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伯鷹文存之3:北平行

潘伯鷹文存之3:北平行

《潘伯鷹文存之3:北平行》是2013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伯鷹。

基本介紹

  • 書名:潘伯鷹文存之3:北平行
  • 作者:潘伯鷹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8月1日
  • 頁數:91 頁
  • 開本:32 開
  • ISBN:9787532639700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潘伯鷹先生於1949年2月作為“和談”秘書長隨和談代表團,由港飛往北平,在和談的忙裡偷閒所寫北平風情的文字,其中也有其對早年在北平生活過的風物回憶。
《潘伯鷹文存》為潘伯鷹的家人收藏的潘伯鷹尚未結集出版過的作品,大部分為許伯建在潘伯鷹去世後替他收集、整理而成,這些都是當年發表在上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國內報刊,以及潘伯鷹夫人張荷君收集、複印的在海外報刊發表隨筆文字,大概不下數十萬字。內容有記事記人,有談文論藝的以及書畫欣賞等。這批未面世的史料價值極其珍貴,其中部分由上海辭書出版社整理出版為五卷本的《潘伯鷹文存》,包括《小滄桑記》、《藝海夕嘗錄》、《北平行》、《冥行者獨語》、《中國書法簡論》。

圖書目錄

寫在前面的話/1
團城與北海之游/1
北平行·序言/8
北平行·意外的驚奇/10
北平行·在候機室內/12
北平行·飛。飛!飛!/14
北平行·空中賦詩(上)/16
北平行·空中賦詩(下)/18
北平行·在青島的逗留/20
北平行·在青島的逗留/22
北平行·在青島的逗留/24
北平行·在青島的逗留/26
北平行·在青島的逗留/28
北平行·在青島的逗留/30
北平行·在青島的逗留/32
北平行·濃重的北方本色/34
北平行·風景不殊/36
北平行·第一賓館/38
北平行·到了六國飯店/40
北平行·到了六國飯店/42
北平行·到了六國飯店/44
北平行·葉徐之宴/46
北平行·葉徐之宴/48
北平行·謁受業師吳北江先生/50
北平行·謁受業師吳北江先生/52
北平行·章士釗先生北行詩/54
北平行·故舊的會晤/56
北平行·故舊的會晤/58
北平行·故舊的會晤/60
憶北京雙十節燈彩/62
花炮與煙火(北痕之一)/65
廠甸(北痕之二)/68
北平憶語(一)/71
北平憶語(二)/73
北平憶語(三)/76
南紙店趣味——北平憶語(四)/79
北平憶語(五)/82
且今且古成一軍/86

作者簡介

潘伯鷹(1904--1966),安徽懷寧人。字伯鷹,號鳧公、有發翁、卻曲翁,別署孤雲。早年從吳闓生學習經史文詞。民國間私淑著名學者章士釗。建國後任教同濟大學和上海音樂學院,在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和鑑定名家謝稚柳共事。因得陳毅賞擢,在上海市政府任參事,與學者書家沈尹默等共同籌創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後潛心考據、義理之學,研究古代哲學、佛學、文學等。抗日戰爭爆發後,應竺可楨聘請,任浙江大學教授,又去江西、廣西講學。1939年夏,在四川籌設復性書院任院長兼主講。抗戰勝利後回杭。1953年任浙江文史館館長。1964年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是第二、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會特邀代表。

後記

如今這世上,無論是東風西風或者北風南風,刮什麼樣的風似乎都可以無關緊要,唯有一道風,看來會不停地刮下去——懷舊的風,似乎從開始的那刻起,就一直在不停地刮著,雖說這股風颳得少了點東風的勁頭,西風的淒清,北風的嘯裂和南風的溫柔,但卻自有它的綿長不絕。懷舊的風,吹過的恐怕也就是那些未能親歷,卻是可以有所體驗的蒼涼與溫情吧。
說的也是。其實,我還算不上到了足以懷舊的時刻,只是略微有點年紀,有點自己的經歷而已。當然,這樣的人生經歷,與祖父當年的這個年紀相比,大抵還是差了許多!想想他老人家在這個年紀之時,便已名動京華,天下皆知,一代名流,兼有詩人、學者、書法和書畫藝術鑑賞大家的種種文化身份,往來無白丁,談笑皆鴻儒。
當然,在他很年輕的時候,也就是以“鳧公”之名為文那刻,他還是一個頗有水準的小說家。二十四歲那年,他老人家憑藉在天津《大公報》連載的這部長篇小說《人海微瀾》,風靡平津,聲名鵲起,一時贏得多少青年學子眼淚,頗有後世“言情小說之後”的瓊瑤阿姨之盛況,只是鳧公的小說,不僅言男女之情愛,更多的是道出了當時的世情險惡、人情弔詭的種種“微瀾”起處,難怪當年著名詩人學者吳宓都不吝讚辭,以“曹雪芹、沙克雷”相比擬,併入其編選的《文學與人生》(1937—1938)課程應讀書目之中,作為當年大學生的必讀之書。可以想見,他老人家的才情天資如何的高蹈,於文藝一道如何的深入了。
我生亦晚,三歲之際,祖父便因肝病離世了。受他老人家親炙的時間不算多,大抵老人家對我這孫子亦有所望吧,故在他耳順之年,欣然為我起大名曰“仲武”。長大讀了些書,知道中國文字的種種意思所指,“武,步也。”老人家大概也有一份讓我隨其之後,走文藝之道的期許吧。說來也算是冥冥中定數,我也確實走上了文藝這條不歸之路,而且是潘家後輩中唯一的一個還在吃文藝飯的,只是我沒能走上他老人家一生鐘愛的中國書畫藝術,而是成了一個往來中美之間的職業油畫家。雖然小時候,自己也接觸到不少中國書畫作品,至今還記得和妹妹拿著張大千所繪的山水扇面打鬧的情景,甚至也學過一段時間的中國畫,但終究還是去學了契合自己性情的西洋油畫,直到今天。
祖父在二十四歲的時候,寫出了名動一時的小說,我二十四歲的時候,只是畫出了入選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國際和平年”美術作品展和上海首屆青年美術大展並獲佳作獎的作品《紅十字》。雖然這幅作品也很快被刊載在全國發行的《新華文摘》上,在國內油畫界稍稍露了頭角之後,我便只身前往大洋彼岸的美國遊學去了。
去國多年,什麼風都被吹過,只是它們都僅僅在我這裡打了幾個旋,便離身而去,惟有始於祖父身上的這道文藝的風,卻始終盤旋不去,甚至常常吹得我心動、心疼不已,由不得我棄筆從商或從事其他的什麼,只能靠手中的這支油畫筆,隨著祖父所遺傳給自己的文藝的風和性情,迎風而立。
……

序言

《潘伯鷹文存》(共五冊)終於行將問世,這套匯集了潘伯鷹先生生前未曾結集出版以及其他散佚於昔日報刊的文字作品集的出版,對廣大關心和喜愛潘伯鷹詩書藝術的讀者以及中國文化學術界來說,不言而喻,無疑是一件可喜可賀的重要的文化事件。
潘伯鷹先生是中國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和書畫藝術鑑賞大家,其一生著述豐富,除了在70年前(1937年)民國時代出版過長篇小說《人海微瀾》及《隱刑》、《生還》、《稚瑩》、《殘羽》和《蹇安五記》等結集的文學作品外,1949年後還出版有《南北朝文選》、《黃庭堅詩選》、《中國書法簡論》及近年來出版的《玄隱廬詩》等,但潘伯鷹先生勤於筆耕,尚有大量散佚於報刊的文字,如有記人記事的,如寫北平(北京)風情的;有寫上海文人的,也有談書畫鑑賞的諸多文字,卻未結集出版。這些文字,隨著歲月的流淌,漸漸被淹沒於歷史深處。但很值得慶幸的是,潘伯鷹先生這些文字的生前剪報資料,多多少少少,還是被其家人後代保存了下來了。
記得大約兩年前那個初秋午後,我去小潘(潘伯鷹先生嫡孫、知名旅美油畫家潘仲武)在虹口那間臨河的油畫工作室,與他一起喝茶、聊天,談論他的現代經典油畫創作。我眺望著窗外秋陽下粼粼耀亮的河面,談及他正著手準備創作的當代都市女性系列油畫作品《海上·花事》時,說到了中國文人常常懷存的悲憫情懷,順便又問起了他祖父潘伯鷹先生當年所留下的著作和那些可能散逸的文字的事。
其實,這些事此前我也曾問過他。我到並不為其他所想,只因為心中對那些被潮流漸漸湮沒、卻實在正是有思想、有人格魅力的老輩文化人發生的興趣和敬仰罷了。這些老輩文化人留下的著作文字,何嘗不是我們在這個匆忙、慌亂時代生活的後輩們所需要的文脈承載與文化發揚呢?!潘伯鷹先生實實在在就是那些老輩文人中的佼佼者之一,作為中國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和書畫藝術鑑賞大家,因為過世較早(1966年5月在上海因病去世,終年63歲),卻不太為現在的後輩們所知曉。
隨著傳統中國書畫藝術的復興,以及近年來開始的打撈“民國文化”現象的發生,被譽為“海派十大書法家之一的”書法集《海派代表書法家系列作品集·潘伯鷹》和潘伯鷹詩集《玄隱廬詩》先後出版了,然而當下的讀者卻未必真正能了解,並知曉他的許多文章和學術思想,尤其是通過他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所留下的那些性情文字,可以著實感知他們這一輩文人的文採風流與跌宕人生的事跡。
工作室的空氣中,充滿了油畫顏料味,窗外的河水漸漸上漲了,河面反射的光芒也越來越強烈。小潘忽然說道,他胞妹潘敏那裡好像還有些當年從祖父膠州路寓所獲得的文本資料,不知道現在還在不在。他去國數十年了,有些事大多都忘了,但有些事好像就在昨天。記憶是不是靠得住,也許冥冥中自有它的定數吧。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