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花4011

漯花4011是漯河市農業科學院以漯選1號為母本,伏花生為父本選育的油食兼用型花生品種。

漯花4011株型直立,葉色綠,葉片橢圓形;連續開花,花桔黃色;莢果普通型,果嘴鈍,網紋細、淺,無縮縊;種仁橢圓形,種皮粉紅色,無油斑,無裂紋,百果重158.8克,百仁重69.6克,出仁率76.0%;抗旱性強,抗倒性強,種子休眠性強;中抗花生葉斑病和抗花生鏽病,高抗花生青枯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漯花4011
  • 登記編號:GPD花生(2018)410018
  • 作物名稱:花生
  • 育種者:漯河市農業科學院
  • 品種來源:漯選1號×伏花生
  • 審定編號:國品鑑花生2012015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2002年,漯河市農業科學院花生研究所(周彥忠)用漯選1號為母本,伏花生為父本進行雜交(F0),同年進行南繁加代(F1),然後用一粒傳法在漯河市和海南繁殖。
漯花4011
漯花4011
2003年,(F2)選擇結果性好,早熟、抗病;同年,(F3)南繁,選擇結果性好,早熟、抗病。
2004年,(F4)選擇結果性好,早熟、抗病;同年,(F5)南繁,選擇結果性好,早熟、抗病。
2005年,(F6)種植結果性好,早熟、抗病後代,收穫時進行單株選擇,品系號4011;同年,選擇的單株南繁株行種植,收穫株行。
2006年,對收穫的株行進行品系鑑定試驗。
2007年,進行品系比較試驗。
2008年,進行品系比較試驗及漯河市多點試驗。
2009—2010年,參加全國長江流域組花生新品種區域試驗。
2011年,參加全國長江流域組花生新品種生產試驗。
2012年2月,通過國家花生新品種鑑定,鑑定編號為國品鑑花生2012015。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漯花4011為中間型小花生,連續開花,全生育期129.6天。株型直立,主莖高28.0厘米,側枝長29.1厘米,總分枝數7.2條,葉片橢圓形,葉色綠。莢果普通形,果嘴鈍,種仁橢圓形,種皮粉紅色,無油斑,無裂紋,百果重158.8克,百仁重69.6克,出仁率77.30%。
  • 抗性:漯花4011抗旱性強,抗倒性強,種子休眠性強。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對漯花4011進行了抗病性鑑定。結果表明,該品種中抗花生葉斑病和抗花生鏽病,高抗花生青枯病
  • 品質:農業部油料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對國家區域試驗收穫的花生進行測試:2009年含油量55.13%,蛋白質含量24.49%,油酸含量44.2%,油亞比1.36。2010年含油量57.26%,蛋白質含量23.37%,油酸含量45.4%,油亞比1.44。兩年平均含油量56.20%,蛋白質含量23.93%,油酸含量44.8%,油亞比1.40。

產量表現

  • 漯花4011國家長江流域區域試驗產量表現
2009年平均莢果產量4024.50千克/公頃,比對照中花15減產2.89%。子仁產量3111.00千克/公頃,比對照中花15增產201.6千克/公頃,增幅達6.93%。
2010年平均莢果產量3822.75千克/公頃,比對照中花15減產6.94%,子仁單產2855.55千克/公頃,比對照增產3.72%。
兩年莢果平均產量3923.70千克/公頃,比對照減產4.92%,子仁單產2982.00千克/公頃,比對照中花15增產201.6千克/公頃,增幅為1.5%。
  • 漯花4011國家長江流域生產試驗產量表現
2011年生產試驗,匯總平均莢果產量4493.55千克/公頃,比對照品種中花15增產140.4千克/公頃,增幅為3.37%,在14個試點中,8個試點增產;子仁產量3415.05千克/公頃,比對照中花15增產272.10千克/公頃,增幅為8.66%,在14個試點中,11個試點增產。

適種區域

漯花4011適合在中國安徽、江蘇沿江花生產區種植。

栽培技術

  1. 精細整地:選擇有灌溉條件壤土及沙壤土地塊種植最好,儘可能避開多年連作、病蟲寄生量大的地塊。春播地膜花生採取深耕細作,深耕在30厘米左右,深淺輪耕,耕後細耙,達到地平、土細、肥勻、不板結。夏播花生可採取旋耕細耙或鐵茬直播後及時中耕滅茬。
  2. 合理施肥:畝產350千克的地塊,可施優質土雜肥2000千克、尿素3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硫酸鉀15千克;產500千克以上地塊,施優質土雜肥5000千克、尿素30千克、過磷酸鈣80千克、硫酸鉀15千克。有機肥、鉀肥全部用作底肥,2/3氮磷肥用作底肥施肥,1/3氮磷肥用作追肥施肥,偏沙土地則以追肥為主。
  3. 適時精量播種:地膜覆蓋花生,3月25日至4月5日播種為宜;春播及麥套花生,4月25日至5月5日播種為宜;夏播花生6月10日前播種為宜。播種深度3厘米左右。每畝地膜覆蓋春播花生1.3萬穴,夏直播花生1.6萬穴,每穴2粒。
  4. 精細管理:生育期管理應以促為主,促控結合。苗期遇旱澆水,遇蟲防治,尤其注意防止蚜蟲傳播病毒病。開花至下針期:一是精量追肥防衰老,在封壟前將用作追肥的1/3氮磷肥追施,確保枝葉繁茂;二是用花生專用肥600~8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間隔10天連噴2次,保綠葉光合功能;三是畝用壯飽安可濕性粉劑20~25克,兌水40~50千克,間隔10天噴施2次,達到控旺促壯的效果。後期調節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減緩葉片衰老,保持較多的綠色面積,促進營養物質向莢果運轉,增加產量:一是每隔10天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1次,連噴2~3次;二是畝噴施150~200倍10%吡蟲啉可施性粉劑,防治棉鈴蟲及造橋蟲危害;三是用藥劑向花生根部灌根,防治蠐螬螻蛄地下蟲為害;四是用50%的多菌靈可施性粉劑800倍液每隔15天噴施1次,連續2次噴施防治葉斑病。適時收穫,在主莖葉脫落至3~4片時及時收穫,以防花生落果和土內發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