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從善

潘從善(元末明初,約1330-約1400),字擇可,號松溪,漢族,元蘭陵人(毗陵郡金斗城西黃山口,今常州萬綏鎮),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進士。

基本介紹

  • 本名:潘從善
  • 所處時代:元末明初
  • 出生地:蘭陵
  • 出生時間:1330
  • 去世時間:1400
人物簡介,名將後人,進士及第,文獻記載,詩畫作品,歷史風評,

人物簡介

潘從善(元末明初,約1330-約1400),字擇可,號松溪,漢族,元蘭陵人(毗陵郡金斗城西黃山口,今常州萬綏鎮),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進士。授承直郎,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累官歙縣令、泗水縣令,終福建儒學提舉。工古詩文,善小楷書,名重士林。著有《松溪集》。晚年隱居溫嶺泉溪小泉村,與眾鄉賢名士相鄰,常吟詩作畫、以文會友。

名將後人

潘從善乃北宋開國將領潘美第七子潘惟友後人,祖籍毗陵郡松江華庭。父敬儀,母習氏,配秦氏封恭人,有二子,長子汝良,次子汝翼。汝良隱居武進新塘鄉城灣山,汝翼在明永樂年間自黃山口遷居江陰文林黃家莊。
從子潘應浦,字時顯,與許伯旅是好友,兩人同升太學,試文華殿,潘時顯居首,授吏科給事中。

進士及第

至正十一年進士題名記
至正十一年,歲在辛卯。二月,天下貢士三百,同國子生百二十人,會試京師。知貢舉官正奉大夫中書參知政事同知經筵事韓鏞。策士:朝列大夫左司郎中李稷崇文少監亞中大夫同檢校書籍事兼經筵事參贊官周伯琦、宣文閣監書博士承德郎兼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趙璉。監試官:奉訓大夫監察御史大都承直郎監察御史張士堅。御試提調官:光祿大夫中書平章事知經筵事提調都水監定住。讀卷官:資善大夫中書左丞同知經筵事韓元善、翰林學士太子諭德李好文、亞中大夫參議中書省事兼經筵官烏古孫良楨、翰林待制儒林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吳當。諭:考事所對以聞。制:可賜朵列圖、文允中等進士第。三月十二日,崇文門唱名、放榜。四月十七日,授官、賜袍笏。二十七日,宣一具集賢修撰,承務郎朵列圖等上表謝恩,翼宰執於中書省,遂賜恩榮宴於翰林國史院。押宴官韓元善。詣國子監釋菜於先聖先師,題名於國子監。
通議大夫國子監祭酒前進士王思誠記,奉議大夫國子監主簿前至順元年狀元王文燁書。
同年右榜狀元(蒙古色目人榜)為濟寧人朵列圖,授翰林國史院修撰,終戶部尚書。
同年左榜狀元(漢人南人榜)為甘泉人文允中,授翰林國史院修撰,終四川儒學提舉。

文獻記載

1.縣尹鄭先生璉
鄭璉,字希貢,師山弟也。慷慨有志略。自遭喪亂,追隨師山於患難,不避艱險。鮑仲安之起義兵,先生與焉。鄧愈購師山,先生自先赴難。既不能脫,師山挺身出,謂先生曰:「汝當屈身以保家。」先生泣應之,然且終其身不仕。
(梓材謹案:先生在元,仕至歙縣尹。潘從善志其墓云:「至正十三年(1354年),以復婺源州功,受太白渡巡司。十六年,克復黟、祁二縣,元帥李誠以其功呈樞密院,升充行軍都鎮撫。是年予轉浙任,邑乏撫字官,元帥八爾思公薦公為歙縣尹。」)
2.元至正十三年(1354年)有黃岩天長新建鄭氏請里人國史編修潘從善撰的《序》,言其曾大父任職淮東制乾,繪《大江形勢圖》。
3.楊百瑞15歲時歸天台,仕元樞密院斷事。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前後,在貓獠之戰中陣亡,時年廿八歲。烈女王順榮一路護喪回到黃岩葛岙,並獨自照顧幼子成人,一生未嫁。潘從善賦詩,稱頌這對夫婦“夫君著忠赤,婦志守冰櫱”。
4.泗水縣儒學在縣治東南舊在城外東南一里宋元豐間知縣韓祇勤建元季毀明洪武八年(1375年)知縣潘從善移建城內今地成化嘉靖後相繼增修。
5.洪武十四年(1381年),潘從善為陳氏後人陳元道的《兩松詩集》作《兩松詩序》

詩畫作品

《慎余先生環清軒初會》
環清初試酌,披豁見情真。
醉蟹凝膠膩,香柑噀霧新。
襟懷原落落,笑語自津津。
最愛門庭靜,超然遠市塵。
詩中醉蟹,香柑,正是沿海橘鄉十月間美食。
潘從善的這首《慎余先生環清軒初會》是他在環清軒與友人小聚時寫的,詩題里的慎余先生就是環清軒的主人,翻看溫嶺幾種古志,環清軒一條是這樣記載:“環清軒,在泉溪,邱慎余海建。”而關於“邱慎余海”的記載是這樣的:“邱海,字朝宗,號慎餘。性豪爽,無書不覽。避亂,自舊居新羅坊徙泉溪,建環清軒,又築望思閣,繪圖致念親之意。”原來,潘從善是與邱海在環清軒雅集,飲酒吟詩,還吃著柑橘和螃蟹,真正品嘗了一把“橘黃蟹肥”的韻味。詩歌寫得很現實又很飄逸,可以窺得作者的文筆功力。
現在能夠讀到的潘從善的詩文已經不多了,除了上面提到的《慎余先生環清軒初會》一詩,溫嶺幾種古志中也就附錄了他的兩篇文章,一為《重修致庵記》,一為《送余國元遠行詩序》。兩篇文章都是與文化傳承有關的,《重修致庵記》是通過“致庵”這個載體來講述文化傳承,《送余國元遠行詩序》則是通過“余國元”的身份來講述文化傳承。
潘從善還善書畫,他曾畫了一幅《禱雨有感卷》,畫的是溫嶺鄉賢林齊民祈雨的事情,潘從善好友李毓為畫作詩《題弟齊民禱雨有感卷》,詩曰:“臥龍不肯為時出,旱魃有意如人長。爾能呼龍起冥漠,我心得雨生清涼。池塘一夜菸草綠,江天萬頃魚波蒼。潘君誌喜動新作,墨花猶帶龍涎香。”潘從善又為詩作序,方孝孺、王叔英為詩作跋,一時風流無限。我們雖然沒有看到這幅畫,但詩歌畫面感極強,通過詩歌我們能夠感受到畫的美感。

歷史風評

1.《萬姓統譜》卷二五)讚譽
進士及第意氣揚,編修提舉承直郎。
筆走龍蛇善小楷,妙筆生花工詩章。
2.《嘉慶太平縣誌》稱其“年最壽,家居為紳士領袖”。
3.有“許少杜”之稱的明初詩人許伯旅有詩《奉懷潘松溪先生》,寫到他隱居後的生活,詩曰:“壯日劬書盡五車,攀龍曾上太清家。老歸栗里惟耽酒,官滿河陽尚有花。歲晚驊騮知道路,天寒鴻雁啄汀沙。英賢出處關機運,亦欲東溟理釣槎。”詩歌從歸隱的角度寫潘從善,讚嘆他的才華和風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