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海軍並非僅僅為潛艇建造洞庫工事,同樣的防禦措施還在摩托快艇部隊上得到採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潛艇洞庫
- 建造國家:德國
- 用途:軍事防禦工事
- 建造單位:德國國營工程局
簡介,負責部門,實際施工,參與公司,工程的選址,施工,材料,設備,建造方式,運用,
簡介
德國海軍並非僅僅為潛艇建造洞庫工事,同樣的防禦措施還在摩托快艇部隊上得到採用。德國人還為海軍艦艇所用的彈藥庫和其他軍用物資倉庫建造了類似的防禦工事,其中還包括大量一般性的防禦碉堡和炮兵掩體。這些都是在進行被稱作“大西洋壁壘”的海岸防禦工程的同時進行的,兩者在物資和人員的需求上還產生過一定衝突。
負責部門
負責此項系統工程的部門是德國海軍建設部(Marinebauwesens)。這個部門曾負責建造位於黑爾戈蘭的大規模海軍基地防禦工事,從中得到的一些有益經驗就用在了1941年占領法國後得到的部分港口工事的建造中。具體的工程施工則延續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海軍在布魯日建造潛艇基地時確立的設計方案和施工體系。
實際施工
資料顯示,國營工程局下屬的工人曾一度達到30萬人。此外還包括數千名工程技術專家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督。大戰爆發後,德軍勢如破竹般相繼占領了法國和其他一些歐洲低地國家。國營工程局又在法國巴黎成立了一個分支機構,在占領區徵召大量工人為德國海軍潛艇部隊建造碼頭和洞庫工事。有意思的是,在法國,來自德國的工人和在法國當地徵召的工人之間相處的十分融洽。法國工人和來自其他歐洲國家的工人都得到了較好的待遇,因為他們的技術水平確實較高,從而得到了那些來自德國同行的尊敬。但是在挪威,在那裡被迫工作的從蘇聯戰俘中徵召的工人境遇就相當悲慘了。
平均每個潛艇洞庫工程要用到超過15000名工人,施工實行12小時工作制,工人們分兩班輪換工作以保持24小時施工不間斷,夜間施工則由探照燈甚至北極的極光照明。只有在空襲警報響起的時候,施工才會被迫暫時中斷。
參與公司
在整個工程中,不少德國公司都涉足其中,包括西門子-鮑爾聯合公司在內的幾家公司承包了混凝土工程,電力設施的施工則由西門子-舒克公司負責,機械生產的任務則由著名的MAN公司承包,該公司為工程提供用於碼頭和船塢所用的混凝土澆灌機械。此外還有一些小的項目交給了工程所在地的相關公司。
工程的選址
工程的選址一般遵循以下原則:儘量在當地原有的海軍碼頭上建造,如法國的布累斯特和洛里昂,這些地點受潮汐的影響,水深符合要求。另外還有一些不受潮汐影響的海軍碼頭,如法國的聖·納塞爾、波爾多等地,一些潛艇洞庫也在民用港口施工建造。所有這些施工工地都有嚴格的出入限制。
施工
一旦選址確定下來,繁重的施工就此開始。首先要認真清理施工場地,以便開掘地基並打造巨型鋼製地樁。為了防止海水倒灌進低于海平面的工地,還必須修建一座巨型圍堰。在開掘施工的同時,還要在船塢後方修建一座混凝土平台,這裡是各種車間所在地。此外還要修建鋼筋加固的圍牆。修建一座潛艇洞庫需要大量的物資材料,每天工人們都得澆灌數千平方米的混凝土。
材料
最重要的材料——鋼材和水泥每天源源不斷的由公路或鐵路從德國各地運往各個施工現場。有時位於占領區的潛艇洞庫工地也在當地尋求物資供應以減少成本。有些地方還鋪設了專門的鐵軌從供應地通往施工工地以方便數十萬噸鋼材、水泥和沙礫的運輸。水泥由50公斤容量的紙袋打包裝運,由於水泥需求量十分巨大,人們還注意把用完的紙袋統一回收以實現再利用。
設備
除了為潛艇提供碼頭和庇護所以外,潛艇洞庫還建有修理車間、發電站、泵站、倉庫、辦公室和宿舍、通風和取暖裝置、電話和通信站等等設施。出於安全考慮,象魚雷這樣的軍火彈藥則儲藏在潛艇洞庫之外的加固工事內,需要的時候可迅速運到船塢碼頭裝卸。
建造方式
船塢本身有兩種建造方式——“乾”式和“濕”式。前者可以排乾內部海水以便潛艇進行修理和維護,其大小不盡相同,通常情況下這種船塢的地基面到儲水後的水平面之間的高度為10米,此外船塢還保留了一定高度的天頂以容納起重機,這種起重機往往用來整體拆除潛艇上的潛望鏡進行修理,起重能力可達30噸。每個船塢都擁有至少一部抽排容積為3000立方米的水泵,此外還包括一部抽排容積為380立方米的輔助水泵,有時更多,這些水泵就安裝在每兩個船塢之間。這些水泵具備在3小時內排乾船塢內所有海水的能力。船塢內部有大量裝甲鋼板加固,厚度可達一米,用於保護船塢內的重要位置,如閘門。隨著盟軍對德軍潛艇洞庫空襲的加強,德國人很快找到了有效加固洞庫頂部的辦法,經過加固的庫頂可以完全抵禦航空炸彈的攻擊。
運用
由於德國海軍對潛艇修理碼頭和船塢的迫切需要,許多乾船塢剛剛完工就迅速投入了使用,在德國海軍的潛艇作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