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表(1919-1948) 原名潘孝綱。男,1919年5月出生於廣州市一個貧窮的小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潘劍生是一位勤樸和藹的中學教員,母親李氏是持家有方,賢妻良母型的變通婦女。潘德表有3個哥哥5個姐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德表
- 別名:潘孝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19年5月
- 逝世日期:1948年
- 畢業院校:廣州勷勤師範學校
- 職業:軍人
- 出生地:廣州市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他是最小的,而且天真活潑,深受家人喜愛。父親素重教育,雖生活拮据,但還是節衣縮食供子女們上學讀書。
潘德表6歲時入廣州市立第六十二國小讀書,畢業後升入廣州公立實踐中學。他聰穎勤奮,品學兼優,深得教師林悠如先生的推崇,稱他為全校少有的好學生。潘德表思想活躍,求知慾強。他博覽群書,尤愛讀郭沫若、茅盾、蔣光慈等有新思想的作品以及蘇聯革命小說《毀滅》、《鐵流》和《母親》等,對收中革命者的形象非常敬慕。他還特別愛讀《中國歷史》、《中國近代史》、《中國農民暴動史》等歷史知識書籍,當聽到老師在課堂上講三合會起義和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後,為農民起義英雄的壯舉感慨不已。
他追求真理,關心社會。在讀初三時,廣州市發生了反動當局驅使軍警鎮壓遊行示威的青年學生的外荔灣慘案。第二天,潘德表很早趕到學校,責問校方為何未組織學生參加遊行,並對反動當局的暴行表示了無比的憤慨。
人物經歷
學校為引導學生關心社會,請來一些知名的進步學者向學生宣講國際形勢和中國問題。潘德表每次都聽得很認真,事後對老師說,聽了講演,大開眼界,得到了課本里無法得到的知識,並建議多請進步學者來校講演。一次,學校舉行了以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為題的講演賽。潘德表代表初三班上台,他立意準確,生動感人的講演,博得全校師生的一片掌聲,榮獲講演冠軍。
1935年,潘德表升入廣州勷勤師範學校,在校參加了中國青年反日大同盟,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秋,他滿懷獻身抗日之志,以優異的成績、健壯的體魄,考入國民黨南京航空軍校第六期當飛行學員。一年後,又轉入國民黨中央軍校受訓。在校期間,他秘密聯絡進步同志,偷閱進步書籍,談論時局,讚賞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乞望能夠立即奔赴抗日戰場,殺敵報國。但是,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祖國山河大片淪陷的慘狀使他大失所望。
同年初冬,日軍逼迫南京,中央軍校卻接到“徒步西遷”的命令。潘德表等進步同學們得知訊息,非常氣憤,立即召集會議,通過反對“徒步西遷”的命令,推舉潘 德表代表同學們向國民黨當局提出抗議。不久,南京失陷,30多萬同胞慘遭日本侵略者屠戮,而中央軍校卻撤遷到湖南省桃源縣。所有這些,使他逐步看清了國民黨反動腐朽的真面目,他嚮往能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投身抗日,便暗下決心,尋機出逃,投奔延安。第一次,他剛逃出學校即被隊長發現,強行攔回;第二次,他佯裝到沅江游泳,剛游到對岸,又被截了回去;第三次,他約定兩名進步同學,經過周密計畫,終於逃到長沙,又忍飢受凍,冒著生命危險,穿過層層封鎖線,於1938年4月到達延安。
到延安後,潘德表先後在天堡青年訓練班、陝北公學、中央組織部訓練班等處學習。1938年8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9年夏,被派赴鄂豫邊區挺進縱隊(即後來的新四軍五師)工作,歷任十三旅三團宣教股長、政治處主任、師組織部秘書、組織科長、教導大隊政委等職。他在長期堅持大別山區抗日根據地的艱苦卓絕鬥爭中,逐漸鍛鍊成為為一名出色的政治工作幹部,在部隊的宣傳、組織、訓練等工作中都做出了顯著成績。
1946年夏,在李先念領導下,潘德表隨部隊歷盡艱辛,參加了粉碎國民黨30萬大軍的圍追堵截的中原突圍,於7月底到達華北解放區邯鄲。在那裡,他報名赴東北前線作戰。8月,他化裝成一名商人,與一位女幹部假扮夫妻,輾轉來到遼東軍區所在地——安東(今丹東)。9月9日,他到本溪連山關,就任第四縱隊十一師三十三團副政委。1947年2月,調任十二師三十六團政委。
潘德表生活儉樸,對自己要求嚴格。1944年中原大旱,部隊靠吃野菜度荒。而此時,他的胃病復發,大口吐血。他愛人為他做了一碗小米粥,他卻立即把粥端給了傷病員,自己仍吃糠咽菜。他的著裝補丁落補丁,仍捨不得換新的。剛到東北不久,他到九連檢查工作,站崗的戰士竟將他誤認為是老百姓而查問了半天。
潘德表對戰士體貼入微。在行軍時,他常常把自己的坐騎讓給傷病員,而自己卻邁著被凍傷過的雙腳為戰士們扛槍、背背包。在戰鬥中,他總是身先士卒,勇猛無畏。在1946年初冬的新開嶺戰役中,他正率三十三團直屬機關在一個山頭上警戒瀋陽方向援敵時,突然一群敗逃的敵軍蜂擁而至,嚴重威脅團直屬機關的安全。此時,他果斷地命令警衛連以猛烈的火力壓住逃敵,一個也不讓活著過來。當敵人竄至陣地前的河套時,警衛連3挺機槍同時開了火,失魂落魄的敵人頓時亂成一團,被追擊部隊趕上全殲。
1947年1月底的一天,潘德表率三十三團埋伏在輯(安)寬(甸)公路上的關門砬子蚊子溝伏擊國民黨軍二師五十一團的一個運輸車隊。夜裡,突然下起了大雪,他硬是同戰士們一起在雪地里潛伏了整整一夜,雙腳被嚴重凍傷。第二天上午,敵運輸車隊終於進入伏擊圈,潘德表指揮戰士們衝下山去,殲敵100多人,繳獲滿載物資的汽車9輛、大車28輛。
在1947年10月中旬的撫順東營盤戰鬥中,面對敵機的襲擊,潘德表毫不畏懼,沉著地指揮部隊隱蔽。這時,8架敵機輪番俯衝下來轟炸,他騎的騾子被炸死,他也險些中彈。
1948年2月,為奪取冬季攻勢的勝利,他率部投入遼(陽)鞍(山)戰役。6日,他率三十六團作為第二梯隊解放了遼陽城。在執行5天的警戒任務後,於11日下午又 奉命率全團急行軍25公里,於當日黃昏到達鞍山市西北部的判甲爐村,準備投入解放鞍山的戰鬥。翌日,接到拔除鞍山的艱巨任務。13日,部隊移至鐵架山東北側的忠新堡村,整裝待發。
為穩操勝券,他同團幹部們從12日到14日連續3天去西山觀察地形,制定作戰方案。15日晚,突擊部隊進入前沿陣地,烏黑了敵由一個加強營守備的鐵架山。16日早8時戰鬥打響,他親自指揮六連,冒著敵人的炮火向鐵架山主峰攀登。經過艱苦、激烈的反覆爭奪,三十六團終於以極大的代價終於拿下了鐵架山主峰,殲敵大部。
17日凌晨,三十六團幹部們來到鐵架山南側的一個陣地上觀察地形,尋找向市內進攻的道路。這時,在西北方100多米遠的一個高地上,一股殘敵正用機槍向陣地射擊。潘德表立即命令警衛人員先撤下去,縮小目標。然後,他縱身跳入交通壕,架起警戒機槍,將250發子彈全部射向敵人。敵人的火力被壓了下去。此時,陣地上的人也都安全隱蔽起來。潘德表剛轉過身要向回返的時候,敵人的機槍又突然地響了起來,子彈從他的背部穿透左胸。被救下來後,他用極其微弱的聲音對江海團長說:“我……不行了,趕快……組織戰鬥吧……”話還沒有說完,便英勇犧牲。時年僅2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