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介紹
潭頭鎮位於欒川縣東北部,距縣城29千米。轄潭頭、石門、湯營、趙莊、東山、胡家、紙房、大坪、石坷、大王廟、陽莊、馬窯、張、黨、西坡、秋林、何、蠻營、古城、撥雲嶺、斷灘、垢峪、柏枝崖、重渡、倉房、王坪26個行政村。
代碼
410324103:~200潭頭村 ~201石門村 ~202湯營村 ~203趙莊村 ~204東山村 ~205胡家村 ~206紙房村 ~207大坪村 ~208石坷村 ~209大王廟村 ~210陽莊村 ~211馬窯村 ~212張村 ~213黨村 ~214西坡村 ~215秋林村 ~216何村 ~217蠻營村 ~218古城村 ~219撥雲嶺村 ~220斷灘村 ~221垢峪村 ~222柏枝崖村 ~223重渡村 ~224倉房村 ~225王坪村
沿革
宋熙寧時於此置潭州。1957年改潭頭區,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建鎮。1997年,面積277平方千米,人口3萬,轄潭頭、石門、湯營、趙莊、東山、胡家村、大王廟、石坷、紙房、大坪、黨村、張村、馬窯、陽莊溝、蠻營、西坡、何村、秋樹林、古城、撥雲嶺、斷灘、垢峪、柏枝崖、重渡、倉房、王坪26個行政村。
鄉鎮概況
潭頭,古稱 “潭州”、“古潭州”。早在仰韶文化時期已有人類聚居,史載宋朝熙寧三年(公元1069年)建置“潭州”城郭,明朝至清末民初建縣轄鎮,屬嵩縣,1958年建潭頭公社歸欒川管轄,1984年廢社建鄉,1993年撤鄉建鎮,有“千年古鎮”之稱。抗日戰爭期間,1939年5月,河南大學為躲避戰亂,輾轉遷至潭頭,在潭頭堅持辦學歷時5年之久,1944年5月,日寇侵略潭頭,追殺河大師生,河大被迫撤離,現仍存河大在潭頭辦學多處遺址。
潭頭鎮東依嵩縣,西鄰秋扒,南連重渡溝生態旅遊建設示範區,北與洛寧接壤。總面積252.36平方千米,轄24個行政村,204個居民組,共35250人(2017)。
潭頭境內大小河流77條,伊河從北鄉入境,由西往東至湯營村入嵩縣境。較大支流有小河、潭峪河、雍峪河、井峪河等。潭頭旅遊資源豐富,有九龍山溫泉、北國水鄉重渡溝、水上樂園等,九龍山溫泉四季恆溫69.5℃,水中富含鉀、鎂、鈣、鋰、氟等27種礦物質,被譽為“九龍神泉”。境內交通便利,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備。洛欒高速公路、舊祖路、盧潭路橫穿全境。洛欒高速通車後,距離欒川縣城僅27公里,距洛陽市90公里。便利的交通條件,對於加快潭頭鎮經濟發展、最佳化投資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潭頭土地肥沃,灌溉條件良好,素有“欒川糧倉”之稱。主導產業以農業為主,農耕村酒、紅薯粉條、柿子醋等農林土特產品種類繁多。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和初步開發的主要有金、鐵、鋅、鉛、鉬、銅、銀、錳、滑石、油頁岩、褐煤等。
經濟
農業 潭頭鎮的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兼有豆類、紅薯、芝麻等雜糧。1990~2000年,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廣先進種植技術,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
1986年,全鎮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783公頃,總產3566噸。1999年,糧食播種面積2404公頃,比1986年減少379公頃,而總產則達到1.25萬噸,增產8934噸,翻了兩番。1986年農業總產值為44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5.50元;到1999年農業總產值上升到43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12元。2000年,糧食單產、總產均居全縣首位,農民人均純收入1591元。
潭頭鎮政府重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1992~1995年,動員紙房、大王廟、東山、趙莊、石門5個行政村2000餘人,坡地改梯田800畝。1997~1998年,在松樹堂坡下伊河北側,投資186萬元,投工180萬個,修築底寬18米,上寬2.5米、高4.5米的梯形沙卵石堆積水泥灌漿順河大壩1000米,改灘造地1300畝。同期,紙房、大王廟、古城、蠻營、黨村、潭頭、湯營等行政村硬化乾渠支渠1.2萬米,埋設地下管道1.59萬米,修防洪渠4條1300米,加固河壩250米,建配套機井17眼,發展自流灌溉面積5200畝,噴灌面積1000畝。全鎮林業用地28.8萬畝,其中有林地18.2萬畝,疏林地838畝,灌木林5.8萬畝,暫不宜造林地9504畝。1990~2000年,通過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飛播造林,森林覆蓋率達62.7%。
90年代,家畜家禽由零星散養向專業化飼養發展,出現不少養豬、養雞專業戶。為適應畜牧業發展,在蠻營村建種豬場1個,至2000年,有公豬、母豬、肉豬250頭。全鎮養雞專業戶10家,飼養量均在500~1000隻。
潭頭紅薯粉條,具有全手工、無任何添加劑,食用火鍋(豬肉燉粉條)等耐燉而有嚼頭十足,而深受洛陽附近消費者喜歡。
欒川縣犇犇養殖專業合作社,該項目位於潭頭鎮何村,總投資400萬元,占地面積25畝,計畫飼養良種奶牛500頭,年產鮮奶1500噸。基地是洛陽巨爾乳業集團的鮮奶供應基地之一,其採取“公司+農戶”形式,第一年帶動發展零星奶牛養殖50戶,並以每年增加50戶的速度發展,將來計畫達到零星奶牛養殖1000戶的規模。
鄉鎮企業
1986~1991年,鄉辦水泥廠、造紙廠、麵粉廠和村辦紗廠、水泥制板廠等,年均純收入達1240萬元。1992年後,由於管理粗放,除水泥廠和水電站實行承包經營外,多數停產。
潭頭鎮礦產資源豐富。紙房、馬窯、張村等村的金,重渡、倉房等村的鐵,蠻營、石門、潭頭等村的油頁岩,重渡村的蛭石儲量可觀。1986年,鎮政府和雲陽鋼鐵廠簽訂鐵礦石銷售契約。當年在南山開鐵礦口14個,採礦1300噸,創收1.8萬元,接著又同沁陽鋼鐵廠、洛陽拖拉機廠等單位簽訂鐵礦石銷售契約,形成採礦高潮,鐵礦口增至40多個。1995年,安陽兩家鋼鐵企業在潭頭辦起了鐵礦石加工廠,年加工礦石2.5萬噸,收入150萬元,其中上繳鎮財政85萬元。
2000年,投資120萬元完成三官廟水電站技改擴容工程,年創利潤20萬元。招商引資500萬元,新上項目4個。完成企業總產值2.1億元,企業增加值6372萬元,營業收入1.936億元,實現利潤2300萬元,實現稅金120萬元。
交通運輸
1986年,全鎮僅有貨車7輛,大拖拉機3部,手扶拖拉機71台。1996~1997年,先後完成了橫貫鎮境的盧潭路和舊祖路的擴寬改造工程。1999年,客貨車90輛,機動三輪車110台,拖拉機200台,村村通汽車。
商業
90年代,潭頭鎮建起集貿市場,改造文鋒路,拓寬金城大道。2000年,商戶470家,從業600多人。經營產品7000多種,年銷售收入6390萬元。賓館4個,旅社9家,床位399張,年創收305萬元。餐飲業由過去的12家增至25家,年創收52萬元。
勞務輸出
1989年,鎮政府設“勞動力管理服務站”,對轄區內的剩餘勞力開展就業培訓和職業介紹服務。至1992年,每年平均外出務工1250人,其中出縣940人,出省300人,出國10人,年創收452萬元。1993~1999年,年均勞務輸出2020人,其中出縣1350人,出省650人,出國20人,年創收670萬元。
交通
潭頭鎮交通便利。2012年12月28日通車的洛欒高速公路是連線古都洛陽和旅遊名城欒川之間的“高速經濟通道”。洛欒高速全長129.239公里。路經潭頭的有九龍山收費站、重渡溝收費站。到洛陽市區約90分鐘,到欒川縣城約25分鐘,大大縮短的到市區和縣城的距離。洛欒高速的通車結束了欒川無高速的歷史。舊祖路、盧潭路橫穿全境。距縣城67公里,距洛陽市116公里。全鎮26個行政村全部實施村村通工程,村級道路狀況得到極大改善,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發達。
每天有3-5趟車,又重渡溝發往洛陽市區,最早車5:40,隨後秋扒、獅子廟、白土大巴經過潭頭;縣級公交每20分鐘一班。
旅遊業
2006年以來,鎮黨委、政府堅持“工業興鎮,旅遊強鎮,產業富民,保持穩定”的方針,埋首苦幹,狠抓落實,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2006年3月規劃建設潭頭產業集聚區,現已入住企業22家,總投資3.9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4200萬元,具備“五通一平”基礎條件。2007年潭頭產業聚集區被河南省中小企業服務局確認為“河南省中小企業創業基地”,2008年9月升格為欒川縣鎢鉬精深加工產業集聚區。2007年底,潭頭鎮實現民營經濟總產值13.2億元,稅收2562萬元,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29萬元。
旅遊資源豐富。
重渡溝
有“
北國水鄉”之稱的重渡溝,是洛陽最受歡迎的旅遊景區之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其還被評為國家生態示範區、伏牛山地質公園、河南省十佳景區,主要定位於集觀光、休閒、購物為一體的自然風景區。區內竹茂林密,野生動植物繁多,800畝竹林密密層層,可與蜀南竹海相比美。重渡溝被業界權威人士
魏小安先生稱為“中國農家賓館第一村”。河南省省長
李成玉稱讚重渡溝是“生態旅遊開發的典範;是家庭賓館的楷模;是旅遊帶動脫貧的榜樣。”
國家旅遊局局長
邵琪偉對此亦給予了充分肯定。到了重渡溝會看到杏花園、竹竿院、環翠居、故人莊等清雅質樸的名字點綴於窗含翠嶺、竹環水繞的農家門楣上,這些富有山情風味,充滿田園氣息的318家農家賓館星散於十里蘭溪之旁,萬畝竹海之中,床位已達1萬餘張。
重渡溝風景區憑藉獨一無二的水鄉竹韻,獨具匠心的開發風格,獨闢蹊徑的促銷謀略,獨樹一幟的經營理念,短短几年時間,使千百年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重渡溝一舉唱紅中原,聲震北國,成為豫西南最具活力的金牌子景區。
2013年5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來到欒川縣重渡溝景區調研鄉村旅遊工作。走訪了農戶家庭賓館、手工藝品商店,與旅遊經營戶和遊客親切交談。國務院副秘書長畢井泉、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河南省副省長張廣智等陪同調研。
九龍山溫泉療養院
位於潭頭鎮湯營村九龍山麓,距離重渡溝18KM,是進入欒川東大門的第一景區。因該泉水質優、流量大、溫度高被稱為“中原第一泉”,因其醫療效果顯著,被民間譽為“九龍神泉”。抗戰時期,
河南大學遷址於潭頭鎮,曾在此建“河大池”;後有河南省交通廳投資建設。
九龍山溫泉泉水恆溫69.5℃,時流量56噸,水中富含鉀、鎂、鈣、鍶、鋰等27種礦物質,微含惰性氣體“氡”和放射性元素“鐳”,對風濕、類風濕、心腦血管病後遺症及婦科、皮膚科常見病的浴療效果顯著。長沐溫泉既有振奮精神之功又有爽膚養顏之效,被譽為“九龍神泉”。
欒川馬爾地夫水上樂園
欒川馬爾地夫面積468畝,總投資2.58億元,擁有20000平方米人造沙灘,其中沙灘排球場2個,沙灘足球場一個,沙灘娛樂園和森林沙灘小吃區各一處,同時具有海浪池、海嘯池、兒童戲水池、室外游泳池、大型喇叭滑梯、組合式水上滑道等水上娛樂項目,是一個集沙灘體育、水上運動、休閒度假、住宿餐飲、娛樂健身為一體的綜合性水上樂園。
草莓基地
基地是洛陽一地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興建,該公司成立於2011年,系香港新威公司投資的高科技農業開發公司,公司計畫在潭頭鎮投資2000萬元,占地近300畝,興建水果科技示範園,蔬菜科技示範園,綠色彩色小麥科技示範園等。建設生態農莊,提供農產品展示、推介活動。今年興建的草莓示範園,原計畫興建50個草莓大棚,因受天氣人工等原因影響只能興建40個草莓大棚。培養出綠色無污染高品質的草莓,參加2012年世界草莓大會,為我縣特色農業發展做出貢獻。
古有“白雲觀日”、“古城曉月”、“石門春曉”、“文筆插天”、“伊水秋聲”、“娃娃虹橋”、“水湖觀魚”、“神水溫泉”等八大景觀,使來潭遊客津津樂道。
文化產業
文化底蘊豐厚,文化產業繁榮。1938年至1942年,河南大學為避日寇遷潭頭辦學5年,留下了眾多文化遺蹟。現有大小劇團、文藝演出隊20多支,能熟練上演《生死恨》、《逼婚記》、《搜杜府》等20多出劇目。並有豫西女子軍樂隊、巾幗威風鑼鼓隊,經常到外演出。建有海明農耕民俗文化村,奇石、根雕、書法、繪畫以及書畫裝裱業興盛,年創產值200多萬元。2007年被河南省文化廳命名為“河南省特色文化產業鄉鎮”。
教育事業
河南大學譚頭附中又名七七中學、欒川二高,創建於1939年,時系
河南大學遷徙潭頭時所創辦的子弟學校,歷經60餘年的辦學實踐和數代人的開拓奮鬥,她已成為一所辦學條件好、管理水平高、發展潛力大,頗具鮮明辦學特色和優勢,在欒川縣和鄰縣有廣泛影響的高級中學。
不懈進取的潭頭鎮中心學校在以現任校長張新乾為首校領導班子帶領下,積極探索辦學新理念,緊緊圍繞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一目標,按照“依法執教,以德治校,民主理校,科研興校”的辦學思路,突出特色教育,憑藉開拓進取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態度,使潭頭教育在欒川教苑放射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一次又一次為潭頭教壇增添了絢麗奪目的光彩,創造了一系列傳承文明,興教育才的光榮業績。先後被河南省政府評為“兩免一補”先進單位,被洛陽市教育局授予教育系統“四五”普法先進集體稱號,獲得欒川縣教育局授予的教育宣傳,紀檢信訪,校園安全管理,學校實驗室建設,成人職業教育,教育教學管理,教改教研,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工會工作,爭先創優工作,教師隊伍建設,師德師風建設,教育教學綜合考核,“兩基”迎國檢工作等諸多榮譽稱號,連續五年被欒川縣教育局評為責任目標考核先進單位。鎮國中先後被洛陽市教育局授予“規範化初級中學”、“園林化學校”稱號,潭頭交通希望國小先後榮獲《嘗試教育理論與實踐》全國先進單位稱號,洛陽市規範化國小,洛陽市園林化學校稱號。黨村完小、石門村完小、湯營村完小、紙房村完小、大王廟村完小、重渡村完小先後榮獲洛陽市規範化國小和洛陽市園林化學校稱號。
潭頭教育蓬勃發展,校容校貌煥然一新,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教學手段明顯最佳化,學校布局日趨合理,教學樓房蔚為為壯觀,學校處處綠陰掩映,校園處處花團錦簇,教室個個眀窗幾淨,令人賞心悅目。潭頭教育每年都為國家培養大批優秀人才,他們以其優秀的素質為淳樸的古鎮潭頭爭光添彩,為祖國建設奉獻力量。潭頭教育不僅擁有輝煌的昨天,驕傲的現在,也一定會擁有更加燦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