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繼純是蘇州常熟人,出身於一個藝術家庭。國小的時候,潘繼純參加了常熟縣(現改為市)少年之家的無線電小組,參加過常熟少年之家組織的航空航海夏令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繼純
- 籍貫:蘇州常熟
- 職務:常州飛機製造有限公司航空產品設計室主任
- 工作單位:常州飛機製造有限公司
- 職稱:高級工程師
人物簡介,個人履歷,通用航空,
人物簡介
潘繼純常州飛機製造有限公司航空產品設計室主任、高級工程師。
個人履歷
1963年,潘繼純考上了蘇州高級中學(簡稱“蘇高中”),加入了學校的航空隊,後來參加了蘇州市的航空隊。
1964年,《中學生》雜誌社的趙維田到江蘇省教育廳進行調查,了解到了潘繼純的情況。次年11月份,趙維田在《中學生》發表了文章《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典型》,介紹了潘繼純自行設計了一架適用於太湖水網地區的小型飛機,設計得到了權威部門的肯定。隨後,《中國青年報》《中學生》雜誌也轉載了這篇文章。“飛機迷”潘繼純在全國中學生里一時名聲大噪。
1966年,北京航空航天學院“內定”了潘繼純,不過,文革爆發打斷了潘繼純的大學夢。作為“白專學生”的典型受到了批鬥。1968年又含冤留校審查。1969年,他回到常熟的家鄉,當了6年農民。在這個期間還搞了一個“山寨拖拉機”。當時,生產隊里沒有拖拉機,耕地用的“旋耕刀”水牛又帶不動,但是當時電力已經通進來了,潘繼純就提出來拉一根電線,用電動機帶旋耕刀,然後用水牛拉這個電動機。他就和當初搞“小火箭”的許鐵楨一起搞了這個東西,沒想到做出來之後,使用效果還不錯。
1977年恢復高考,潘繼純憑著在蘇高中的深厚功底,考上了北航,學習對數學要求最高的空氣動力學。
1981年大學畢業之後,潘繼純為了能夠照顧父母,來到常州機器製造廠。這是航空工業部最小的一個整機生產廠。當時上海在搞“運十”項目,而常州則在搞“直六”。在潘繼純到工廠的時候,直六並沒有正式下馬,但所需要的材料已經被停發。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這13架直六被傳送到全國各地的“少年之家”,現在中國航空博物館還停放有兩架直六。
進入上世紀80年代以後,有人開始籌劃徵用工廠試飛機場跑道搞房地產。為了避免這一情況,廠子裡開始和一個公司合作,找了4架國產“運11”飛機搞農藥噴灑業務。潘繼純負責飛機的修理,從此就和通用航空結下了不解之緣。
1998年,波蘭領士館商務處在常州“中小企業博覽會”上開了一個攤位。潘繼純知道,波蘭的通用航空算得上世界一流。當年在華約的體系中,波蘭就專搞“小飛機”。潘繼純於是借著這個機會就引進通用航空飛機的業務與波蘭的商務參贊接洽。雙方談定引進波蘭著名的PZL-104“畫眉鳥”四座螺旋槳飛機。“畫眉鳥”不但外形極富特色,更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飛機。
1999年9月,一架“畫眉鳥”飛機運到上海,將要進行飛行表演。在試飛之前,潘繼純與來自波蘭的試飛員馬林“約法三章”:哪些飛行動作不能做,高度不能低於150米,時速不能低於81千米。誰知道,馬林“藝高人膽大”,一飛上天就大搞超低空超低速飛行,高度不足100米,時速不足76千米。可惜,當時遇上了順風環境,飛機和空氣的相對速度只有56千米/小時,馬林不得不迫降,因為迫降環境不理想,飛機最終“拿了大頂”。不過,因為“畫眉鳥”的安全性很好,所以駕駛員和乘員都只受了輕傷。儘管試飛並不順利,但經過潘繼純和波蘭商務部的努力,“畫眉鳥”還是成功獲得我國的適航證。可惜的是,這個機型一直沒能在我國進行生產。
潘繼純感慨說,1981年他剛到航空部門工作的時候有些“生不逢時”。當時正是航空工業的低潮期。現在我國對航空更加重視,也有錢了,航空的家底也更厚了些,但距離航空強國的目標還有相當的距離。從硬實力來說,我國的航空發動機水平還比較差,而從軟實力來說,我國的航空普及還不夠。我國的飛機研製集中在極少數幾個研究所、少數的專家中間,所以民眾基礎太弱,很難實現集思廣益,碰出智慧的火花。所以要開展航空的普及,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大力發展通用航空,讓更多的人了解航空,熱愛航空。這也將是潘繼純今後奮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