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老中學

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潘老初級中學坐落在貴州省黔東南州內,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潘老中學是一所老的學校,該校位於貴州省黎平縣中潮鎮老廠村,學校師生人數大概300多人,學校內有籃球場地一塊,草坪一塊,每個年級3個班,老師人數20多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老中學
  • 所屬地區:貴州省黔東南州內
  • 類別:公立中學
  • 現任校長:趙世林
地圖信息,
圖片圖片
潘老中學是中潮鎮的兩所中學之一,位於長春、潘老寨、潘老廠、上黃、口團5個行政村的中心,服務半徑在2.5公里以內,人口集中,便於各村子女走讀上學。潘老中學的前身是“中潮鄉五保潘老國民學校”(校址在今潘老寨國小)。建有磚木結構教學樓一幢,共四個教室,兩個禮堂和一個辦公室,建築面積約260平方米。
1961年經上級批准轉為公辦潘老國小,袁維義任校長,朱守益任教導主任,教師共3人,開辦4個教學班,後增辦到五、六年級,教師增加到6人。因教室不夠用,五、六年級的學生在白塔寺廟(潘老寨江邊,現已不存在)上課,在校生200多人。
隨著教育形勢不斷發展,學生人數逐年增多,學生和老師分兩地上課很不方便。經上級同意批准在潘老寨楓樹彎棉花地(即現在的潘老中學校址)建校。1966年初破土動工,政府先後撥款8700元,其餘的全是原潘老鄉五個大隊的民眾投工投勞,捐獻材料。校舍建築面積達500多平方米的磚木結構教學樓兩幢,學生教室共8個。因建校期間正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建校工程進度緩慢,直至1968年7月份才全面竣工。
1968年9月遷入新校舍,學生人數增至300多人,為了回響當時上級號召的“國中不出公社”,當年9月份開設戴帽國中班。在校國中生由45人增加到240多人。為解決師生的住宿問題,1973年新建木結構宿舍樓一幢,建築面積400多平方米。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恢復高考,1977年還開辦了一個高中班,學生人數30多人,1979年8月高中班畢業。後因教學條件已不適應教學需要,高中班停辦。
1987年8月3日,縣政府決定撤銷中潮區口團拖拉機站,改建為“黎平縣中潮區口團初級中學”。當時中潮區政府立即成立“籌建口團初級中學領導小組”,組長是傅啟賢(區長),副組長是蔣應標和林昌禎,成員有皮光明和戴應徵。建校資金主要來源是縣人民政府撥款10000元,區政府拔付木材35立方米,製作學生課桌凳、黑板、辦公桌椅、床鋪及教師辦公桌椅。一切準備就緒, 9月1日舉行開學典禮。學校有6個教學班,學生359人,教職工25人,蔣應標任副校長主持工作,林昌禎任教導主任,負責教學工作,皮光明任總務主任。
1995年,潘老片區的各個村子都自辦完小,原在潘老國小就讀的學生全部返回各村。口團初級中學遷到原潘老國小,並更名為“黎平縣潘老初級中學”。
學校創辦之初,加強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成立黨支部,首屆支部書記蔣應標。學校以教育教學為中心,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抓好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在各項工作中,堅持“典型引路,示範帶動”,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使全體教職工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在黨支部的帶領下,經過全體教職工的努力,學校工作成績顯著,得到上級的肯定。2006年,學校黨支部被鎮黨委評為“先進黨支部”;2008年,參加鎮黨委組織的“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知識競賽,獲三等獎;同年,被評為“先進黨支部”,被縣委授予“五好基層黨組織”稱號。
共青團組織協助學校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成績突出。2003年,團支部獲團省委授予“貴州省鄉村青年文化先進集體”稱號;2005年、2007年被團縣委先後評為“先進團組織”;2008年,獲團州委表彰為“先進團組織”。
學校基層工會,切實發揮工會組織、保障、服務、維權職能,協助行政組織實施“績效工資”改革,維護教工切身利益。工會幹部深入調查研究,協助學校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校發展,促進和諧校園建設。2006年,學校被評為“師德師風建設先進學校”;2007年、2009年,學校被評為“校務公開先進學校”。
文學社團是學校開展第二課堂的重要陣地,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苗圃,是造就未來作家的搖籃。1993年,成立“星星草”文學社,列印《星星草》刊物。後因工作忙,於1999年停辦。2006年,成立“新起點”文學社,每周開展活動3小時。通過舉辦講座、採訪、習作專題講評、作文競賽、社團交流等活動,有30多人獲各類徵文獎。
建校以來,學校成立各科教研組,組織和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學習先進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認真總結教育教學經驗,撰寫教育教學工作總結和論文。為吸取外校寶貴的教改經驗,學校進行廣泛校際交流。走出去參觀學習,請進來傳經送寶。先後組織教師到本縣壩寨、高屯、岩洞、肇興、龍額、洪州、雙江和外縣的黃平舊州、外省的海南三亞、湖南懷化、萬昌等中學進行參觀學習。同時,請進來本縣中潮、水口、肇興和外縣劍河岑松等中學傳經送寶。2005年11月,派出教師參加岩洞中學大型教學交流會後,找出潘老中學在多媒體教學上的差距,大部分教師還不會使用電腦,這不僅是資源浪費,也是教學技術上的落後。從此,全體教師認真學習電腦操作,學會課件製作,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1個月後,落後面貌得到改變,多媒體教學受到學生的喜愛。深入開展教研教改,有效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考取上一級學校的學生逐年增加。特別是近3年來,畢業生全科合格率、畢業率都有較大提升。
學校所在地蘊藏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藝術資源,為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學校從2002年開始,成立“侗族大歌表演隊”,後發展為“侗族風情表演隊”、“侗族琵琶隊”。聘請當地侗族歌師、民間藝人做兼職教師,將民族文化引進課堂。2003年,參加縣中國小文藝展演,獲三等獎;2005年,參加縣中學生“人壽平安杯”文藝匯演,獲優秀獎;2008年,參加縣第三屆中學生文藝匯演,獲組織獎。
學校“兩基”工作,2004年通過省州驗收合格,獲縣“‘兩基’攻堅一等獎”。為迎接2008年國家對“兩基”、“普實”的驗收,根據縣、鎮的部署和安排,學校成立領導小組,與教職工簽訂“兩基”、“普實”工作責任狀。在服務範圍內實行分片包乾,負責勸返和各種表格的對接、核實,與學生家長簽訂保學控輟責任書,做好保學控輟工作。學校十分重視對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採取教職工與後進生結對子的幫扶方式,使愛曠課的後進生留得住,學得好。“普實”工作,通過加強隊伍建設、實驗室建設、規範管理、儀器配置,實驗教學已基本能按標準進行,有實驗記錄和實驗報告,學生能積極參與教師指導的實驗操作。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潘老中學現有教學班12個,在校生480人;專任教師32人,其中本科畢業11人,專科畢業20人,高中階段畢業1人;中學高級教師2人,中學一級教師10人,中學二級教師19人,未評職稱1人。黨支部有正式黨員11人。學校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占地面積1400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671平方米。其中教學及輔助用房1182平方米,行政辦公用房170平方米,生活用房1319平方米,生均占有校舍面積5.33平方米。圖書室有圖書9883冊,生均20冊。教學儀器及開出率、使用率均達“普實”標準。校園環境經過全體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已硬化地面,建築了圍牆、花壇、宣傳欄,植樹、栽花、種草,達到了美化、綠化、亮化要求。
潘老這所年輕的農村初級中學,由於教師們愛崗敬業,勤勤懇懇,教書育人,無私奉獻,20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無數人才,畢業生有的繼續深造,有的走向廣大農村,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
附:
潘老中學歷任校長名單
屆次 姓名職務 任職時間
一 蔣應標 校長 1987年9月-1988年8月
二 張勇賢 校長 1988年9月-1998年8月
三 吳昌利 校長 1998年9月-2001年8月
四 蔣光輝 校長 2001年9月-2006年1月
五 趙世林 校長 2006年2月-現在

地圖信息

地址: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中潮鎮潘老寨向陽橋潘老初級中學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