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平(新疆社會科學院中亞研究所所長)

潘志平(新疆社會科學院中亞研究所所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967年畢業於新疆喀什師範專科學校;1968年至1970年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皮山縣桑株公社接受再教育;1970年至1973年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爾勒縣糧食局工作;1973至1980年任教於庫爾勒縣中學;1980年改革開放大業初始,我們的國家百廢待興,社會科學研究隊伍人才短缺,為此經國務院批准,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全國範圍內公開招考從事社會科學的研究人員,潘志平同志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分配到新疆社會科學院中亞研究所工作。在接下來的這25年中,潘志平同志歷任中亞研究所研究人員;歷史民族研究室主任;新疆社會科學雜誌社《西域研究》編輯、副主編;中亞研究所副所長、所長等職務。1980年通過中國社會科學院招考研究人員考試,被錄用,分配至新疆社會科學院。現任新疆社會科學院中亞研究所所長/研究院。專著有《中亞浩罕汗國與清代新疆》,主編《民族自決還是民族分裂——民族和當代民族分立主義》,發表論文80餘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志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省南京市
  • 出生日期:1945年8月
  • 職業:新疆社會科學院中亞研究所所長
  • 畢業院校:新疆喀什師範專科學校
  • 代表作品:《中亞浩罕汗國與清代新疆》、《民族自決還是民族分裂——民族和當代民族分立主義》
個人著作,個人成就,社會認可,

個人著作

《中亞浩罕國與清代新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6月
《民族自決還是民族分裂》,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
《蘇聯近三十年阿古柏研究述評》國外近代史研究第五輯
《評五十年代蘇聯對中亞歷史上抗俄民族主義批判》蘇聯東歐問題1984年1期
《1759—1820年清與浩罕關係》新疆社會科學1985年2期
《張格爾入侵前後的清與浩罕之關係》西北史地1985年1期
《關於1945年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評價》世界史研究動態1985年9期
《從大黃、茶葉貿易看十五世紀後的中亞交通》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2期
《論乾隆嘉慶道光年間清在天山南路推行的民族政策》民族研究1986年6期
《中亞浩罕明格朝前史初探》西北史地1987年3期
《研究浩罕與清關係中的有關史料及其研究概況》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87年3期
《張格爾之亂的“英國背景”說質疑》西北史地1988年1期
《論浩罕汗國的覆亡》新疆社會科學1988年5期
《清前期喀什噶爾、英吉沙、葉爾羌常設卡倫考新疆文物》1988年2期
《關於烏茲別克九十二部名》民族研究1988年4期
《1832年清與浩罕議和考》(日本)內亞語言研究VI(1989)
《論1830年南疆事件前後清對浩罕的政策》《西域史論叢》第二輯(1990)
《布魯特各部落及其親緣關係》新疆社會科學1990年2期
《中亞浩罕王統考》西北民族研究》1990年2期
《“浩罕界”考》中國邊疆史地研究報告第五輯(1990)
《蘇聯等地所藏中亞歷史、地理文獻舉要》西域研究1991年4期
《長齡、那彥成與南疆之亂》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1年2期
《和卓崇拜的興衰》民族研究1992年3期
《清前期喀什噶爾及葉爾羌的對外貿易》歷史檔案1992年2期
《清季布魯特(柯爾克孜)諸部的分布》西域研究1992年3期
《清朝統治新疆時期的變亂及其有關問題》泛伊斯蘭主義、泛突厥主義研究論文集(1993)
《鳥瞰中亞宗教、民族之歷史與現狀》西北民族研究1994年2期
《1759—1911年新疆的變亂》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4年3期
《冷戰後的世界與中亞》新疆社會經濟1995年3期
《所謂南北夾擊下的中亞》東歐中亞研究1995年4期
《清季新疆商業貿易》西域研究1995年3期
《清季英俄對新疆的經濟侵略》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5年3期
《清代新疆的交通與郵傳》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6年2期
《哈薩克斯坦面臨的墓葬問題》東歐中亞研究1996年3期
《乾隆年間的新疆貿易研究》西北民族研究1996年2期
《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與蘇維埃民族共和國模式》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1期
《民族問題與民族分立主義》世界民族1997年1期
《堅持馬克思主義國家觀,發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新疆日報1998年5月8日
《中亞伊斯蘭復興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西北史地1998年2期
《民族自決還是民族分裂》題解》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2期
《民族平等:理想、空想與現實》世界民族1999年3期
《威脅、危害我國西北安全的國際因素分析》歐亞觀察1999年3期
《泛突厥主義文化觀評析》新疆社會經濟1999年3期
《泛突厥主義文化觀批判》新疆社會經濟1999年6期
《新疆各族歷史文化詞典》(清代部分),中華書局,1996年4月。
《中亞五國概論》(第一章),經濟日報出版社,1999年9月。
《走向21世紀的新疆》(政治卷),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個人成就

先後被評聘為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等技術職稱。25年來潘志平同志在專業上發奮鑽研、潛心治學、碩果纍纍、業績驕人,現己成為我院在國內國際問題研究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學術界的認可和肯定,同時也得到了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的重視和讚許。潘志平同志由於成績突出於1999年被評為自治區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0年被評為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同時被聘為自治區和烏魯木齊市專家顧問團成員。1996年起任新疆中亞學會副會長,1998年起任中國世界民族學會副會長,多次被評為院優秀工作者和優秀所長,今年7月又被評為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並受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的表彰。

社會認可

潘志平同志在專業上學識淵博,在政治上也很過硬,他始終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豎持用馬列充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導自己的研究工作;潘志平同志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衷心擁護四項基本原則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基本路線,始終堅持和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在事關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新疆穩定等大事面前,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在平時的工作和研究中黨性強,為人正派、團結同志、廉潔自律,起到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鋒和模範作用。
潘志平同志在科研中既重視基礎理論的深入研究,又注重對現實套用問題的觀察思考,密切關注當今國際問題研究中的重點問題、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通過各種形勢的國際形勢分析報告會為區內外黨、政、軍、機關、企業單位和高等院校進行“國際形勢與新疆穩定”的專題報告百餘場,聽眾人數達數十萬人,由於報告結合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既有理論層面的論述又有現實層面的分析,因此深受廣大聽眾的歡迎,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