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興,男,1960年4月17日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中學高級教師。
現任吉林省教育廳副廳長、黨組成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永興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0年4月17日
- 職業:校長
- 畢業院校:東北師範大學
個人履歷,榮譽和兼職,工作業績,人物生平,作品,社會評價,
個人履歷
1982年8月至1993年6月曆任吉林省實驗中學教研組長、年級主任、政教主任、校長助理;1993年6月至1995年6月任吉林省實驗中學副校長;1995年6月至2002年12月任吉林省實驗中學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2002年12月至2010年6月任黨委書記兼副校長;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任吉林省實驗中學校長兼黨委書記;2010年12月至今任吉林省實驗中學校長。
2014年7月任吉林省教育廳副廳長、黨組成員。
榮譽和兼職
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國家級骨幹教師、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個人、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章、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吉林省勞動模範、吉林省特級教師 、吉林省教育科研型名校長、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中國小德育先進工作者
中共吉林省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政協吉林省第十屆委員會委員、政協吉林省第十屆委員會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 、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田徑分會副主席、吉林省中國小德育工作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吉林省教育情報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工作業績
確立了"做學生喜歡的教師、建家長信任的學校、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辦學宗旨,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探索並實施了"激勵教育",以"千百十育人工程"為載體,提升育人質量,培養優秀人才。為探索多元化辦學模式,舉辦了空軍飛行少年軍校,承載民族使命,打造特色辦學品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大力實施"加強四個建設"的育人質量工程。
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學生終生奠基"為辦學理念,樹立"培養基礎紮實、身心健康、特長明顯、素質全面、勇於實踐、善於創新的對社會具有高度責任感的優秀人才"的培養目標,以"最學生喜歡的教師、建家長信任的學校、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辦學宗旨,在實踐工作中,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本,堅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大力實施以加強"四個建設"為核心的育人質量工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的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把學校打造成為高水平、有特色、現代化的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品牌學校。
人物生平
1996.07-1999.07 東北師範大學 教育碩士研究生
2004.09-2010.6 東北師大教育科學學院 博士研究生
1996.10-1996.11 韓國精神文化研究院 研修生
1998.5-1998.6 加拿大賈納大學 研修生
1982.08-1993.06 吉林省實驗中學 教師、校長助理、副校長
1993.06-2002.12 吉林省實驗中學 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
作品
1.《現代中國小教育管理教程》著作,2003年,吉林大學出版社,編委
2.《學模範 講奉獻 塑師魂》論文,2003年4月11日,《吉林日報》,作者
3.《中國小創新教育研究》著作,2004年,吉林大學出版社,編委
4.《構建以人為本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模式》論文,2004年6月4日,《吉林日報》,作者
5.《走進生活在實踐情境中感悟道德》論文,2004年7月23日,《吉林日報》,作者
6.《塑造青少年優良道德品質》論文,2006年4月1日,《吉林日報》,作者
7.《以時代要求審視學校德育工作》論文,2004年12月8日,《吉林日報》,獲吉林省教育管理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作者
8.《走進生活世界構建思想道德體驗教育模式》論文,2004年7-8期,《吉林教育》作者
9.《體育教學改革與教師創新意識的關係》論文,2004年4期,《現代教育科學》,作者
10.《對網路青少年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論文,2003年,《吉林教育》,作者
11.《體育教學中研究性學習模式的構建及其對教師的要求》論文,2004年,東北三省中國小體育學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12.《激勵教育的探索與實踐》論文,2003年,吉林省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3.《論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論文,2003年12月,吉林省素質教育論壇優秀成果,一等獎
14.《對網路青少年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論文,2004年9月24日,吉林省素質教育論壇優秀成果,一等獎
15.《轉變教育觀念深化體育教學工作整體改革》論文,2005年,吉林省學校體育論文,一等獎
16.《未來運動訓練方法創新的探索》論文,1999年10月,吉林省教育管理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7.《小議激勵教育》論文,1999年11月,教育部《人民教育》編輯部徵文,優秀獎
18.《新課標下再談體育教學中道德品質教育的具體化》論文,2003年,東北三省體育教育專業委員會,一等獎
19.《論非智力因素在體育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論文,2001年,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社會評價
《"吉林省教育學會'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激勵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該課題通過對中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研究,著眼於青少年學生在不同階段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的生理特徵和心理特徵,依據教育學和心理學原理,多側面多角度地剖析了激勵教育的內涵,實施激勵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進而總結出實施激勵教育的途徑、方法和手段,在課題實施過程中,通過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的運用,摸索出語言激勵、目標激勵、榜樣激勵、情感激勵、環境激勵和實踐激勵等具體方法,此方法在新時期學校德育教育中發揮了有效的育人作用,針對性和實效性極強。作為課題的負責人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先後寫出了《培養新型人才的德育實踐》、《激勵教育的探索與實踐》、《小議激勵教育》等論文,分別在《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吉林日報》等刊物上發表,引起了全國中國小的廣泛關注,受到了專家和學者一致好評,此經驗已在全國部分學校推廣交流。撰寫的論文也獲得了多項獎勵。
主持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普通中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對策研究》的子課題《探究式學習方式與中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研究》。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轉變了固有的學習方式。通過專題討論,課題研究、方案設計、模擬體驗、社會調查等各種形式,探究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現象和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在操作實驗或深入實際生活的過程中學習,讓不同學生有不同嘗試機會,從而達到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的目的。該實驗成果在全國部分中國小推廣,獲國家級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經過實驗收到了顯著效果。
參與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新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開發的研究與實驗》的子課題《示範高中學科課程與現代技術整合研究》。在深入分析國內外學科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研究現狀的基礎上,進行了現代信息技術創設環境的屬性問題研究、現代信息技術功能發揮的方向性問題研究、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學科教學的策略研究、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模式研究等。探索出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教育教學模式,尤其是建立了信息技術的德育理論實踐體系,對加強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該成果在全國推廣交流,獲國家教育科研優秀成果獎。
承擔了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優質學校的理論與實踐研究--21世紀中國小教育改革的探索》子課題《課程綜合化研究》;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五"教育部重點課題《基礎教育課程開發與推進的比較研究》子課題《示範性高中研究性學習與校本課程開發整合研究》;中國科協和教育部"十五"規劃重點課題《資訊時代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資源建設》;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中學學校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研究》;中央電教館"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中國小信息化平台及資源庫建設與套用》;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校本課程開發建設研究》;吉林省教育學會"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具有特色的教學生態系統的研究》。在上述課題實施過程中擔任負責人,負責項目的研究工作。這些課題有的已經中期結題,有的正在實施過程中,收到明顯效果。
論文《激勵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獲吉林省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論文《塑造青少年優良道德品質》在中國教育情報研究會學術年會暨"十五"教育部重點課題成果評選中,被評為一等獎,並在《吉林日報》上發表;論文《以時代要求審視學校德育工作》榮獲吉林省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並在《吉林日報》上發表。論文《論非智力因素在體育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被收錄在《體育人文社會學理論與實踐研究探析》一書中,該論文獲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