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古剎石塔群

潭柘古剎石塔群

潭柘古剎石塔群,歷經了十多個朝代,規模宏大,曾有難以數計的僧人在這裡修行,並終老於此,因而在寺院附近留下了數量眾多的僧人墓塔。如今在寺前的塔林內完好的保存著形式多樣的歷代佛塔七十餘座。下塔院的塔林埋葬著金、元、明三代的部分高僧,塔形不一,種類較多,有石經幢式塔、方形單層浮層屠式塔、密檐式磚塔和覆缽形藏式石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潭柘古剎石塔群
  • 地理位置:北京西部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
  • 占地面積:121公頃
  • 開放時間:8:20——16:30
  • 創建年代:西晉
結構,景觀,歷史,

結構

潭柘古寺坐落於九峰馬蹄環護之間僧人石塔群位於著名景點潭柘古寺內,掩藏於群峰鬱鬱蔥蔥的森林中,讓其顯得特別安靜、祥和,其歷史比北京城還要早六百年,也就是始建於晉朝,距今有1700年的歷史。
潭柘古剎石塔群歷經了十多個朝代,規模宏大,曾有難以數計的僧人在這裡修行,並終老於此,因而在寺院附近留下了數量眾多的僧人墓塔。如今在寺前的塔林內完好的保存著形式多樣的歷代佛塔七十餘座。順著邊上的步道上去,就能看見掩映在叢林中的各式古塔,錯落有致。這些上下塔林的形成,集結個每個朝代不同的造塔風格。有石經幢式塔,方形單層浮屠式塔,密檐式磚塔,金代公長老塔,元代妙嚴大師塔和覆缽形藏式石塔等組成。
潭柘古剎石塔群

景觀

如今在寺前的塔林內完好的保存著形式多樣的歷代佛塔七十餘座。下塔院的塔林埋葬著金、元、明三代的部分高僧,塔形不一,種類較多,有石經幢式塔、方形單層浮層屠式塔、密檐式磚塔和覆缽形藏式石塔。塔林中最高大的墓塔要數金代的廣慧通理禪師塔,此塔位於下塔院的中心,塔高九層,也是密檐式實心磚塔,塔前設有寬大的石供桌,塔前左右兩側還各有一株千年娑羅樹。
塔林是潭柘寺歷代高僧的安息之地,是北京地區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古墓塔群。其形態各異,端莊肅穆,是古代造塔建築藝術的精華。各代高僧大德飄然世外,他們與青山古木百鳥為鄰,聽晨鐘伴木鼓,安享世間的極樂之地,是何等的逍遙自在。
潭柘古剎石塔群

歷史

潭柘古剎石塔群歷經了十多個朝代,規模宏大,曾有難以數計的僧人在這裡修行,並終老於此,因而在寺院附近留下了數量眾多的僧人墓塔。金大定年間,皇太子完顏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顏雍到潭柘寺進香禮佛,當時的住持僧重玉禪師為此特寫下了《從顯宗幸潭柘》一詩,記述了當時的盛況,後於明昌五年(1194年)鐫刻成碑,立於寺中,現此碑猶存,鑲嵌在金剛延壽塔後邊地階的崖壁上。
在金代,潭柘寺禪學昌盛,其代表人物是臨濟宗大師廣慧通理禪師開性。開性是現今北京懷柔縣人,9歲時在潭柘寺出家,拜戒振禪師傅為師,學習禪宗中臨濟宗佛學。後來雲遊遼東和齊魯等地,遍訪名山古剎,向各地高僧學習佛法,歸來後在馬鞍山竹林寺弘揚禪學。大定初年,潭柘寺的善海禪師帶領僧眾來到竹林寺,恭請開性回潭柘地任住持。開性任住持期間,在朝廷的資助下,對潭柘寺進行了長達11年的大規模整修和擴建,使潭柘寺的殿宇堂舍煥然一新。使潭柘寺的禪學從此中興,開性也成了金中都地區公認的禪宗臨濟宗的領袖,使潭柘寺成為了臨濟宗的中心寺院。開性終老於寺中,圓寂後被佛門尊為“廣慧通理”禪師。
潭柘古剎石塔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