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河鎮

潁河鎮

潁河鎮,由當代著名兄弟作家孫方友、墨白在他們的小說中虛構、創造出來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潁河鎮
  • 概念:小說中虛構、創造出來的地名
  • 作者:兄弟作家孫方友、墨白
  • 出生地:河南省淮陽縣新站鎮
  • 出生日期:1950年
一:基本信息,二:孫方友著作及其影響,三:墨白著作及其影響,四:關於“潁河鎮”的評論,

一:基本信息

1:孫方友簡介
孫方友,男,1950年生,河南淮陽縣新站鎮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南文學院專業作家。
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已發表、出版長篇小說四部,中短篇小說集二十四部,電視劇近百集,計600多萬字。代表作有《虛幻構成》、《謊釋》、“陳州筆記”系列、“小鎮人物”系列;電視劇《鬼谷子》、《工錢》、《衙門口》等,作品曾獲“飛天獎”、河南省文藝成果特等獎、河南五個一工程獎,以及《鴨綠江》、《福建文學》、《章回小說》、首屆金麻雀獎、首屆吳承恩獎等報刊文學獎70餘次。有50多篇作品被譯成英、法、日、俄、捷克、土耳其等文字。
2:墨白簡介
墨白,本名孫郁,先鋒小說家,劇作家。1956年農曆十月初十出生於河南省淮陽縣新站鎮。務農多年,並從事過裝卸、搬動、長途運輸、燒石灰、打石頭,油漆等各種工作。1978年考入淮陽師範藝術專業學習繪畫;1980年畢業後在鄉村國小任教十一年。1992年調入周口地區文聯《潁水》雜誌社任文學編輯,1998年調入河南省文學院專業創作。1984年開始在《收穫》《鐘山》《花城》《大家》《人民文學》《山花》《十月》《上海文學》等刊開始發表作品,其中短篇小說《失蹤》、《灰色時光》、《街道》、《夏日往事》、《秋日輝煌》、《某種自殺的方法》、《最後一節車廂》、《陽光下的海攤》、《一個做夢的人》等一百多篇;近百篇;中篇小說《黑房間》《告密者》《討債者》《風車》《白色病室》《光榮院》等四十餘部;出版長篇小說《夢遊症患者》《映在鏡子裡的時光》《裸奔的年代》等六部;隨筆《〈洛麗塔〉的靈與肉》、《三個內容相關的夢境》、《博爾赫斯的宮殿》、訪談錄《有一個叫潁河鎮的地方》、《以夢境顛覆現實》等七十餘篇;出版中短小說集《孤獨者》《油菜花飄香的季節》《愛情的面孔》《重訪錦城》《事實真相》《懷念擁有陽光的日子》《墨白作品精選》《霍亂》等多種;創作電視劇、電影《船家現代情仇錄》《特警110》《特案A組》《當家人》《家園》《天河之戀》等多部;總計七百多萬字。作品被譯成英文、俄文、日文等、曾獲第25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中篇獎、第25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編劇獎;

二:孫方友著作及其影響

1:孫方友著作目錄
長篇小說
《鬼谷子》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2-9
《衙門口》 北京現代出版社 2003-6
《女匪》 《長江文藝·長篇小說》 2008春季卷
《樂神葛天》 中國工人出版社 2010年9月
中短篇小說集
《女匪》 廣西民族出版社 1991-4
《刺客》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1
《孫方友小說選》 湖南文藝出版社 1997-3
《水妓》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1-4
《貪獸》 民眾出版社 2004-7
《虛幻構成》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5-1
《女票》 花山文藝出版社 2005-9
《美人展》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6-4
《各色人等》 民眾出版社 2007-6
《冷麵殺手》 吉林出版社 2010-5
陳州筆記(八卷)
《墨莊·花船》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8-1
《仙樂·青燈》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8-1
《鬼屁·窮相》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8-1
《雅盜·神偷》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8-1
《蚊刑·媚藥》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8-1
《刀筆·絕響》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8-1
《血燈·追魂》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8-1
《花殺·狩獵》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8-1
小鎮人物(六卷)
《名伶》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9-8
《巫女》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9-8
《重逢》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9-11
《打手》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9-11
《鞋鋪》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9-11
《白狗》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9-11
2:影響
“古有《聊齋志異》,今有《陳州筆記》”,孫方友因所創作“陳州筆記”與“小鎮人物”系列小說,被譽為中國當代新筆記體小說的泰斗。
“陳州筆記”里的人物的生存背景,是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初年;“小鎮人物”里的人物的生存背景,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至今。從十九世紀以降到二十一世紀初始,孫方友的“新筆記體小說”,講述了先後三個朝代足足百年有餘的歷史。
孫方友筆下的小鎮,就是潁河鎮。在這裡,小鎮的歷史,不是歷史學家眼中的歷史,不是政治學家眼中的歷史,也不是哲學家眼中的歷史,而是一個文學家眼中的歷史。這是一部帶有個人體溫具有文學特質的被濃縮了的二十世紀的中國民間史。這部民間史有著明確的歷史觀,那就是民間立場。在這裡,我們能處處看到我們自己的身影,能看到讓我們難以忘懷的我們作為一個個體生命存在過的那一刻。潁河鎮的歷史是鮮活的,她的鮮活存在於我們記憶深處的每一個片斷里。
為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立傳,是孫方友“新筆記體小說”的美學根基;以人物命運為綱的敘事策略,是孫方友“新筆記體小說”的美學風格。“陳州筆記”收入三百二十餘篇,“小鎮人物”收入三百六十餘篇,前前後後近七百個人物,這些微弱的像野草一樣鮮活的生命,構成了潁河鎮的血肉與靈魂,可謂氣勢磅礴;在孫方友的筆下,潁河鎮上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無所不及,他們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盡染紙上,可謂生生不息;在一個小小的潁河鎮上,孫方友繪就了中華民族一個世紀的波瀾壯闊的歷史,把我們民族的記憶和民族的情緒書寫得淋漓盡致,可謂新時期文學生長史中一座獨特的山峰。

三:墨白著作及其影響

1:主要著作
長篇小說:
《夢遊症患者》,河南文藝出版社2002年3月版
《欲望與恐懼》,長江文藝出版社2002年1月版
《來訪的陌生人》,河南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映在鏡子裡的時光》,民眾出版社2004年1月版
《裸奔的年代》,花城出版社2009年2月版
《手的十種語言》(長篇小說)2011年9月20日完成。作家出版社,2012年3月版。
中、短篇小說集:
《孤獨者》(短篇小說集)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年1月版
《愛情的面孔》(中篇小說集)花山文藝出版社2000年2月版
《重訪錦城》(中篇小說集)長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11月
《事實真相》(中短篇小說集)四川文藝出版社2001年5月版
《霍亂》(中篇小說集)民眾出版社2004年7月版
《懷念擁有陽光的日子》(短篇小說集)河南文藝出版社2006年5月版
《墨白作品精選集》(中短篇小說集)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年2月版
《神秘電話》(短篇小說集)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年5月版
《六十年間》(短篇小說集)四川文藝出版社,2012年4月版
電影·電視劇:
《船家現代情仇錄》(21集電視連續劇)·河南電視台1996年拍攝。
《特案A組》(20集電視連續劇)·河南電視台1997年拍攝。
《特警110》(18集電視連續劇)·河南電視台1998年拍攝。
《當家人》(8集電視連續劇·中央電視台2002年拍攝,2004年6月6日央視一套黃金時間首播。
《老二黑結婚》(電影)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2006年拍攝。
《天河之戀》(電影)長春電影製片廠,2009年7月拍攝。
《家園》(21集電視連續劇)·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製作中心2008年拍攝,2010年11月23日央視八套首播。
2:社會影響
評論界普遍認為,像福克納筆下的“約克納帕塔法”一樣,墨白也在眾多的小說里創造出一個文學王國“潁河鎮”。墨白的小說以對人類的精神的探索和文體的敘述試驗而著稱,西北大學高俊林博士認為,墨白是新時期以來在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既具有現代先鋒意識又包含著古典憂患意識的當代作家,因而他筆下的“潁河鎮”得到了國內文學界的廣泛關注。眾多的學者和評論家從不同的角度讀出了墨白小說中的不同的文本價值和社會意義:
上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郝雨提出了墨白小說敘事的藝術迷宮、以及人生尋找與生命神秘的主題,在論及墨白的長篇小說《映在鏡子的時光》時郝雨博士認為:在這部小說中,墨白對藝術形式的探索,在世紀之交的中國文壇上達到了一個不可忽略的高度;華東師大中文系副教授、文學博士李丹夢提出了墨白小說的形式與倫理關係的主題,她說,墨白的藝術感覺很特別,他擅長營造孤絕、荒謬的情境,其中篇小說《局部麻醉》是我所見到的最好的小說之一。她同時認為,墨白的文本形式具有不可忽視的內容意義;
上海大學教授、文學博士聶偉提出了墨白小說的民間敘事和詩學記憶的美學特徵;鄭州大學教授、博士後黃軼認為,獨立的先鋒精神是形成墨白敘事風格的根本;河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文學批評家張延文認為,墨白在中篇小說的創作上取得了矚目的成就,《重返錦城》本身所追尋的崇高的主題,作品所擁有的形而上的藝術特質,已經具備了作為一部偉大的藝術作品的內在品質,這些使這部作品列入當代中國最為優秀的中篇小說行列而當之無愧!他同時認為,墨白的另外一部中篇小說《光榮院》,應該說是當代漢語小說的經典之作;作家田中禾認為,現實即夢境的人生經歷構成了墨白小說的主題,而敘事的荒誕、象徵和隱喻風格則構成了他小說的美學特徵;
廣東外語外貿學院教授、文學博士張寧提出了墨白小說中城鄉二元對立和社會學的主題及其小說人物的失語、自卑、夢遊等精神特徵;洛陽師範學院教授、文學博士李少詠認為,虛構的潁河鎮構成了墨白小說人物的精神家園;井岡山大學龔奎林博士提出了墨白小說中人性的異化、疾病的隱喻以及歷史的宿命的社會學的主題;評論家方向真提出了墨白的小說對文革的審視及其國民性批判;鄭州大學講師、評論家劉宏志提出了墨白小說中的人類生存困境和生存苦難的社會學主題;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閎提出了墨白小說中的人生的游離性和命運的偶然性的人生主題;周口師範教授、評論家米學軍提出了墨白小說的歷史觀;中州大學教授、評論家劉海燕提出了墨白小說里的對自我審叛的人生主題;
廈門集美大學中文系教授夏敏認為:閱讀墨白的小說,能給我們生活中那些蒙昧的心靈帶來強烈的震盪;西北大學教授、高俊林博士認為:墨白創造的潁河鎮不再是某個人物的,而是用現代的文學觀念再現了本土社會生活的豐富圖景,現實與歷史、日常與幻想、瞬間與記憶、真實與夢境、美好與邪惡、世俗與宗教,等等這些,都在墨白潁河鎮小說的系列裡再現出來,並構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載體。墨白筆下的潁河鎮是一個令人驚奇的世界,潁河鎮既像一面巨大的鏡子反映著一切,又像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著一切。福克納將現實的世界、破碎不堪的世界拾撿到約克塔帕,而墨白在構造潁河鎮的時候同時選擇了福克納與卡夫卡:既有福克納的大氣,又有卡夫卡的精神渴求。當然,這是墨白自己的世界,潁河鎮構成了他的創作母體和精神家園;蘇州大學教授、文學博士林舟認為:墨白將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充分口語化的語言嫁接到西方現代小說敘述技巧的運用之中,將非常豐富、感性、印象鮮明的生活積累納入到現代觀念的闡釋框架中,這些構成瞭然改變我們看待生活方式的力量。
綜上所述,由墨白小說構成的“潁河鎮”,是一個極其豐富的文學世界。2010年11月在鄭州召開的“堅守與突破——中原作家論壇”上,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主任胡平在他的《在堅守中突破——中國當代文學中的中原作家群》一文認為:墨白一直進行著對現代敘事的探索,他和很多新生代作家的不同之處,在於他用現代敘事深刻反映中國的社會生活,尤其體現在對文革的反思、對中國社會轉型期給人帶來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裂變的剖析。墨白的小說可稱為中國當代文學“良知的聲音”,為當代小說的敘事學和社會學分析提供了研究的母本。

四:關於“潁河鎮”的評論

蒲松齡之後的孫方友
孫 蓀
這兩年,先有8卷本《陳州筆記》出版,又有6卷本《小鎮人物》問世。孫方友在當代文壇也算一個傳奇了:小小說14卷600餘篇。
“文化大革命”開始時,孫方友還是一個鄉村中學生,經過10年並非自覺的生活磨礪和隨機式的文學積累,自1978年發表第一篇小說,一發而不可收,先在河南,進而在《收穫》、《人民文學》、《鐘山》、《花城》、《當代》等刊物發表短篇小說、中篇小說,還有影視劇作、長篇小說,30年總計500多萬字。——也許這樣介紹孫方友,還無法掛上“傳奇”二字,他只不過是文學豫軍乃至全國中青年作家中有實力的一個。
孫方友傳奇出在小小說上。
文學就是這樣,讀者和文壇只願意記住頂尖的東西。儘管孫方友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影響力不能算小,但是,人們記住他是因為小小說。他6次蟬聯《小小說選刊》兩年一度的大獎,4次榮獲中國微型小說學會年度一等獎,還有全國小小說金麻雀獎、首屆吳承恩獎等;小小說作品入選全國許多重要選本,多篇被譯成多種外文。為此,孫方友被文壇贊為“小小說的大家”,甚至有人戲稱他為“小小說之王”。
這也難怪。30年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由點點滴滴到浩浩蕩蕩,他使小小說成為洋洋大觀,微型成為巨著,獲得無可爭議的大成功。檢點古今,從一位作家一種文體的創作總量來講,孫方友小小說的數量尚無人出其右。說到當代孫方友,自然會想到一位古人。山東淄川蒲松齡,一生以短篇而成經典名著《聊齋志異》,總量也就是將近500篇。時下有人把孫方友與蒲松齡相比較,足見孫方友傳奇的分量。當然,蒲松齡已有崇高定評,對孫方友的評判尚需時間檢驗。但有一點似可肯定,作為後來者,孫方友作品當是不辱前人的。
不僅僅是數量。在對古典文學尤其是筆記體小說傳統的參悟和承繼的基礎上,創新了當代小小說的內容和形式,提升了小小說的文學含量,擴大了小小說在讀者中的影響,應當說,孫方友代表了當代中國小小說的創作成就,也是當代筆記體小說的代表性作家。
孫方友之所以對小小說鍥而不捨,植根於他對小小說深刻的文體意識。他是小小說的覺悟者。他早早地看到了小小說獨有的文學功能與不可低估的獨立價值。見微知著,以小見大,是人們認識世界的規律和方法;一斑窺豹,滴水現太陽,更是文學反映世界的規律和方法。孫方友在小小說中看到了“大”。
小小說聚焦焦點,放大細節,微型可縮微,微型可顯微。正如細胞解剖可成人類標本,地方郵票可成世界視窗。因其“寸鐵殺人”的功能,小小說向為小說家族中的小精靈,為長、中、短篇所不可代替。如律詩之絕句,亦為文學史之一景觀。
在當代,小小說更具以小取勝的特殊價值。因其小而創作方便;因其小而稱為一分鐘小說、口袋讀物,速讀方便;更因其濃縮了文學含量,雅俗共賞,而讀者眾。為此,孫方友以寫小小說為看家本領,矢志不移。
孫方友的老謀深算,更在於對文學資源的獨具慧眼。對家鄉古陳州,對淮陽潁河小鎮,他從出道之初就認定是祖宗留下的文學風水寶地,得天獨厚的文學富礦。過去叫做選擇題材、尋找素材,這是不全面的。其實它是全面的資源。它為作家準備好了一切:故事、人物、氛圍、語言……應有盡有,俯拾皆是。還有他浸潤沉潛其中的感覺,將陳州人物故事訴之於小小說,如從大山上取石伐木,如從城河裡舀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實,這個“公開的秘密”,不少人也許都看到了。而孫方友早就動了深度開發的心思。面對家鄉這一寶庫,他像阿里巴巴一樣,喊一聲芝麻開花開門吧,寶庫的大門打開了。他是一邊打造文學作品,一邊長遠謀劃。在長達二三十年的時間裡,他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的取寶,以小小說的形式一塊一塊壘成了家鄉的七寶樓台,使潁河小鎮、古陳州成為中原乃至中國的文化符號。
作為文學家的孫方友,有一雙慧眼,更有一顆慧心。他情有獨鐘一往情深的是人。孫方友的小小說是可以當《史記》讀,當《世說新語》看的。《陳州筆記》和《小鎮人物》,前者以寫事為主,後者以寫人為主;前者可稱鄉村社會的“百科全書”,後者則是底層人生的“百姓列傳”。也可以說,孫方友的小小說,整體來看是卷帙浩繁的百姓列傳。中國的二十四史有大量篇幅是人物列傳,但基本是帝王將相達官貴人的,沒有老百姓的。孫方友寫的是“民間版的史記”,是“老百姓的列傳”。孫方友目中有人,心中有人,筆下有人,毋寧說他是以人為中心的。《小鎮人物》和《陳州筆記》,共有各個階級、各個階層、各個行業、各色人等和各個不同時代、各種不同性格命運的數百個人物,全面深刻地表現出作家對世道人心的洞察,對人性人情的體悟,不僅具有當下時代的鮮明的鮮活的特徵,而且留下具有歷史含量的可以穿越時空的關於人、人情、人性的一些永恆版本。
就寫作藝術而言,小小說更需要作家嘔心瀝血成為妙手。孫方友清醒地認識到小小說對作家實力、功力的挑戰。小小說因其小而無法藏拙,無法對水,不給粗疏留下空間,因其數量大又必須避免重複。因而不僅選材要刁鑽,布局要出人意料,語言要像雞湯一樣有味道,一石三鳥,意趣橫生,對細節精雕細刻,以一二動作或片言隻語突顯人物性格,筆簡神肖,即事見人,著墨不多,而一代人物,百年風尚,歷歷如睹,最終在藝術長廊里留下人物的腳步聲,讓讀者難以忘掉。
這些正是孫方友追求的目標。他正是按這個高目標一篇篇寫的,一步步做的。既吸取古代的外國的傳統寫法的長處,又從自己的感悟和表現對象的需要出發,獨出心裁,不拘成規,率意成新。在作品數量上創紀錄的同時,在藝術上也日臻成熟,佳作紛至沓來,諸如《蚊刑》《女匪》《女票》《滿票》《壯丁》《獄卒》《雅盜》《神偷》《捉鱉大王》《霸王別姬》等已成為當代小小說膾炙人口的名篇範本乃至經典。
孫方友小小說創作的成功,為以文為生、以文名世的探索者留下諸多啟示。在自己的經歷和視野的基礎上,發現選定適宜自己開發的文學資源以後,還要選擇適合發揮自己才情的文體,然後是堅忍不拔、義無反顧、竭澤而漁,力求做大,同時做好,做到盡善盡美,達到極致,做成“品牌”,做成“王”。
孫方友的《小鎮人物》出版,命我作序。我想,孫方友寫了張王李趙劉,但“小鎮”還有一個重要人物漏掉了,這就是孫方友。補寫孫方友,是我的責任,我是他作品的老讀者,又是他的同事、朋友和兄長,人文俱熟,不可推託。只是我不會寫小說,權以此文代之吧。是為序。
(《孫方友新筆記體小說·小鎮人物系列》2009年8月由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關於潁河鎮研究文章、資料目錄索引
《〈失蹤〉文本世界的肢解》 蘇常青
載《潁水》1991年第4期
《〈同胞〉的四維結構》 李少詠
載《周口師專學報》1993年第2期
收入《沒有人看見草生長》,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墨白小說札記》 聞峰
載《未來》1994年第5期
《夢遊者永在旅途》 何向陽
載《小說評論》1998年第1期
《以個人的言說方式輻射歷史與現實》
——墨白訪談錄 張鈞
載《當代作家》1999年第1期
《墨白的藝術迷宮與“神秘房間”》
——墨白小說論 郝雨
載《山花》2001年第11期
《論墨白的小說藝術風格》 黃軼
載《鄭州大學學報》2001年第6期
《關於墨白小說的幾個關鍵字》 張閎
載《浙江作家報》2001年7月號
《以夢境顛覆現實》
——墨白訪談錄 林舟
載《花城》2001年第5期
《在同一塊土地上生長起來的兩種聲音》 皖之驥
載《河南畫報》時政版2001年第6期
《墨白小說論》 郝雨
載《平頂山師專學報》2002年第4期
《試論墨白前期的小說創作》 王永盛
載《平頂山師專學報》2002年第6期
《沉浮在荒誕與隱秘之痛中的真實》
——墨白長篇小說的魅力 孫桂榮
載《石河子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逃離與穿越》
——墨白中篇小說論 曹懷明
載《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
《對文本的探索》
——墨白訪談錄 雷霆
載《山花》2003年第6期
《構建一座精神的小鎮》
——評墨白的《夢遊症患者》和《尋找外景地》 李少詠
載《當代文壇》2003年第6期
《影像“原鄉”與民間敘事》
——墨白小說漫談 聶偉
載《莽原》2004年第3期
《光榮的隱退與生命的責問》
——對墨白小說《光榮院》的個案分析 夏敏
載《山花》2005年第5期
《有一個叫潁河鎮的地方》
——與墨白對話 劉海燕
載《莽原》2006年第3期
收入《理智之年的敘事》,作家出版社2007年5月版
《墨白小說里的潁河鎮》
——讀墨白小說集《霍亂》 宋雲龍
載《教育時報》2006年6月30日
《毫無詩意的逃離》
——對墨白小說《同胞》的個案分析 何海濱
載《三門峽文藝》2006年第4期
《文學豫軍的主體精神圖象》
——關於農民敘事的倫理學的探討(《第六章·墨白》) 李丹夢
載復旦大學網2006年春
春風文藝出版社2006年8月版
《墨白小說論》 劉宏志
收入《河南文學史·當代卷》,鄭州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版。
《潁河鎮:墨白小說的隱喻場》 李喜民
載《新聞愛好者》2007年第16期
《潁河鎮——人類的精神載體》
——讀《墨白作品精選》 孫萍
載2007年12月17日《大河報》
《形式的倫理意義——墨白論》 李丹夢
載《文學評論叢刊》第九卷第二期·2007年8月版
《“靈”的掙扎與“思”的獨立》
——由《紅房間》談墨白的小說 黃軼
載《文學界》2008年第8期
《瘋狂史章的潁河變奏》
——論墨白的《夢遊症患者》 方向真
載《文學界》2008年第8期
《墨白城鄉二元對立的敘事模式》 米學軍
載《新聞愛好者》2008年第2期(上半月)
《人性的異化,疾病的隱喻與歷史的宿命》 龔奎林
載《平頂山師院學報》2008年第3期
《記憶的碎片與語詞的密林》
——論墨白的《來訪的陌生人》 高俊林
載《平頂山師院學報》2008年第4期
《論墨白的潁河鎮情節》 米學軍
載《中州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墨白是否應繼續抒寫苦難?》 米學軍
載《大河文學》2008年第3期
《人性的異化,疾病的隱喻與歷史的宿命——墨白小說論》 龔奎林
載《山花》2008年第7期
《現代主義精神的彌散》
——試論墨白小說敘事的風格 康寧
載《綠洲》2009年第7期
《疾病的隱喻與生存的困境》
——墨白小說論 龔奎林
載《莽原》2009年第4期
《無邊的壓抑》
——談墨白筆下麻木的靈魂與病態生活 劉宏志
載《紅豆》2009年第10期
《無法抗拒的宿命:在前現代、現代與後現代之間穿行》
——談墨白新世紀以來的小說創作 高俊林
載《山花》2009年第9期
《游離於世俗化與詩意化兩極之間的焦灼》 高俊林
載《小說評論》2010年第3期
《精神自由與人格獨立》
——墨白訪談錄 高俊林
載《小說評論》2010年第2期
《置身與苦難與陽光之間》
——墨白鄉土小說論 劉迎
載《中州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
《墨白小說:中國當代文學的“國家聲音”》 張延文
載《山花》2010年第5期
《論墨白小說中的“失語者”》 何學軍
載《中州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治療膿包中心的平靜》
——讀墨白的中篇小說 高俊林
載《語文知識》2010年第4期
《淺析墨白的潁河鎮情節》 鄭凱
載《河南經貿職業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敲擊喧囂的孤獨》
——由《夢遊症患者》構成的思想史 江媛
載《莽原》2011年第1期
《墨白小說中女性形象探析》 張明華
載《紅豆》2011年第2期。
《以革命的名義》 劉宏志
載《揚子江評論》2011年第2期。
《潁河鎮與中國精神意象》 劉宏志
載《山花》2011年第7期。
《先知的意義:墨白與巴爾加斯·略薩比較》 張延文
載《作品》2011年第6期。
《生命的潁河鎮——墨白小說中地域文化意義探尋》 王慶傑
載《河南經貿職業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
《1945年前後:主觀的歷史》
——墨白小說中的階級與人性的衝突 江媛
載《南方文壇》2012年第3期。</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