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富恩教授八十壽辰紀念文集》是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復旦大學哲學學院中國哲學教研室。
基本介紹
- 書名:潘富恩教授八十壽辰紀念文集
- 作者:復旦大學哲學學院中國哲學教研室
- ISBN:9787532566235
- 頁數:586
- 定價:138.00元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1
- 裝幀:16精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以學術的形式紀念一位學界老人的壽辰,無疑是最恰當不過事了。潘富恩先生是“文革”後復旦大學中哲史學科的核心人物,蜚聲海內外、桃李滿天下。本書就是由其師友和弟子輩各選自己的代表之作匯集而成,內容全屬中哲史範圍,撰寫的跨度約近三十年,從某種程度上講,可以說她見證了“文革”以後大陸中哲史研究的發展歷程,其學術價值是母庸置疑的。
目錄
一、賀文集錦
祝潘富恩教授八十華誕賀詩二首
為潘富恩教授仁者壽
助人的優秀風範——與潘富恩教授交往的回顧
仁者潘公
亦師亦友卅余載——恭賀潘富恩教授八十華誕
恭祝潘富恩先生八十華誕
中國哲學及其使命——為祝賀潘富恩教授八十華誕作
潘富恩教授與《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
道德文章為人師表——賀潘師富恩先生八十壽辰
仙風道骨潤物無聲——獻給恩師潘富恩先生80華誕
敬賀恩師潘夫子八秩華誕
二、中國哲學研究
關於繼承優良道德文化傳統的幾個問題
論中國佛教的曲折發展及其現代意義——以儒佛道三教關係為視角
思想史的界定與門徑——以兩部學案為例
問樂——儒道兩家關於幸福的觀念
儒家“中道”哲學的豐富內涵及其現實意義
中庸、沖和、太和——論“致中和”的思維方式的哲學基礎
孔門對《周易》的解讀
孔子的心性學說結構
論《莊子》“物無貴賤”說之雙重意蘊
儒家王道政治秩序的構建及其遇到的困境——以“管仲之器小哉”的詮釋為例
《春秋公羊傳》的內涵和歷史文化價值
中國哲學的興起與《周易》之製作
墨子的時空觀研究
外圓內方、剛柔相濟——試論《周易》塑造的理想人格模式
《呂氏春秋》結構體系辨析
鄭玄以《易》箋《詩》新考
漢代的卦氣說
王弼玄學與陽明心學“一個世界”的共通性
論道教的全球化
從吠檀多到儒家心學
“統合儒釋,宣滌疑滯”——以柳宗元為個案的儒、釋觀的考察
唐宋間“孟子升格運動”考論
宋明理學對自然秩序與道德價值的思考——以張載為中心
原始反終——對周敦頤《太極圖》意義的一種闡述
從朱子與陽明兩家之《大學》疏解看中國的解釋學
朱子心論及其對先秦儒學性情論的創造性重建
略論朱熹“敬論”
心之全德”——朱子對“仁”範疇的價值提升
朱熹對“慎獨”的誤讀及其在經學詮釋中的意義
朱熹的《周易》觀
善與至善:論朱子對《大學》闡釋的一個向度
物?勢?人——葉適哲學思想研究
論呂祖謙的歷史哲學
呂祖謙對老莊思想的兼容與改造
宋儒境界系統解析
祭天儀式之“理論”
從明儒的“號”:山、水、川、谷看“心性之學”
氣本論與心學的格物之爭——記羅欽順與王陽明的兩封通信
易哲學發展史之一嬗變——陸王心學的易哲學思想探析
王夫之的中醫學思想及其哲學意義
李栗谷的“人心道心”說
李晃對程朱“主敬”思想的揚棄
論愚潭的主理論哲學思想
“中國哲學”在東京大學的晚近演變——日本人文教育改革一瞥
略論近代中國的大同思潮
李大釗對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最早寶貴貢獻——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至善與圓善——論牟宗三對康德三個公設的消解
道德感與中國文化的現代化——以牟宗三與海德格爾的爭執為中心
大同思想與理想社會——以康有為的大同思想為中心
別具特色的思想家評傳——讀《呂祖謙評傳》
三、採訪與傳略
執教半世紀桃李遍五洲——記復旦大學潘富恩教授
潘富恩:培養了36位博士的導師
誨人不倦的哲學導師
潘富恩傳略
祝潘富恩教授八十華誕賀詩二首
為潘富恩教授仁者壽
助人的優秀風範——與潘富恩教授交往的回顧
仁者潘公
亦師亦友卅余載——恭賀潘富恩教授八十華誕
恭祝潘富恩先生八十華誕
中國哲學及其使命——為祝賀潘富恩教授八十華誕作
潘富恩教授與《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
道德文章為人師表——賀潘師富恩先生八十壽辰
仙風道骨潤物無聲——獻給恩師潘富恩先生80華誕
敬賀恩師潘夫子八秩華誕
二、中國哲學研究
關於繼承優良道德文化傳統的幾個問題
論中國佛教的曲折發展及其現代意義——以儒佛道三教關係為視角
思想史的界定與門徑——以兩部學案為例
問樂——儒道兩家關於幸福的觀念
儒家“中道”哲學的豐富內涵及其現實意義
中庸、沖和、太和——論“致中和”的思維方式的哲學基礎
孔門對《周易》的解讀
孔子的心性學說結構
論《莊子》“物無貴賤”說之雙重意蘊
儒家王道政治秩序的構建及其遇到的困境——以“管仲之器小哉”的詮釋為例
《春秋公羊傳》的內涵和歷史文化價值
中國哲學的興起與《周易》之製作
墨子的時空觀研究
外圓內方、剛柔相濟——試論《周易》塑造的理想人格模式
《呂氏春秋》結構體系辨析
鄭玄以《易》箋《詩》新考
漢代的卦氣說
王弼玄學與陽明心學“一個世界”的共通性
論道教的全球化
從吠檀多到儒家心學
“統合儒釋,宣滌疑滯”——以柳宗元為個案的儒、釋觀的考察
唐宋間“孟子升格運動”考論
宋明理學對自然秩序與道德價值的思考——以張載為中心
原始反終——對周敦頤《太極圖》意義的一種闡述
從朱子與陽明兩家之《大學》疏解看中國的解釋學
朱子心論及其對先秦儒學性情論的創造性重建
略論朱熹“敬論”
心之全德”——朱子對“仁”範疇的價值提升
朱熹對“慎獨”的誤讀及其在經學詮釋中的意義
朱熹的《周易》觀
善與至善:論朱子對《大學》闡釋的一個向度
物?勢?人——葉適哲學思想研究
論呂祖謙的歷史哲學
呂祖謙對老莊思想的兼容與改造
宋儒境界系統解析
祭天儀式之“理論”
從明儒的“號”:山、水、川、谷看“心性之學”
氣本論與心學的格物之爭——記羅欽順與王陽明的兩封通信
易哲學發展史之一嬗變——陸王心學的易哲學思想探析
王夫之的中醫學思想及其哲學意義
李栗谷的“人心道心”說
李晃對程朱“主敬”思想的揚棄
論愚潭的主理論哲學思想
“中國哲學”在東京大學的晚近演變——日本人文教育改革一瞥
略論近代中國的大同思潮
李大釗對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最早寶貴貢獻——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至善與圓善——論牟宗三對康德三個公設的消解
道德感與中國文化的現代化——以牟宗三與海德格爾的爭執為中心
大同思想與理想社會——以康有為的大同思想為中心
別具特色的思想家評傳——讀《呂祖謙評傳》
三、採訪與傳略
執教半世紀桃李遍五洲——記復旦大學潘富恩教授
潘富恩:培養了36位博士的導師
誨人不倦的哲學導師
潘富恩傳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