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滲雜交

漸滲雜交

漸滲雜交一詞最早是由 Anderson和 Hubricht在1938年通過植物雜交研究提出 , 指兩物種的雜交後代與親本之一或雙親反覆回交,把某一親本的性狀帶至另一親本。 本文闡述了漸滲雜交的定義發展,各物種漸滲雜交的研究進展以及相關研究方法的發展。相關研究文獻主要討論了這樣一些問題:漸滲雜交形成機制的探討;基因滲透程度;在進化上的重要意義;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以及對物種保護上的貢獻;作物育種上的套用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漸滲雜交
  • 外文名:Introgression hybridization
  • 領域:生態學
  • 發現人:Ostenfeld
定義,植物的漸滲雜交,漸滲雜交形成的機制,

定義

在1927年提出一個物種的種質逐漸滲透進入到另一個物種可能是很重要的現象。 Anderson和 Hubricht通過植物雜交研究提出了漸滲雜交一詞 , 指兩物種的雜交 後代與親本之一或雙親反覆回交, 把某一親本的性狀帶至另一親本, 也經常使用 Introgresion這一詞來描述一個物種基因滲入到另一個物種的基因庫。這一術語被廣泛採用 , 是因為它簡化了關於這方面案例的繁瑣的討論和避免了不必要的重複。自這以後 , 漸滲雜交現象被廣泛地調查。研究發現種現象也存在於亞種和地理接觸種群間, 隨著人們對漸滲雜交認識的加深,其概念、範圍逐漸擴展,包括了亞種、種、族和種群水平的個體雜交, 泛指某一種群的基因被整合到另一種群中。隨著研究不斷拓展和深入, 發現兩個物種或者兩個種群間發生漸滲雜交,不僅僅是物種1的基因流向物種2,而在另一個不連續地區,物種 2的基因也可能流向物種1。

植物的漸滲雜交

漸滲雜交在植物中普遍存在,也是研究得最多的,尤其是在有花植物中更為普遍,估計在全世界100多萬種開花植物被描述的1/4種類中有大於 10%的雜交頻率出現。在一些多年生植物,遠緣雜交系和無性繁殖系中也可能有更高的雜交頻率 。 對植物自然漸滲雜交研究的一個典型例子是對鳶尾屬的研究。 Anderson調查了它們在野外和園藝栽培下的情況, 這兩種植物在花色、外部形態和生活習性上都差異明顯, 而由於人為對環境的改變使得兩種植物分布區接觸 ,產生雜交。

漸滲雜交形成的機制

漸滲雜交的發生機制的探討有這樣一些觀點:
回交。雜種只能與親代之一反覆回交。由下述原因引起:(a)自然環境變化或人為原因使得某一物種數量銳減而增加了同親緣關係很近的豐富物種交配的可能 , 使得雜交後代同大數量的親本交配的機會增加;(b)雜種只生活於一個親本的一側,而不生活於另一側,只能同其中一個親本回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