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紙本,設色,縱224厘米,橫105厘米,收藏於潘天壽紀念館。
看潘天壽的作品,無論是鴻幅巨製,還是冊頁斗方,哪怕只是巴掌大的一幅小品,無不充斥著一股凜然的剛陽之氣。那雄渾與博大、恢弘與壯美,代表的正是我們的民族精神。用項羽《垓下歌》作為此文標題,熟識潘天壽藝術造詣與生平經歷的同道中人,該有會心一嘆。
潘天壽有一枚閒章為“一味霸悍”。自揄耶,自噱耶,無關緊要,它體現了一種創作理念。“霸悍”雖不盡屬褒義,但也不是能夠輕易做到的,它不僅需要超人的才幹,更需要超人的膽魄。從清代高其佩以後,能夠把指畫藝術再度升華的只有潘天壽。從整體藝術造詣而論,潘天壽已經超過了高其佩,從而也將指畫藝術上升到了一個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潘天壽的這幅《小憩》圖,與其說這幅畫是用墨色勾染而成,倒不如說是用鋼汁澆鑄的。畫幅上部的兩隻禿鷲,仿佛剛從萬里碧空搏擊歸來,正在巨大的山崖上小憩。前面的一隻顏色黝黑,如同一尊鋼鐵塑像;後面的一隻渾身上下水墨淋漓,顯得格外輕靈。兩者顏色一深一淺,體態一重一輕,對比鮮明。這些變化的處理,凸現了體積感、分量感,使得兩隻禿騭的形象豐滿起來,從而顯得神采飛揚。禿鷲身下的巨石,勾勒簡括,渾厚、古樸、蒼重。除了點綴些青草蒼苔,並沒有過多的雕飾,這或許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大璞不雕”的含義。巨石、禿鷲渾然一體,一股雄強豪邁的氣勢直衝而來,給觀者一種震撼。
在這種半生不熟的宣紙上作指畫是有相當難度的。水分過多容易涸漫,表現不出應有的力度;過於乾澀又容易使線條幹枯,缺少應有的變化。作品中用線條勾勒出的巨石是何等的穩重,底部的重墨與上面的黑鷲呼應,再經過赭石的暈染更顯蒼古。如此力道,非一朝一夕之功。
此畫的款識為:“小憩。甲午中秋後二日。老禿壽者指墨。”是以藏款的形式將兩個隸書大字與一行書小款題寫在山石上。因為畫面中的空白之處可看作是天空,同樣是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這樣的題款方式既不破壞畫面的空白,又彌補了山石的空洞,使畫面層次感更豐富,可謂是一舉兩得,新穎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