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麥9號

漯麥9號

漯麥9號是河南省漯河市農業科學院,用周麥13/百農64選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麥品種。 2008年12月2日第二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定通過,審定編號為國審麥200800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漯麥9號
  • :植物界
  • :禾本科
  • :小麥屬
  • :普通小麥
  • 品種:漯麥9號
國審麥2008007,豫審麥2008009,

國審麥2008007

國審麥2008007
審定編號:國審麥2008007
品種名稱:漯麥9號
選育單位:河南省漯河市農業科學院
品種來源:周麥13號/百農64
特徵特性: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對照豫麥49號和新麥18晚1天。幼苗半匍匐,分櫱力中等,苗期長勢壯,春季起身拔節早,兩極分化慢,抽穗早,成穗率較高。株高77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莖稈有蠟質、彈性好,旗葉短寬上沖。穗層厚,穗近長方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飽滿度較好,容重中等,黑胚率偏高。穗大碼密,結實性較好。平均畝穗數36.5萬穗,穗粒數36.9粒,千粒重44.5克。冬季抗寒性較好,耐倒春寒能力弱。抗倒性好。耐後期高溫,灌漿較快,熟相好。接種抗病性鑑定:慢葉鏽病,中感稈鏽病,中感至高感條鏽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紋枯病。部分區試點發生葉枯病。2006年、2007年分別測定混合樣:容重779克/升、792克/升,蛋白質(乾基)含量13.00%、13.65%,濕麵筋含量28.5%、28.8%,沉降值23.9毫升、26.2毫升,吸水率56.1%、57.6%,穩定時間2.6分鐘、2.5分鐘,最大抗延阻力194E.U、146E.U,延伸性13.6厘米、15.2厘米,拉伸面積38平方厘米、33平方厘米。
漯麥9號
產量表現:2005-2006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41.8公斤,比對照1新麥18增產2.87%,比對照2豫麥49號增產3.38%;2006-2007年度續試,平均畝產538.4公斤,比對照新麥18增產3.15%。2007-2008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7.8公斤,比對照新麥18增產7.2%。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畝適宜基本苗15萬-20萬苗。注意防治白粉病、紋枯病和赤霉病。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陝西關中地區、山東菏澤地區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

豫審麥2008009

豫審麥2008009
品種名稱:漯麥9號
審定編號:豫審麥2008009
選育單位:漯河市農業科學院
品種來源:周麥13/百農64
特徵特性:屬半冬性中熟品種,全生育期227天,與對照豫麥49熟期相同。幼苗半匍匐,抗倒春寒能力弱;春季發育快,兩級分化慢,抽穗較遲,分櫱成穗率較高;株高79cm,株型緊湊,莖稈有臘質,旗葉短小上舉,抗倒性較好;穗紡錘型,主莖穗突出,穗層厚,成熟落黃好;籽粒半角質,飽滿,黑胚率偏高。平均畝成穗數34.8萬,穗粒數38.0粒,千粒重46.6g。
抗病性鑑定:2007年經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鑑定:中抗白粉、葉枯病,中感葉銹、紋枯病,高感條鏽病。
品質分析:2007年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測試:容重805g/L,粗蛋白質含量13.98%,濕麵筋含量29.6%,吸水量58.1ml/100g,降落值378s,形成時間2.5min,穩定時間2.5min,沉澱值50.2ml。
產量結果:2005-2006年度參加省高肥冬水Ⅳ組區試,平均畝產488.5kg,比對照豫麥49增產4.14%,達顯著水平;2006-2007年度省高肥冬水Ⅳ組區試,平均畝產535.2kg,比對照豫麥49增產7.3%,達極顯著水平。
2007-2008年度參加省高肥冬水2組生試,平均畝產534.2kg,比對照豫麥49增產7.3%。
適宜地區: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除外,條鏽病易發區慎用)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播量:最適播期為10月10-25日;每畝播量7.5-10kg。
2、田間管理:施足底肥,一般畝施肥量純氮12kg,五氧化二磷7.5kg,氧化鉀7.5kg;返青拔節期,防治紋枯病,可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7.5kg,拔節到孕穗可結合苗情追施尿素5kg;揚花期注意防治赤霉病;灌漿期噴施磷酸二氫鉀進行“一噴三防”,防治鏽病及蚜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