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繡

漳繡

漳繡即漳州刺繡,起源於明代,與漳紗、漳絨同為漳州織造史上著名的三大工藝,其在中國織造史上的地位僅次於蘇繡蜀繡湘繡粵繡四大名繡,堪稱中國第五大名繡。

漳繡在明、清時代已馳名海內外與“漳絨”一直是朝廷的貢品,又是著名的出口商品。

漳繡題材有龍鳳、人物、動物、花卉、博古等,而龍鳳是其主要題材。漳繡的藝術特色在於構圖精巧新穎,形象優美逼真、神態生動可佳,色彩斑斕瑰麗。漳繡底料用真絲織品,繡線用真絲線和銀金線,針法有70餘種,其中空心打籽繡和凸金繡是漳繡特技。

2009年5月13日,被列入第三批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漳繡
  • 地理標誌:福建省漳州市
  • 批准時間:2009年5月13日
  • 非遺級別: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申報地區漳州市
  • 分類: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製作工藝,藝術特色,代表人物,傳承保護,意義價值,

歷史淵源

漳繡歷史悠久,早在宋朝時期,陳元光將軍隨其父陳政,率眾南下戍閩,建置漳州,促進中原文化與閩越文化融合,形成閩南特有的文化。漳州西郊就出現了刺繡家庭作坊。實際上,漳紗、漳絨、漳繡、漳緞,這“四漳”是當時從中原帶下來的主要工業。
漳繡漳繡
《漳州府志》云:“漳州婦女善刺繡。刺繡之巧,幾過蘇杭。名媛相見,競夸女紅。衣裳裁紉亦多自製。緣窗貧女,以此為生。故有家無擔石,而纖纖十指,足供饔飧。”古時漳州,不管是大家閨秀還是貧家女子,都擅長刺繡。大家閨秀利用刺繡自我誇耀,表現才藝;而貧家女子則憑之養家餬口,撐起一家生計。它是昔日漳州地區由女子主導的一種文化現象。
漳繡在明、清兩代一直是朝廷的貢品,又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在歷史上曾有過很大的生產規模。史載:“漳之刺繡、紗絹尤為彼國(日本)所重”,“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計。”在漳繡繁榮發展時期,漳州曾在芝山、九龍嶺等地大面積種植桑樹,養蠶、抽絲、成漳緞、做漳繡等,形成完整產業鏈。
清朝時期,貿易港口遭遇“封殺”,外貿市場隨之萎縮,但是內銷仍然旺盛。
清代至民國初期,漳州經營織繡行業的作坊多達幾十家,大的作坊有千名繡工。但之後,由於戰爭的破壞,漳繡生產逐漸消亡,漳紗、漳絨都已經失傳,僅漳繡技藝還存在。
1952年,創辦了漳州刺繡廠。
二十世紀60年代文革時,漳繡被當成"封、資、修",工廠停產,藝人改行,這門手藝在漳州逐漸沒落。
二十世紀80、90年代鼎盛時,工廠有熟練技術工人100多人,產品銷往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為福建省手繡重要產地之一。
漳繡漳繡

製作工藝

漳繡工藝以家學方式流傳,母傳女,嫂傳姑,農村宗親相傳,女孩從國小繡線條連續圖案的手帕、鞋面。漳繡技法繁多精巧,構圖嚴謹,神態生動,色彩瑰麗,裝飾味濃。
  • 針法
刺繡的工具和原料也很講究,“漳繡”針法有纏針、扣針、貼繡、齊針、搶針、釘金、雙面針、過橋針、迭針、疊針、平繡、套繡、貼繡、空心打籽繡、凸繡等70多種,各種針法都有不同用途,有些針法也可混用,目的是求得色彩層次分明,鑲色合理,接色順和,使作品達到光亮鮮艷、似雕非雕的藝術效果,當以光、亮、齊、密、淨、潔、凸為上品。
  • 繡稿
此外,漳繡採用民間剪紙為繡稿,繡稿大都出自於名畫師之手。

藝術特色

漳繡題材有龍鳳、人物、動物、花卉、博古等,而龍鳳是其主要題材。漳繡的藝術特色在於構圖精巧新穎,形象優美逼真、神態生動可佳,色彩斑斕瑰麗。
漳繡用線“金蔥”是其特色,且針法多變,以“空心打只繡”和“凸金繡”見長。特別是墊凸的金線繡、打只繡與雙面繡,繡工精細,層次分明,立體性強,浮雕效果明顯。用墊凸金線繡出來的龍、鳳栩栩如生,大有“騰雲駕霧而起”之勢,活靈活現展示在人們面前。
漳繡漳繡

代表人物

2014年4月,漳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公布了4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漳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漳繡)
序號
項目名稱
分類
傳承人
出生年月
1
漳繡技藝
傳統技藝
陳鐘輝
1958.03
2
陳鐘棋
1950.02
3
鄭密珠
1973.06
4
陳明
1983.12
參考資料:
2018年2月,福建省文化廳關於《公布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公布了陳鐘輝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分類
傳承人
性別
出生年月
工作單位
漳繡技藝
陳鐘輝

1958.03
漳州市刺繡廠
參考資料:
漳州刺繡國家級大師、漳州刺繡第七代繼承人:陳鐘輝

傳承保護

1991年至1994年間,陳鐘輝還曾辦過中專學校,招收徒弟,總共招了100多位學生。
2005年2月,漳州發現了清同治七年(1868年)由洪蕙製作的漳繡“四獸圖”。
2007年,漳繡被列入了漳州市級“非遺”名錄。
2009年5月13日,列入了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3年,薌城區政府規劃建設的“古城府埕文化特色一條街”正式投入使用,這條文化商業街以漳州“非遺”技藝展示、表演、紀念品銷售為主。
漳州市民盟建議:加快“海絲”核心遺址的保護與建設,對“海絲”的核心遺址如月港碼頭,海澄的豆巷、帆巷古街等優先搶救,加快建設月港遺址展示館,推進古街及古碼頭的恢復重建。儘量把與“海絲”相關的遺址文物串點成線,進行保護開發。
市政協委員陳鐘輝建議:建設“漳繡民俗文化創意園”,設立一個收集、整理、研究、展示漳繡物質文化遺產的博物館,打造國內外漳繡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平台和視窗;設立漳繡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培訓中心,嘗試文化產業發展新模式,打造“漳繡民俗文化創意園”品牌。

意義價值

在中國織造史上,漳繡地位僅次於蘇繡蜀繡湘繡粵繡四大名繡,堪稱中國第五大名繡。
在漳繡作品的一針一線中,凝聚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中國人的美德、信仰、歷史故事,都能通過漳繡作品來表現。漳絨、漳繡、漳緞,表面上是傳統技藝,骨子裡蘊含了傳統文化。傳承漳繡,就是在傳承中國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