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大道

潘大道 (1888~1927)。法學家。字力山。重慶市開縣臨江鎮人。早年留學日本,考入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並師從章太炎學習經史子學。其間加入同盟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大道
  • 出生日期:1888年
  • 逝世日期:1927年
  • 職業:法學家
生平事跡,詳細資訊,

生平事跡

1911年回國,參加清政府學部考試。四川當局聘其為四川省法政專門學校教授。途至萬縣,策動巡防左軍管帶劉秉章反正。
1912年4月,任成都法制局局長,參與創辦共和大學。共和大學解散後,離蓉去滬,常為《雅言》、《大中華》、《甲寅》等雜誌撰稿。
1917年秋,回四川任省政府秘書長,同年被選為國會議員。不久任四川省政務廳廳長,並曾一度代理省長。
1918年春,任北京大學教授。
1919年冬留學美國,專攻政治。
1922年回國,被選為國會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1923年,反對曹錕賄選總統,被迫離京去滬。曹錕倒台後,回京為律師,併兼任北京法政專門學校教務長。
1926年段祺瑞製造迫害學生的三一八慘案後,受學生委託擔任律師。
1926年夏,舉家赴滬就任上海法科大學校長。
1927年創辦《黨論旬刊》。
1927年10月14日9時,被特務暗殺,不及救治而逝。

詳細資訊

1912年4月,四川省成渝兩軍政府合併後,潘大道去成都任法制局長。後因袁世凱派走卒胡景伊入川主政,潘即辭職,致力協助國民黨駐川負責人董修武(特生)創辦共和大學。二次革命失敗,共和大學被迫令解散。
1913年8月,董、潘均遭嚴密監視,乃倉卒離開成都去上海,董在川北太和鎮被胡派人抓回成都囚禁,潘以計免,轉道去滬。潘大道在上海常為《雅言》、《大中華》、《甲寅》等雜誌撰稿,是當時有名的專欄作者。
1917年秋,張瀾任四川省長,電邀潘大道回川任省府秘書。同年,國會(參議院)恢復,改選三分之一的議員(參議員),潘由四川省議會選出為國會議員。不久,潘改任省政務廳長,並曾一度代理省長職務。1918年春,張瀾離川後,潘亦去北京任北京大學教授。
1919年冬,潘又去美國留學,專攻政治。
1922年國會再次恢復,潘始回國出席國會,被選為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1923年,潘大道南北奔走,聯絡議員,極力反對曹錕賄選總統,大會講演口若懸河,音響如鐘,理正辭嚴,言論激烈,聽者皆服。因此尤為曹錕所恨,繼被迫害離京去滬。曹錕倒台後,潘再回北京,同時兼任北京法政專門學校教務長,並執行律師職務。
1926年段祺瑞屠殺學生的“3·18”慘案發生後,潘大道受學生委託擔任律師,他不畏北洋政府的反動壓力,在法庭上控告執政府罪行,慷慨陳詞,有理有據,當時輿論均讚賞潘的正直和辯才。 潘大道投身民主革命十數年,顛沛奔波於國內和海外,但見革命成果被篡奪,軍閥混戰不休,北京政局日益混亂,不可能在北洋政府統治下做出利國利民的事。適逢上海法科大學邀請他擔任校長
1926年夏舉家赴滬就任,並宣稱此後不再從政,一心進行學術研究,以啟迪民志,宣傳法制理論為事。他全力整理校務,並親自擔任《憲法》和《社會思想史》二科的教學任務。他精通中外學問,善於演講,又有很多新創見、新理論,最受學生歡迎。
1927年蔣介石定都南京,潘主持創辦《黨論旬刊》,意圖以輿論指導社會,監督政府,實現其法制理想。暑期又接受南京“政治工作人員養成所”聘請,講授《政治概論》等課程。
1927年10月14日9時,潘大道到蒲柏路上海法科大學上班,在校門右側被特務暗殺,槍彈擊中左太陽穴,貫後腦出,不及救治而逝。後由深鈞儒等蒐集潘著作,編成《力山遺集》
1932年出版傳世。 註:資料來源:1《力山遺集》上海大東書局1932年版 2《下川東夔綏各屬光復紀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