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小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876
- 逝世日期:1945
- 性別:男
簡介,病逝,
簡介
潘小凡(1876—1945) 祖籍湖北黃崗。青少年時期入教會學校讀書8載。通曉英、法、德、俄等國文字及世界語。曾經人介紹赴北京充任黎元洪大總統府翻譯官。供職數年,深感政治風雲,變幻莫測,厭倦仕途,辭職執教,並從事翻譯。1933年,因故居毀於兵火,他隻身來宣城。投奔叔祖潘三衙。其時,叔祖已病逝,遂棲居其族室,以種菜謀生。後經人介紹,於1935年春,赴宣北裘公渡設館教學。他學識淵博,誨人不倦,教學成績卓著,名聲鵲起,爭相延聘教學者甚眾。
抗日戰爭爆發後,潘小凡避亂遷至東鄉孫家埠鎮,設館於禹王宮,學生近30人,年齡大的20歲上下,小的12歲左右,分為高、低兩個班級上課。高年級學習詩詞古文、數學、世界語等。低年級課程則較淺。在教學方法上,除分班授課,強調自學,並側重於讀寫,每日一篇作文,題目學生自擬,他及時認真批改:有圈點(標誌好的句子和章節)、有眉批、有總評,善於啟發學生。當時日軍入侵,交通梗塞,購書困難,他在自己藏書中選嚴復,章太炎等人文章作為範文,由學生自行抄寫。
抗日戰爭爆發後,潘小凡避亂遷至東鄉孫家埠鎮,設館於禹王宮,學生近30人,年齡大的20歲上下,小的12歲左右,分為高、低兩個班級上課。高年級學習詩詞古文、數學、世界語等。低年級課程則較淺。在教學方法上,除分班授課,強調自學,並側重於讀寫,每日一篇作文,題目學生自擬,他及時認真批改:有圈點(標誌好的句子和章節)、有眉批、有總評,善於啟發學生。當時日軍入侵,交通梗塞,購書困難,他在自己藏書中選嚴復,章太炎等人文章作為範文,由學生自行抄寫。
潘小凡寓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於教課之中,他有意識的選講《文天祥傳》、《正氣歌》等文章和文氏《過零丁洋》、《過灘河》、《過雙忠祠》等詩篇,並教育學生以文天祥、史可法為榜樣,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常大聲告誡學生:“決不許日本帝國主義亡我中華,誓死不當亡國奴!”他為抵制日貨,終年盡穿自織土布衣服。有人問:“先生太樸素了,是否經濟困難?”他說:“目前市場日貨多,倒不如穿土布心裡安逸些”。當時,孫埠地區抗日動員會幹事孫凡園(今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孫宗溶),羅伯華(中共秘密黨員),經常來學校看望他,並為其塾館命名曰“立本學校”,教學生唱抗日歌曲,排演話劇,組織學生開展抗日宣傳活動,潘則大力支持。塾中大同學雷經民、李春甫、江篤培等七八人均成為中共秘密黨員,投入抗日戰爭洪流。
病逝
1939年宣北九連山之戰,抗日將士犧牲慘重。1940年稻堆山之戰,300多名抗日將士壯烈殉國,為此,宣城各界舉行公祭。潘所撰祭文,情辭懇切,聞者淒感而流涕。如痛斥日本侵略軍云:“狼煙盡熾,狐火霄明,殘暴甚於虎狼,兇狠不殊梟獍”;褒揚陣亡將士云:“壯矣哉,人傑;偉矣哉,鬼雄!一寸丹心,撐持宇宙,三升碧血,洗滌乾坤……”。又以含蓄的語句指責國民黨政府薄待陣亡將士及其家屬云:“戰骨已寒,那問春閨之夢;忠魂不寐,可憐冬夜之長,或乘赤豹而來,徘徊故壘……”,堪為筆到氣吞,聲淚俱下之句。他所教學生,多以優秀成績為各中學錄取。1945年春因病辭世,享年6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