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鐵君

潘鐵君,京劇旦角湖南花鼓戲湘劇教師。1926年出生於天津一個演員家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鐵君
  • 出生地::天津
  • 性別::女
  • 民族::漢族
  • 國籍::中國
  • 出生年月::1926年
  • 職業::京劇演員
簡介,經歷,

簡介

潘鐵君,女,京劇旦角,湖南花鼓戲、湘劇教師。1926年出生於天津一個演員家族。藝名潘慧娥。

經歷

早年被身為劇團武生的三叔收養,從小就打下了良好的京劇基礎。1934年在三叔的推薦下考入了厲家班,班主厲彥芝為其取藝名潘慧娥,從此開始了京劇科班生涯。 1944年,十八歲的潘鐵君從厲家班畢業,正是這段紮實而嚴厲的科班生活造就了她一身好功夫,也影響了她以後的教學風格。 1959年,為了培養長沙戲劇演員的後備人才,長沙市戲劇學校成立,設定了湘劇科、花鼓科、越劇科、歌劇科。而潘鐵君也成為了該校的一名武功教師,幾個班的基本功教學都是她一個人包下來:當時一個班最少有二十來個學生,課口述之後動作要一招一式按程式示範出來,然後指導學生一個個地練。她那時三十三歲,像虎跳、翻跟頭什麼都要身體力行,一個動作下來要做幾十上百次之多。在教學中,潘鐵君也沿襲了在厲家班的嚴厲治學風格,雖然她的鞭子比厲家班的鞭子細,力度也要小,但是還是惹得學生們頗有微詞。 1961年底,潘鐵君調到湘劇團,她仍執教演員的基本功。有一次在練習一個叫“過關”——二張桌子上翻下來的動作時,一個女學員站在桌子上嚇哭了。“我拿著教鞭指著她說今天你不翻下來,所有的學員都陪著你,不準下課,不準吃飯,其實我心裡有底,她的基本功都到位了。”潘鐵君說。果不其然,女學員翻了下來而且毫髮未傷。 之後,潘鐵君又先後調到了長沙市越劇團、長沙市花鼓戲劇團、長沙市文工團花鼓隊。25年間,她培養了300餘名學生,而現在她的學生也在市級各劇團中成為中堅力量,挑起了大梁,如長沙市歌舞劇院的院長徐南丹,長沙市花鼓劇院的院長兼書記張懷新、副院長熊瑾如、副書記毛甲玉,長沙市湘劇院院長曹汝龍,國家一級演員徐米娣和黃滿斌等。雖然潘鐵君的教學方式頗為嚴厲,但是換來的卻是學生們對她的尊敬和愛護:在文革期間,潘鐵君沒有被一個學生批鬥;70歲生日,她的學生自發組織起來為她祝壽;80歲時潘老躲到了昆明,回來後學生們還是給她補辦了81歲生日。 1959年,潘鐵君在看完長沙戲劇學校的表演後,覺得湘劇和花鼓戲都存在著動作不大氣的缺點,生性耿直的她向文化局的領導提議可以把京劇的基本功融入湘劇和花鼓戲,於是她也成了改良湘劇花鼓戲的第一人。 湘劇在湖南雖然稱之為大戲,但是它的武打功底與京劇相比還是薄弱很多。潘鐵君在湘劇團排戲時,為他們編排了許多武打動作,在曾金貴、金國純主演的《撥火棍》中潘鐵君為他們倆的對打戲增添了一些京劇武功的對打招式,“當時是焦贊用兩個板斧和拿著一根撥火棍的楊排風對打,最後焦贊的板斧被楊排風用撥火棍搶走了。”《撥火棍》在當年的匯演中一舉獲獎,之後文池珍演出的《盜草》,梅志芳演出的《穆桂英》等都獲得了一致好評。 1963年,長沙市成立越劇團,文化局一紙調令,潘鐵君又來到越劇團。越劇是上海的一個地方劇種,大部分劇目是才子佳人的文戲。潘鐵君來後,為他們編排了《夫人城》、《樊梨花》、現代戲《亮眼哥》等。藝校學員陳君英飾演的樊梨花能文能武,為越劇在長沙舞台的出現也增添了新的色彩。 與潘鐵君結下最久情緣的是長沙市花鼓戲劇團,她表示:“花鼓戲是地方色彩鮮明、生活氣息濃郁的地方小戲,來源於農村基層,沒有什麼身段,更談不上武功。”潘鐵君先後為他們編排了《苗嶺風雷》、《春草闖堂》、《謝謠環》等一批劇目,尤其為她的學生彭兆安、毛甲玉編排的《武松打店》更是面目一新,一舉奪得了湖南省戲劇團匯演的一等獎。京劇的身段、武功展現在這個地方戲劇中,使花鼓戲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興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