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禎

潘家禎現任c,“化工過程機械”專業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機械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一屆,2001-2005,第二屆,2006-2010)。2000年至2001年曾任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2001年至2004年兼任華東理工大學圖書館館長,2005-2006年任機械工程學院學位委員會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家禎
  • 外文名:Pan Jiazhen
  • 國籍:中國
  • 職業: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華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專業
  • 性別:男
人物簡介,社會兼職,獲得榮譽,研究方向,獲獎成果,代表性論著,

人物簡介

潘家禎於1967年畢業於華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專業。大學畢業後去安徽城西湖軍墾農場勞動鍛鍊。1970年5月分配去廣西柳州製藥廠工作。
1979年考回母校化工機械專業攻讀研究生。1982年10月獲工學碩士學位。1985年6月獲化工過程機械專業工學博士學位。留校任教。
潘家禎於1989年8月~1991年7月接受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資助,赴康乃爾大學航空機械系注塑成型研究組進行訪問研究。研製測量注塑成型中塑膠壓力體積溫度(PVT)變化關係的設備。
1991年8月~1993年8月,他又獲英國皇家學會王寬誠獎學金,赴英國謝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結構整體性研究所進行聲學顯微鏡在金屬疲勞中的套用。
1993年9月回國。回國後,在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的資助下,完成了“顯微疲勞試驗方法與顯微疲勞試驗裝置”,於1996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社會兼職

潘家禎在校外有如下一些學術兼職:
(1) 教育部機械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中國化工學會理事;
(3)中國化工學會化工機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4)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壓力容器學會理事;
(5)上海市力學會理事;
(6)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理事;
(7)《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編委;
(8)《石油化工設備》編委;
(9)《化工機械》編委;
(10)《化工設備與防腐蝕》編委;
(11)《實驗力學》副主編;
(12) 同濟大學固體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13) 上海氯鹼公司機械公司兼職副總(2003-04,2005-06);
(14) 國家經貿委國際招標專家,參加國務院重大項目(總投資40億元的上海氯鹼) 9大系列設備國際招標。

獲得榮譽

潘家禎於1994年10月獲國務院特殊津貼。於2004年9月獲上海市育才獎。2006年11月獲寶鋼優秀教師獎。他還於2000年12月,獲立達獎教金。2000年及2004年被評為華東理工大學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

研究方向

多年來,潘家禎形成了幾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1) 球形微丸造粒研究。開發的球形微丸造粒機於2002年3月獲“第十二屆全國星火杯發明競賽一等獎”。2002年10月獲上海市優秀髮明競賽一等獎。2003年3月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已經在全國十幾個省市的藥學院校、藥物研究所和大型醫藥企業得到套用。
(2) 超高壓超臨界超細粉碎技術。獲教育部重點研究課題資助,及上海市納米基金資助。該課題把超高壓技術、超臨界流體技術和撞擊流技術結合在一起開發的高新技術。該技術已申報發明專利。
(3) 實驗流體力學和計算流體力學。採用雷射粒子測速的原理(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建立了一套採用雷射片光源的攪拌流場顯示裝置,能夠清晰地顯示攪拌釜內的流場。
(4) 細觀力學研究。研究開發了在顯微鏡下進行疲勞實驗的方法和設備,能夠在金相級水平上、在微米量級上進行精細的疲勞實驗,觀察其疲勞擴展的全過程。

獲獎成果

(1) “顯微疲勞試驗方法與顯微疲勞試驗裝置”,於1996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2) 球形微丸造粒機於2002年3月獲“第十二屆全國星火杯發明競賽一等獎”。
(3) 球形微丸造粒機於2002年10月獲上海市優秀髮明競賽一等獎。
(4) 球形微丸造粒機於2003年3月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代表性論著

潘家禎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八十餘篇學術論文。
他主編出版了:
(1)“壓力容器材料實用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年7月121萬字)
(2)“科技文獻檢索手冊”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年1月121萬字)
(3)“化工機械工程手冊”,擔任“第二部分化工機械材料”的主編。
(4)“實用五金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年)。
潘家禎作為教育部機械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在近年來進行了如下的教改工作:
(1) 主持了教指委委派的“過稱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的調研和撰寫;(2003-2004);(2) 主持了“全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雙語教學研討會”,在會上作了“對雙語教學的理解和思考”的主題報告和“雙語教學緒言”的示範教學;(2003.4)
(3) 主持了“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擴大會議,討論專業規範的制定。(2003年10月)(4) 參加了石油大學(東營)舉辦的本專業實踐教學研討會,在會上作了“歷史的啟迪與科學的責任”的報告。(2004年11月)
(5) 參加了天津大學舉辦的本專業多媒體教學研討會,在會上作了“怎樣製作好的Power Point?”的講座。(2004年5月)
(6) 應邀參加了江蘇工業大學的校慶,為該專業同學作了“歷史的啟迪與科學的責任”的報告。(2003年11月)
(6) 在機械學院組織了教學研討會,作了“迎接新世紀挑戰的高等教育”的報告。(2000年5月)
(7) 對專業各校教學計畫進行了調研,編制了“各校教學計畫比較”。(2000年5月)
(8) 系統調研並下載了麻省理工學院本科生教學計畫(MI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美國工程教育評價標準(Accreditation Policy and Procedure Manual---Engineering Accreditation Commission,2002-2003)(2004年)
(9) 調研並下載了世界科學大會關於科學道德問題的有關資料(Status of the World Commission on the Ethic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2004年)
(10) 已多次給機械學院研究生、本科生及應邀為全校博士生作了“歷史的啟迪與科學的責任”的報告。(2001-2005年)
(11) 多次為研究生和本科生作了創新報告:培養創新能力的一些想法(2004年9月),大學永遠年輕(2005年1月),過程裝備的新天地(2005年4月)
(12) 在2004年12月在我校舉行的“化工過程機械專業研究生教學研討會”上作了“關於本專業研究生教學的一些想法”的發言。(2004年12月)
(13) 撰寫了一篇教學論文“深入思考高等教育的作用和任務―談談對轉變教育理念的再認識”。(2005年4月)(已投化工高等教育)
(14) 潘家禎:“雙語教學的內涵及其思考”,化工高等教育,2003年第3期,48-5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