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陂河鎮(潑河鎮)

潑陂河鎮

潑河鎮一般指本詞條

潑陂河鎮,隸屬於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地處光山縣南部,東與磚橋鎮、涼亭鄉相連,南與新縣滸灣鄉接壤,西瀕潑陂河與晏河鄉相望,北與槐店鄉為鄰。區域面積142.1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65521人。

明清至民國二十年(1931年),分屬清流、仙居、寨河三里。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光山縣第六區。1949年6月,置潑陂河管理區。1958年8月,成立公社。1983年3月,置潑陂河鄉。1985年10月,撤鄉建鎮。截至2020年6月,潑陂河鎮下轄1個社區和23個行政村。

2018年,潑陂河鎮有工業企業22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6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潑陂河鎮
  • 外文名:Over the river town,
  • 別名:南朔州 、齊坂城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
  • 地理位置:光山縣南部
  • 面積:142.1 km
  • 下轄地區:紫雲街1號
  • 政府駐地:1個社區和23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376
  • 郵政區碼:465426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潑河水庫永濟橋、鐘鼓樓親子樂園、袁灣水庫
  • 車牌代碼:豫S
  • 人口:65521人(2018年戶籍人口)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業,金融,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地名由來,文物古蹟,

歷史沿革

明清至民國二十年(1931年),分屬清流、仙居、寨河三里。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光山縣第六區。
1949年6月,置潑陂河管理區。
1958年8月,成立公社。
1983年3月,置潑陂河鄉。
1985年10月,撤鄉建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潑陂河鎮轄潑陂河1個居民委員會,王圍孜、耶圍孜、蔡圍孜、趙畈、楊螃、蔡灣、雀村、椿樹店、黃大塘、劉崗、何爾沖、黃塗灣、黃老灣、羅窪、新建、東嶽寺、田窪、新街、劉田、徐坪、曾圍孜、李崗、孫圍孜23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4個居民小組、40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潑陂河鎮下轄1個社區和2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潑陂河居民委員會紫雲街1號。
潑河街道社區
蔡塆村
黃凃塆村
新街村
王圍孜村
雀村店村
黃老塆村
劉田村
鄔圍孜村
椿樹店村
羅窪村
徐坪村
蔡圍孜村
黃大塘村
新建村
曾圍孜村
趙畈村
劉崗村
東嶽寺村
南李崗村
楊塝村
何耳沖村
田窪村
孫圍孜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潑陂河鎮地處光山縣南部,東與磚橋鎮、涼亭鄉相連,南與新縣滸灣鄉接壤,西瀕潑陂河與晏河鄉相望,北與槐店鄉為鄰。區域面積142.1平方千米。
潑陂河鎮

地形地貌

潑陂河鎮地處大別山區,地勢從東南向西北逐漸傾斜,地形為丘陵向平原過渡地帶,地形呈斜長四邊形。境內最高點位於獐鹿山,海拔236.5米;最低點位於蔡圍孜村王店,海拔高度57.7米。

氣候

潑陂河鎮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

水文

潑陂河鎮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主要有潑陂河、塔沙河,境內最大河為潑陂河,從南至北流經境內蔡圍孜村,境內長15千米。

自然資源

潑陂河鎮境內盛產氟石,在徐坪村境內有含金量較高的小型礦藏。

人口

2011年末,潑陂河鎮轄區總人口6032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977人,城鎮化率19.9%,另有流動人口20334人。總人口中,男性31789人,占52.7%;女性28533人,占47.3%;14歲以下18579人,占30.8%;15~64歲36374人,占60.3%;65歲以上5369人,占8.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0313人,占99.99%;有壯、土家、黎3個少數民族,共9人,占0.01%。2011年,人口出生率11.2‰,人口死亡率6.4‰,人口自然增長率4.8‰。
2017年,潑陂河鎮常住人口54250人。
截至2018年末,潑陂河鎮戶籍人口6552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潑陂河鎮全鎮生產總值實現7.9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2億元,較上年增長28%;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實現1.4億元、2.3億元和2.3億元,分別增長5%、20.3%和17.9%。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591元。2011年,財政總收入615.2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53.7萬元。
2018年,潑陂河鎮有工業企業22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6個。

農業

潑陂河鎮有農業耕地面積5.3萬畝,人均0.9畝,林地面積3.1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3.5億元,比上年增長22%,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6%。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4萬噸,人均539千克,其中水稻29060噸、小麥4600噸。經濟作物主要以棉花、芝麻、花生、茶葉等為主。2011年,棉花種植面積1.0萬畝,芝麻種植面積5100畝、花生種植面積8250畝,茶葉種植面積為8505畝,其中“東嶽銀茸”“潑河名眉”為省級名茶。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畜牧業總產值12443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5.6%。森林覆蓋率達到30%。

工業

潑陂河鎮工業是糧油加工、食品加工、農業機械生產、建築建材的工業生產基地,已形成以糧油精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末,中小型企業3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工業總產值達9億元,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3%。實現利潤3090萬元,增長28.9%。

商業

2011年末,潑陂河鎮有商業網點1500個,從業人員3870人,商貿成交額達2.8億元。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億元,比上年增長31.2%,是光山縣南部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物資周轉中心。

金融

2011年,潑陂河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5.6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各項貸款餘額3億元,比上年增長12%。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潑陂河鎮有幼稚園6所,在校幼兒964人,專任老師67人;國小15所,在校學生6122人,專任老師23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8%;國中3所,在校生2895人,10個教學點;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6%,小升初升學率95%,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高中1所,在校學生420人,專任老師52人,2011年,教育經費達3070.4萬元。

文化事業

1965年3月,潑陂河鎮設立廣播電視轉播台。2011年末,有線電視15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40%。
2011年末,潑陂河鎮有文化事業發展中心1個,建築面積400平方米,農家書屋17個、文化大院18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潑陂河鎮有中心衛生院1家,村標準化衛生室23所。專業衛生人員60人。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6.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8.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6萬人,參合率92.5%。

社會保障

2011年,潑陂河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5戶,人數213人,支出46萬元,比上年增長7.9%,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長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50戶,人數2475人,支出213.8萬元,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23人,支出49.9萬元,比上年增長7.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72人,支出35.9萬元,比上年增長8.5%;農村醫療救助3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475人次,共支出7425元,比上年增長9.8%;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95人,傷殘人員1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2.9萬元,比上年增長12%。全鎮敬老院4所,床位240張,社區服務設施1個,社區服務站1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5267人,參保率92%。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97%。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800人,參保率23%。全年享受工傷保險532人,比上年增加137人,參加失業保險439人,比上年增加203人,參加生育保險583人,比上年增加286人,全年共有634人次享受生育保險待遇。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潑陂河鎮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98.2%;2011年末,電信服務網點3家,固定電話用戶301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86.7%;行動電話用戶2700戶,行動電話用戶普及率為97.6%;光纜線路總長達16.7千米。寬頻接入用戶1100戶。
  • 能源
2011年末,潑陂河鎮有高壓輸電線路6條,總長度230千米,年供電量3100萬千瓦時,其中工業供電量980萬千瓦時、農業供電量20萬千瓦時。
  • 給排水
2011年末,潑陂河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排水管道10千米,自來水普及率85%。
  • 供電
2011年末,潑陂河鎮鎮區有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綜合電壓合格率100%,供電可靠率99%。
  • 燃氣
2011年末,潑陂河鎮鎮區有供氣站1個,煤氣用戶5200戶,燃氣普及率為80%。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潑陂河鎮鎮區園林綠地面積0.4公頃,其中公共綠地面積0.3公頃,綠化覆蓋率15%,人均綠地0.5平方米。

交通運輸

潑陂河鎮境內有京九鐵路過境,境內長14.5千米,大廣高速公路境內長37.3千米,設有潑陂河鎮、五里墩出口。213省道穿境而過,境內長12.7千米。有縣鄉公路2條,總長21千米。村公路已達300多千米。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11千米;橋樑3座,總長度1.2千米。2011年末,鎮區汽車客運站1座,汽車40輛,年客運量146萬人次。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清乾隆時鎮坐落在河岸,河水湍急如潑,因而得名。

文物古蹟

  • 永濟橋
永濟橋,始建於明朝天啟年間(1621~1627年),是河南省最長的古代石拱橋。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潑陂河鎮(潑河鎮)
永濟橋
  • 明清街
明清街位於潑陂河鎮區老街,南北長2000餘米,是一條保存較好的明清商業街,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王樹聲舊居
王樹聲舊居位於潑陂河鎮街道原強豫中學內,現有房屋10間,磚木結構,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