低等的謂食“公雞酒”,即由男方送女方兩隻公雞,兩斤豬肉,兩壺酒和幾對雞蛋則可,而女方父母給的嫁妝也很少。較高等的“酒水”稱食“籮格”;再高一等的稱“籮”;更高一等的稱食“些”;最高等的稱食“盛”,其聘禮和妝奩都相對特別豐盛。客俗聘金的尾數一般要有兩個“9”的數碼,客音“9”與“久”諧音,取長長久久的好兆頭。聘單紅帖由媒人送到女方家後,女方若認可,男方便可送聘定親。
送聘定親
送聘也稱納彩。男方擇吉日把議定聘金送到女家,女方交點後回送男方兩個糖包並插上石榴花謂之受聘。舊時普寧洪陽習俗,女方受聘後除回敬男方糖包外,還要送上春草二叢,謂之
草頭結髮
豬心一個,謂之同心;五樣種子(稻穀、綠豆、酵母餅、龍眼乾、薯粉圓),謂之五子登科;香蕉若干,謂之招子成行;甜糖烏豆球,謂之克紹箕裘。送聘受聘後,男女雙方各包糖包分送親戚朋友,謂之“食甜”。親戚朋友各送禮物以賀,送給女方的布料、花粉等禮品謂之“添箱”。
出嫁
男女擇定迎娶日期,用紅帖寫明送達女家,謂之“報日”。女方出嫁前要請老年嬸姆挽面整容。出嫁前夕邀同寅姐妹食厚合甜菜,共睡於下墊稻草上披草蓆的灶前。傳說古有繼母虐待前氏女者令其如此睡法,後前氏女出嫁竟發達興旺,故效其法,沿成此俗。客俗出嫁女則於出嫁前夕與母同睡,出嫁前當天早晨要與家人及同寅姐妹共進早餐,謂之吃“姐妹飯”。飯後要分“姐妹錢”,即把銅錢撒在米篩上,然後由兄弟姐妹從大到小依次摸取。
迎娶
完婚日,男家抬結彩花轎一乘,導以鼓樂,親友盛服陪新郎至女家迎娶。新娘父親或族老以碗水潑於轎頂說好話:“碗水潑上轎,女兒變做夫人樣。”伴娘及同寅姐妹多人伴轎而至,阿舅(新娘之弟)“摜油”,送花頭“朋兜”。客俗還要由伴嫁娘挑紅布袋在後“壓轎”。花轎抬到男家門口,由一男孩拜轎門,然後新郎用紙扇在轎前扣三下,新娘頭蓋紅布由一家庭和樂的“好命婆”牽出轎門入屋。新郎新娘到家後先拜祖先後拜父母及伯叔上輩,然後夫妻相拜,鞭炮鼓樂聲喧,禮成新娘入洞房。男方中午宴請親朋。新郎新娘共餐,夫妻交杯換盞,謂之“合卺酒”。午宴結束後由新娘向家族中上輩親屬及姻親來賓由外到內,從長輩到晚輩依次敬茶,敬茶時對長輩要跪敬,被敬者扶起飲茶雙杯,贈新娘紅包或金銀首飾,俗謂之“賞面錢”。完婚當晚,左鄰右舍,男男女女說說笑笑,食喜糖,看新娘,鬧洞房。
舊時男女婚姻受封建禮教束縛,婚煙多不能自主,且婚事禮俗陋習,繁文縟節甚多,造成不少婚戀苦果和悲劇。現代一般是男方到女方相親,女方到男方看家庭條件,雙方滿意後作婚前身體檢查,到政府部門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然後送聘,迎娶。聘禮嫁妝高低不等,高聘禮、講排場奢風仍存在。聘禮多為現金,精美首飾,嫁妝也多為男方出資,有長衣櫃、腳踏車、縫衣車、彩電、電風扇等。新娘出嫁由新郎或親友用腳踏車、機車、甚至租用小汽車結紅彩迎回。但多數青年自由戀愛,結合重志同道合,重品德、文化修養,婚事新辦,或則舉行集體婚禮,開小型茶話舞會慶賀,或則旅遊結婚等已蔚成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