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曉中醫

漸曉中醫

漸曉中醫——中醫是什麼》,寫給大學生和中醫愛好者的中醫讀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漸曉中醫
  • 別名:中醫是什麼
  • 作者:劉鵬
  • 出版時間:2014年4月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頁數:392 頁
  • ISBN:978-7-5641-4885-0
  • 類別:中醫學-普及讀物
  • 定價:58 元
  • 開本:700×1000 1/16
目錄,自序,作者簡介,

目錄

第一章 中醫是什麼
第一節 中醫之稱謂
一、有病不治,常得中醫
二、西醫與中醫
三、醫之別稱
第二節 中醫從何而來
一、從“醫”字說起
二、中醫學的起源
三、中醫理論形成的兩個重要方式
第二章 從陰陽說起
第一節 何謂陰陽
一、陰陽三要
二、陰陽之道
第二節 陰陽之常
一、陰陽與人身結構
二、陰陽與人身功能
三、陰陽與體質
第三節 陰陽之變
一、陰陽盛衰
二、陰陽真假
三、復歸平衡
第三章 五行之是非
第一節 何謂五行
一、五行及其生克乘侮
二、五行之套用
第二節 五行之困境
一、當中醫走到近代
二、五行緣何被困
第三節 五行之改造
一、秉傳統,明其義
二、借哲學,言其用
三、援科學,釋其質
四、廢其形,存其用
第四章 中醫學的身體觀
第一節 身體與身體觀
一、身體
二、身體觀
第二節 身體的厘分
一、厘分身體的方法
二、五臟系統
三、經絡系統
第三節 身體的動力
一、氣
二、血
三、津液
第四節 身體的特點
一、天人相應,貴在和合:時空的身體
二、天道周行,如環無端:循環的身體
三、體用兼備,重在釋用:功能的身體
四、內外相系,各部相連:聯繫的身體
第五章 中醫學的疾病觀
第一節 釋病因
一、邪從外來
二、病由內生
第二節 釋議病
一、寫在議病之前
二、四診探病
三、厘分八綱
四、釋以氣血津液
五、歸屬臟腑經絡
六、他說相輔
第六章 中醫學的養生觀
第一節 養生原則
一、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二、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第二節 養生方法
一、房中損益
二、行氣導引
三、食藥糾偏
第七章 中醫學的治療觀
第一節 治療原則
一、激發身體,復歸和諧
二、多維調節,方法靈活
三、因勢利導,多法並用
四、遵循共性,凸顯個性
第二節 藥從何來
一、嘗百草與以意求之
二、闡釋中藥的方法
三、醫學與人文的雙重塑造
第三節 用藥之法
一、與病相合
二、與體相宜
三、依病煎服
四、守變有則
五、趨利避害
六、知常達變
第四節 方何以成
一、組方原則
二、組方之法
第五節 醫藥離合
一、藥:載不動許多愁
二、醫:剪不斷理還亂
第八章 我思故我在
第一節 中醫本不神秘
一、中醫學不能故弄玄虛
二、中醫學的優勢與不足
三、實事求是,惟真是妙
第二節 尊重中醫、反思中醫
一、尊重中醫
二、對傳統中醫教育熱的冷思考
三、異中求全
後 記

自序

我讀大學時是學中醫臨床的,如果本科畢業就去工作,現在的我很可能是一縣市級中醫院的中醫大夫。我本科臨床實習時,碰到了張國平師兄,他是山東洪均生先生洪派陳式太極拳傳人哈樂之先生的親傳弟子,精於醫,擅針灸,又一直熱心於傳統武術的弘揚,我在大學也學過一兩年洪派陳式太極拳,性味相投就與張師兄越走越近。張師兄看我對中醫一片熱愛,對《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中醫經典很熟悉,臨證開方喜用經方,文章寫得還算可以,平素也喜歡與人交流中醫,就建議我繼續考研,將來若能當一名大學老師就最好了,他對我說:“把對中醫的熱愛傳遞給學生,以一人之力而影響萬千中醫學子,要比看千萬個病人更重要。”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讓我以之為目標而繼續求學,最終也影響了我的職業選擇。
讀碩士、博士期間,生活所迫,我曾在濟南的一些醫學職業院校講過中醫課,《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等等,當時年齡還小,講課經驗也少,學校就把別的專家教授不願意講的“3+2”交給我上課。所謂“3+2”就是國中畢業後直接上大學,前三年相當於高中三年,後兩年相當於專科兩年,最後畢業能拿一個大專文憑,大都是家長感覺孩子升學無望而走的捷徑。這些學生基礎很差,所以一般老師們都不願意教。校方雖不明言,但心裡卻盤算地很清楚,教授講課課時費很高,就讓教授去教基礎好一點的班級,也可謂人盡其用,研究生授課課時費少,就讓他們去教挑剩的班級,這種安排我也理解。我從農村來,知道農村父母供養孩子上學的不易,所以講課絕對不能敷衍,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學生,都要把課講好。當時壓力很大,學生都是非中醫學專業,基礎也相對較差,而且學校安排的課時數也很少,既要講明白,還要講好,的確是很難。當時我就嘗試首先以相對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講述中醫學的大概,首先得讓他們覺得中醫有意思、有內涵、生活中能用得到,接著打破教材的篇章順序,挑其重點而厘分為一個個專題進行講解。沒有想到效果非常不錯,班裡還經常會有其它班級的學生過來旁聽。好多學生畢業以後還依然和我保持聯繫,諮詢中醫的相關問題。每每看到他們發來的簡訊和QQ留言,回憶當初上課的情形,表達對中醫的熱愛,心裡會覺得特別暖,會感覺作為一名老師能把課講好真的是很驕傲的一件事。博士畢業後我留校任教,就職于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文獻研究所,主要給學校的非醫學專業講授《中醫學概論》,另開設了《神農本草經選讀》面向全校各專業(醫學專業學生居多)講授中醫方藥。《中醫學概論》實則包括了《中國醫學史》、《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等多門中醫專業課程。《神農本草經選讀》雖然基於《神農本草經》,但卻兼及《中藥學》和《方劑學》的核心內容,涉及中醫對中藥藥性和功效的認識以及組方治病等諸多知識點。通過這兩門課我基本上囊括了中醫學理、法、方、藥的每個方面,課程的內容很龐雜,但課時數卻並不多,我依然延續了之前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在學生中的反響不錯。能夠看到非醫學專業的大學生通過我的授課而喜歡上傳統文化和中醫,我覺得特別高興,這就是我所說的“讓我歡喜”的原因之一。
“讓我歡喜”的另一個原因是,社會上有越來越多的中醫愛好者,他們既對中醫的養生治病感興趣,希望通過學習中醫而強身健體,又對中醫學所蘊含的傳統文化魅力產生濃厚的興趣,醫雖小技但蘊含大道,希望通過學習中醫而知曉傳統。“讓我憂”的是,身邊的中醫愛好者很多,但真正有清晰認識的人卻很少;講中醫的書很多,但既通俗易懂又能正確傳遞知識的卻相對較小;零散講養生或某某病家庭保健治療的科普讀物很多,但系統講解中醫方方面面的書卻很少;戲說中醫的書、講故事的書很多,但講授涉及關鍵問題專業知識的卻很少。而這些內容,恰恰深刻影響著中醫愛好者對中醫的認知和學習。也正是因為這諸多的“少”,滋生了許多偽中醫的產生,當偽中醫的把戲被揭穿,真正的中醫也遭其遺臭,澆滅了中醫愛好者的熱情。因此,作為中醫院校講中醫的大學教師,我感覺有責任向身邊的人傳遞最起碼的中醫知識,特別是給中醫愛好者相對全面和規範的指導,使他們對中醫的熱愛與套用不至於太盲目和偏離正道。
正是基於這樣的歡喜與憂慮,為了讓更多的人讀懂中醫,進而熱愛中醫,正確地使用中醫,我寫了這本小書。是書基本上是根據我平常講課所用講稿整理而成,保留了講課時的一些口語化表達,或許會讓大家讀起來不至於那么冰冷。全書共分八章,八章內容的關鍵字是身體、疾病、養生與治療,這正是中醫學所關心的全部。大致而言,第一章“中醫是什麼”,談中醫之稱謂,敘中醫從何而來,為的是讓大家從巨觀上把握中醫一以貫之的特色與優勢,相信大家看了以後肯定會明白中醫為何姓“中”;第二章“從陰陽說起”和第三章“五行之是非”,解陰陽之道,析五行之變,重在講解中醫學是如何援文入醫,如何把傳統文化的基本思想作為構建自身理論體系的工具。同時,借陰陽五行之近代遭遇,略談中醫古今之變,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相信大家看了這一章以後便不再覺得陰陽五行是一種毫無道理的騙人把戲,而是會感覺拿到了一把打開中醫大門的鑰匙;第四章“中醫學的身體觀”,通過講解身體的厘分、身體的動力和身體的特點,以說明中醫學對人體正常結構和功能的認識,大家平常經常會聽到的五臟六腑、經絡、精、氣、血、津液等等在這一章都有所講述;第五章“中醫學的疾病觀”,重點講解中醫學對疾病的認識,涉及病因、發病機制、診斷等多個方面,最終目的是讓大家能夠通過我的講解而學會如何分析疾病;第六章“中醫學的養生觀”,圍繞大家日常最感興趣的中醫養生問題,講述了中醫養生的原則和常見養生方法,希望大家能依此而形成正確的養生理念;第七章“中醫學的治療觀”,先講巨觀治療原則,後講相對具體的用藥之法與組方之法,愛好中醫者可由此章而知中醫方藥之來龍去脈,學中醫者可由該章內容而知用藥組方之標準線何在。最後一章“我思故我在”,再重申我對於中醫之態度。八章內容從簡入難,由點及面,層層遞進,這就是我將書名定為“漸曉中醫”的原因所在。
該書基本定位在寫給大學生和中醫愛好者的中醫讀本。大學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他們有相對較好的文化基礎,對未知事物又充滿好奇和探索精神,在時下“中國風”逐漸興起的歷史時期,他們又對傳統文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幾乎每個高校都有與國學相關的社團,不少非醫學院校還成立了中醫學社。講課時我接觸到了許多85後和90後,他們富於想像,充滿夢想,思維活躍,對許多問題有著清晰而條理的表述。只要你能講述出中醫學的魅力所在,他們會對中醫抱有極大的熱愛,這一點是遠遠超乎我最初的想像的。若單憑講課,能和學生交流的機會太少了,所以我想寫一本寫給大學生看的中醫讀本。再說中醫愛好者,他們遠不是像一些中醫專業人士所想像的那么無知和幼稚,社會的整體文化水平在不斷提高,社會文化氛圍也越來越濃,他們中的許多具有很好的文化素養,不少中醫愛好者還自發組織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請專業人士授課。我身邊的好多朋友都是中醫愛好者,包括我的愛人,都不滿足於中醫科普讀物的浮光掠影式的論述,很想對中醫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認知,但是直接看中醫專業書籍又看不懂,而且內容太多,光最基本的教材就有《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等等,既沒有太多時間去一一研讀,又不好把握重點。有的朋友歇班時還去大學旁聽過我的《中醫學概論》,感覺聽得懂,還很有意思,一直鼓勵我寫一本講中醫的通俗讀本送給大家。所以,我想寫一本送給中醫愛好者的中醫讀本。
當然了,除了非醫學專業的大學生和中醫愛好者,我還想把這本書寫給中醫專業的大學生,他們對於中醫的理解基本上是依靠教材而形成的。現代中醫教材的編寫有其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基本上延續和發展了近代醫家匯通中西醫學的思想和理念,很多內容是以西醫學為參照而對傳統中醫學進行了篩選和重塑,這種重塑有的是對傳統理論的發展,有的則已經背離傳統而失去了傳統中醫的特色。好多中醫學生讀了中醫古籍後,會向我抱怨,怎么和教材差別這么大,為什麼學了教材還是看不懂古籍,往往是書越讀而困惑越多。我講課時也時常會給他們講一些與教材上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戲稱“顛覆一下”,沒想到學生會對我這些不一樣的論述特別感興趣。比如,每年講《神農本草經選讀》時我都會花一講三個課時的時間和大家討論中藥從何而來、古人如何標識中藥的藥性等最為基本的問題,我個人的觀點與教材相差很大,在這本書的第七章中我也詳細講了,但學生們特別愛聽,效果特別好。所以我就想,大學生不是小孩子,他們有自己的思考和評判,給大學生的授課固然不能完全脫離教材,但應該展現每個老師的個性觀點,我有時候會開玩笑說“大家上課聽我講的,考試看教材上講的”,沒有同學會因為我所講的與教材上不一致而大腦混亂,相反的是他們會感覺我在很認真的備課,很認真的對待他們,下課結束時還經常報之以掌聲。這本書中的好多內容便是一些類似的個人觀點,當然這些觀點的形成也離不開學生們帶給我的啟發,那就不妨作為教材的補充供中醫專業大學生思考吧。好多問題我並沒有給出最終的答案,僅僅是在表述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如果你能有你的答案,我想這本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另外,我在書中引用了一些古籍的經典論述,在腳註中詳細註明了文獻出處,許多影響較大的醫籍我都配了插圖,並在圖注中簡要介紹了該書的來龍去脈,中醫專業的大學生可以此為線索找原書來讀讀,對於非中醫專業的愛好者來說不做強求,但中醫科班兒的要學好中醫就必須去讀中醫古籍,這是中醫的命脈所在。任何一個中醫大家,沒有不通過研習中醫古籍就能成功的。
我之前曾給身邊的朋友和學生們一個承諾,要寫一本大家都能看懂的中醫書,謝謝你們一直的鼓勵和不停的督促,讓我得以完成這本小書。這本小書是我的第二本著作,雖然沒有我之前的學術專著來得那么早,但卻是我一直最想寫的一本書,是我感覺能影響更多人的一本書。這本書醞釀了有將近七八年的時間,真正寫作的時間卻並不長,因為書中的內容都是我講課時無數次講過的,一提起筆就感覺停不下,寫作時也經常不由想起許多人許多事,想起我學醫十三年來給予過我幫助的師長們,想起我站在講台上所面對的台下的一雙雙眼睛,想起授課完畢的那個雪夜學生送我去趕班車,感慨萬千。合上這本書,我再問我自己什麼是中醫,能否給中醫下一個定義,或許大家也有這樣的疑問,我的答案如下:“中醫藥學是圍繞人類生命的延續與質量的提高而形成的一門科學,古人稱其為‘生生之具’。她高度關注個體生命自身的完整性與獨特性,以及與自然、社會的緊密關聯性,把生命置於動態的流變中,全面考察其生長壯老已,未病防病,已病防變,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形成了獨特的理、法、方、藥體系,是中國古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和集中體現者。”您的呢?
劉 鵬
2013年10月14日於泉城濟南望雪山房

作者簡介

劉鵬,山東濰坊,中醫學博士,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文獻研究所教師。已出版著作:《中醫學身體觀解讀——腎與命門理論的建構與演變》。
漸曉中醫
劉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