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才岳,男,1992年生,暱稱少主,字古岳軒,號岳寶軒。知名90後新生代古董鑑藏家、實戰派藝術評論人、熱門收藏專欄作家,獲獎文學代表作《滄海龍吟賞古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才岳
- 出生日期:1992年
- 代表作品:《滄海龍吟賞古瓷》
- 暱稱:少主
- 字號:字古岳軒,號岳寶軒
人物經歷,自幼薰陶,收藏資歷,以藏從文,鑑藏哲學,
人物經歷
90後藏家,專欄作家
潘才岳自幼懷古好集,素與鴻儒往來。儘管如今才二十歲出頭,但他在收藏行當中卻是屬於
資歷頗深的古玩行家。從小就在古玩藝術品收藏行業實戰打滾,與藏家及藝商關係深厚,並擁有屬於自己的古董藝術館,人脈遍布海全國。
他曾進修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文物鑑定高級研修班,並多次向故宮及海內外著名鑑賞專家、學者請教。時常出入於博物館,參觀古玩藝術品拍賣展覽和拜訪省內外資深鑑藏家。2010年7月赴北京參加第八屆全國中學生"葉聖陶"杯新作文大賽北京現場決賽暨“中國小記者,未來作家”夏令營活動,《古瓷與瓷畫之間》一文榮獲全國二等獎。還成功發起策劃央視《尋寶》走進佛山活動,現專注“以藏從文”寫文物鑑賞專題的文章及自己的鑑藏經歷隨筆文體文集。潘才岳的個人名言:“閱歷是最大的財富,品文化沒有失敗之言,所學知識永遠都是屬於自己的。”
年少的潘才岳憑藉其犀利的文筆底蘊,曾擔任學校文學社編輯部部長。因其屬於實戰派收藏家,研究古董文物鑑定收藏,從而進入業界媒體的視線,被新浪網邀請開通部落格,成為業界網路紅人。現為新浪名人部落格博主、新浪網收藏頻道專欄作家、百度網古董鑑賞特聘簽約作者、中國工商銀行《財富生活》雜誌特約編輯、廣東衛視《盛世話收藏》撰稿人、佛山順德電視台《藝術空間》特邀鑒寶嘉賓、《藝術與投資》雜誌專欄作家、廣州日報《收藏》特邀作家、佛山日報《淘寶》新生代鑑藏家。亦是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及廣州市古玩行業商會旗下廣州古玩網主辦的報刊《古玩之家》特邀作家、博寶藝術網特約鑑賞評論員、華夏收藏網情報員及《華夏收藏報》特邀作家。期間又擔任佛山創意產業園1506古玩城《古玩鑒寶》報刊撰稿人、神州收藏網等媒體記者,並為99藝術網、人民網、藏瓷網、《大連晚報》、《神舟博物》、《山東收藏報》、《收藏與投資》等多家藝術收藏傳媒供稿。
自幼薰陶
其路漫漫,痴迷探索
7歲時,當其他小孩喜歡玩遙控汽車飛機、芭比、電動槍、奧特曼時,潘才岳已開始對古董有了興趣。一次,他看到一些比自己年級大的夥伴在一些古老的房子轉來轉去,出於好奇,他跟著過去。當他看到夥伴在古屋裡翻箱倒櫃地找銅錢,這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此後,他便開始尋找這些東西,發現家裡祖輩也留下了一些,於是他積累起來,用盒子保存。後來,他在自己喜歡看的報紙和電視媒體的收藏欄目中,發現自己以前收集的那些東西竟然是“古董”,而且還有很多人喜歡花錢買來研究和收藏,很快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由於渴望了解這些東西背後的真相,他一有空便到處去問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無意中打聽到了有專門買賣這些東西的古玩市場。就這樣,他慢慢地認識了不少收藏古玩的朋友,在他們的感染下,他對收藏越發感興趣了,把本來就不多的零花錢省吃儉用下來買藏品。他幾乎一到周末便去古玩市場,“欲化古董,須先古董化”,這曾是潘才岳生活的真實寫照,他當時的個人生活可以與現代脫節,業餘生活都奉獻給了鐘愛的古董收藏。每到周末,他會起得比平時上學還早,就是為了去古玩市場,為了省錢買古玩,他寧願不吃早餐,不搭車。從讀國中開始,一年365天,他腦子裡除了古董還是古董,經常被同學和老師們笑話:“你也快要變成古董了。”16歲時,潘才岳在參加一次民間藏玉展和斗玉大賽中,一件清代道光年間的玉器藏品成功入圍。當時《羊城晚報》文化版記者採訪他時,笑稱他“是個60歲的人”。
隨著在收藏界的見識越來越廣闊,所經歷的委屈與失望也越來越多,其情商與德商亦不斷地提高,使他的人脈左右逢源,很多知名專家前輩們都成為了他的忘年之交,在收藏實戰中引領著潘才岳走向捷徑。自身內在的提升修煉及常與名家人物們交流,也使他的鑑賞水平進步地比一般行家要快些。他憑著對收藏的執著與其獨特的領悟能力得到了許多鑑藏家、投資者及傳媒人的一致讚許與鼓勵,並被廣東省收藏家主席稱為“收藏界的生力軍”。
收藏資歷
舞動青春,藏墨人生
時年20歲不到的潘才岳在校期間除了專致於玩收藏,在學習成績方面也曾多次取得過優異成績和獲得獎學金,被學校評為自我發展之“收藏之星”榮譽稱號並頒發榮譽證書。2011年6月更是舉辦了以《千絲萬縷絲之情,百花齊放滿校園——潘才岳珍藏古代絲綢展》為主題的個人珍藏古代絲綢專題展覽。其文學代表作《滄海龍吟賞古瓷》一文參與第九屆全國中學生“葉聖陶杯”大賽,再次榮獲全國獎的佳績。潘才岳對收藏的慧根悟性、執著堅持和對人生從容不迫、隨遇而安的態度得到藏界名家人物們的一致好評讚賞。
他曾成功發起中央電視台CCTV1《尋寶》2011年10月走進廣東佛山鑒寶活動(改版走進鶴山)。
2010年6月:《最後一盞花燈》一文榮獲第八屆全國“葉聖陶杯”新作文三等獎,並於同年7月赴北京參加現場決賽,《古瓷與瓷畫之間》一文榮獲二等獎。
2011年4月:參加第九屆全國“葉聖陶杯”,其文學代表作《滄海龍吟賞古瓷》一文榮獲全國優秀獎。
2011年5月:進修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辦的“古玩器物鑑定與經營管理”高級研修班,上課期間其出色表現獲國家級專家教授、文博學者老師們紛紛讚許。
2011年6月:舉辦《千絲萬縷絲之情,百花齊放滿校園——潘才岳珍藏古代文物絲綢展》。
2011年7月:被學校評為“收藏之星”。
2011年9月:在《寶雞日報》以專業古玩藝術品投資收藏經紀人身份提出“情詩銘文或是最浪漫銅鏡廣告”得到陝西省文博考古學術界和收藏業的轟動及認可,被新浪網等國內數近百家知名媒體紛紛轉載。
2011年10月:策劃組織第二屆“神州收藏-全國藏友交流大會”,擔任組委會成員並組織各級的媒體宣傳報導。
2011年11月:負責第六屆“華夏收藏-“華夏-文津”全國收藏交流大會”,聯絡省級電視。報刊等媒體宣傳。
2012年01月:接受《佛山日報》專訪 —《90後潘才岳為收藏狂》被國內各大知名收藏網站媒體轉載。
2012年3月:《千絲萬縷綢之情,訪佛山少年藏家潘才岳》於新浪網、華夏收藏網等媒體備受藏友關注。
2012年4月:接受佛山電視台專訪——《一個90後的收藏世界(上/下集)》獲得文博收藏界內外的一致好評讚賞。
2012年5月:舉辦《歲月蓮花賞優雅·縱橫古今閱文明——潘才岳珍藏古代文物展》的古玩展覽活動及《鑑藏·哲學——相約潘才岳》的“古董鑑藏投資·文學寫作技巧·人生情商勵志”的講座與演講。
2012年6月:接受《中學生報》專訪——《90後少年為收藏狂--潘才岳的天下收藏》,被多家媒體轉載報導。
2013年1月:被邀請成為新浪網專欄作家,開始為新浪網收藏頻道長期撰寫鑑藏專題文章;並且經常刊載於新浪官方網站及推薦首頁,被雅昌藝術網、中國文物網、國家博物館網、99藝術網、中國網、新華網、人民網、騰訊網、搜狐網、中國經濟網、中國日報等業內外國內數十家以上知名網路及報刊媒體紛紛轉載與點擊潘才岳的新浪部落格約稿。
2013年3月:在收藏界的各大主流網路媒體擔任2013年各大主要國際拍賣行的春季拍賣動態及拍品行情,負責前期預測、鑑賞點評、拍後總結等。成功地把香港蘇富比的“琺瑯彩小碗拍品”推動為業內外媒體的焦點(被翟健民以7400萬購得),使潘才岳在收藏業的傳媒界具備了相當的影響力及關注度。
2013年4月:受邀於《大連晚報·收藏品讀匯》開闢專欄,與著名收藏鑑賞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廣西衛視《收藏馬未都》專家馬未都同版撰寫發表文章。
2013年5月:月上旬赴浙江寧波象山考察仿古竹雕作坊、杭州南宋官窯窯址及南京博物館秘色瓷展;並於當月下旬以媒體人及收藏經紀人身份,率觀展團赴香港參加佳士得國際拍賣行春拍預展。
2013年6月:與百度網簽約撰寫及收錄潘才岳古董鑑賞文摘,成為百度網付費的特聘簽約作者。
2013年7月:接受新加坡(HK)《珍品收藏》雜誌專訪——《新生代古董收藏家--潘才岳》。
2013年8月:獲得著名私立博物館瓦趣軒主人、美國華人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法國華人收藏家協會顧問、廣州市古玩行業商會顧問、廣州西關古玩商會顧問、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學院副院長及廣東省僑聯海外顧問黃金源老師所著《瓦趣軒品瓷》一書的銷售代理權。
2013年9月:分別被“中國工商銀行”主辦的《財富生活》雜誌邀請為“藝術投資”專欄作家、《收藏與投資》雜誌鑑賞專欄作家,以及成為《廣州日報》佛山社區版塊特邀收藏專欄作家。
以藏從文
半江湖派,半學院派
一次赴京參賽,潘才岳坐火車經過黃河之時,窗外夜色迷濛,車廂漆黑一片,隱約間卻仿佛聽到滔滔江水的浩蕩之聲,聲音宛如遠方長吼的獅子,經久不絕,他不覺隨口胡謅:“自古逢景盡歡顏,我言奇觀悲寂寞。”釋懷之餘,不禁憶起了自己的“岳寶軒”中所收藏的一件古代“青花亭台樓閣山水紋外銷大瓷盤”!他感嘆,這個大瓷盤悠久的歷史應如黃河般源遠流長,獨具匠心的繪景應具黃河地帶的氣魄吧。
這次的經歷,讓潘才岳覺得“文物”離不開一個“文”字,而自己作為一個古董收藏家,就是要把藏品本身的內涵文化發掘出來。潘才岳的文學作品《古瓷與瓷畫之間》榮獲全國二等獎後,對寫作有了更大的激情,他憑藉一定的文學功底和一定的鑑藏基礎知識,毅然作出了“以藏從文”的決定,立志在收藏界做個“半江湖,半學院”的獨特角色,而他“以藏從文”的舉動更是得到了中國(北京)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瓷器部專家的肯定與支持,他更兼職擔任多家收藏媒體的特約作家、記者和評論員。
從此,潘才岳開始以文字的形式把自己在收藏經歷中的曲折和趣事,以及藏品所能展現的文化價值抒寫出來。當鑑藏隨筆發表在雜誌、報刊的一刻,他笑了,笑得如此的自信,因為他嘗到了收藏帶來的快樂,因為他的快樂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分享。
其古玩藝術品鑑藏專題文章稿件除了與聘任機構有長期供稿之餘,還被新浪網、騰訊網、搜狐網、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DIY新聞網、和訊網資訊頻道、東方網收藏頻道、華龍網新聞頻道等網站及中國日報等報刊紛紛轉載。作為中國收藏界中少有的後起之秀之90後新生代鑑藏專家,潘才岳同時也為數位珠三角實業企業收藏家定期提供拍賣行情分析和市場動態情報,為古玩藝術品投資者作收藏理財顧問及經紀人。
文學作品:《滄海龍吟賞古瓷》、《一襲枕書話筆舔》、《歲月蓮花賞優雅,晚清民窯瓷器說》、《滄桑心緒說古瓷》、《揮章雅韻說藏硯》、《鑑古鑒今鑒唐鏡》、《蒼翠欲滴話龍泉》、《漫沁心神賞銅佛》、《瘦骨嶙峋苦行僧》、《歲月烈焰黨旗紅 ——關於<毛澤東去延安>專題報的斷想》、《青翠瑩潤越窯瓷》、《齋外風騷滿洲窗》、《璀璨奪目賞金器》、《裊裊香霧品雅爐》、《文房清供撫銅爐》、《不媚不俗秋水壺》、《古玩鬼市天光墟》、《最後一盞花燈》、《100歲時,我還要刻龍舟》等。
發表專題:《翡翠A、B、C貨的概念》、《古家具發展史概述》、《淺談宣統瓷的鑑藏》、《古董剔彩的鑑藏》、《淺談光緒仿古瓷》《紙雜文獻的鑑藏辨偽與投資分析》、《藏豆青瓷 注潛力股》、《古董逐年升值,紫砂呈收藏熱》、《象牙升溫 仍屬撿漏》、《古董竹雕 媲美官窯》、《古代絲綢漸升溫,投資收藏正適時》、《兩晉時期的越窯青瓷特徵及真假甄別對比(圖/表)》、《民窯普品“囍”字罐的鑑藏》、《收藏倍受青睞 玉器'錢'途光明》、《民窯普品“囍”字罐也有贗品?真假及鑑別特徵對照(圖)》、《清代早期與晚期的瓷器甄別對照(圖/表)》、《羅漢床鑑藏系列之市場分析》、《羅漢床鑑藏系列之風格特徵》、《鼻煙壺收藏潛力大》、《清三代御用鼻煙壺的鑑賞》、《寶石類鼻煙壺的價值》、《內畫鼻煙壺的鑑賞》、《民國瓷器的分類與市場分析》、《陶瓷紋飾之文字紋的特點》、《文字紋之“萬”字梵文瓷盤鑑賞》、《淺降彩的鑑藏知識與投資前景》、《衡量古錢幣的收藏價值》、《古錢幣的鑑藏》、《古董家具鑑定之新老區分對照圖》、《古董象牙的鑑賞方法》、《磁州窯的鑑藏投資分析》、《翡翠王中王一年翻了三倍,以4.7460億成交》、《嘉德春拍瓷器有看點》、《69萬元環銅瓶或掀銅雜高潮》、《HK蘇富比2013春拍焦點拍品賞析之康熙琺瑯彩碗》、《聚焦蘇富比春拍之康熙琺瑯彩碗》、《佳士得2013拍品之蟒袍的鑑藏》、《佳士得2013拍品之革絲金龍紋吉服袍》、《三拍巨頭競春艷,瓷雜焦點打頭陣》、《香港三拍春意盎然,點燃內地瓷雜市場》、《收藏實力派不以鑒寶賺錢為主》、《回流瓷不儘是掠奪瓷》、《漢藏銅佛的藝術源流及風格》、《“奇葩”在收藏界火了》等上百篇刊載於各大主網路知名流媒體及業界主流媒體。
鑑藏哲學
歲月靜好,安之若素
“穿明服隱居古鎮,琉璃瓦下聽古箏,賞古作詩獨年少,談文玩藝居有竹。”這似乎是古人才有的情懷。然而,這卻是熱門收藏專欄作家、90後新生代鑑藏家——潘才岳作的詩。20歲人卻有著30歲人的閱歷,懷著40歲人的心境,做著50歲人的職業。鑑藏古董,既是潘才岳的業餘興趣,也是他的“職業”樂趣。
很多人初次聽到潘才岳的收藏創業故事時,都以為他是“藏二代”或“富二代”,其實不然。潘才岳從玩收藏到創業,一直都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他與大多懷揣夢想的人一樣,追趕的沿途一路跌跌撞撞,而心滿苦澀卻是未能言。確實,一個人通往成功的道路需要經歷與承受的痛苦與辛酸是非常多的。“若非一番寒刺骨,那得梅花撲鼻香。”便是他最喜歡的一句話。 多年以來,他不僅一一嘗盡身邊人的冷酷眼光與嘲笑聲,更承受著圈內許多無法言說的苦澀。每每提及創業過程時的辛酸,潘才岳都是從容地一笑而過。“不經意在這圈中轉到這年頭,只感到在這圈中經過順逆流。”他說道。每一滴汗水伴每一個夢想,每一串淚水換每一個成就。年紀輕輕卻心態平和的他,在挫折的煎熬中暮然學會了看淡得失與名利。
除了收藏鑑賞古董及創業,潘才岳的業餘生活是演講、攝影、以及音樂。“我喜歡獨處與冥想,獨處的好處是讓心靈在沉默中思考,在沉默中品味豐富與深邃。可以寧靜地和自己的內心進行對話,從而避免漂浮於塵世,浮躁自己的靈魂。可以冷靜地解剖自己,分析過去、現在和未來。可以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方向,可以理性地判斷別人。”可以看出,他的言語充滿了淡定感,渾然不像90後人的狂妄熱情,“歲月靜好,安之若素。”
身心清靜方為道,潘才岳經過現實沖洗後沉澱下來的內涵與成熟的魅力,使自己學會讀懂自己的心,學會笑看人生,更學會了堅強。因為堅韌令他更優雅,更自信;因而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自由自在活到老。他深知,自己現擁有的是青春,還有可愛的笑容…但青春與笑容不等於魅力,永恆的魅力是來自內在的修煉。而魅力是一種能量,是由內到外散發出誘人的氣質。因此他時刻銘記著:學識閱歷,修養是魅力之本,自信,才氣,專注,創意,善良,還懂得情緒管理等。擁有內在素養的成長的魅力才是永恆的。在2012年自己舉辦的一次個人珍藏展覽的策展語中潘才岳提到,“歷史悠遠流長,事物繁多,人心可測,可是透過一件件的歷史事物,也間接還原了人性的本質,讓你更加貼近真實的自我,重遇未知的自己。正因為這樣,懷戀過去只是愛惜的心情而已。望向未來時,心放下便是悟。這是潘才岳的“鑑藏哲學”。在他看來,鑑藏古董,也是一種鑑賞文明之道,更是一種生命哲學。
在修煉完善自我的過程中,使潘才岳領悟到:“一個人最成功的地方並非是擁有多少財富,享受多少名譽,又或者超越多少人;一個人最大的成就應該是超越自我,卓越人生,實現無我。”平時在接受媒體專訪時,他也時常說道“閱歷是最大的財富,品文化沒有失敗之言,所學知識永遠都是屬於自己的。”他的理想是:“做個事業上獨特人物,生活中的平凡人。”年少的他比同齡人多一份沉著淡定和獨立思考,也許,這也是鑑藏古董給他帶來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