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東定陶進士喬遷任郾城知縣,認為“螺”字用於地名不雅,遂改“螺”為“漯”。
清末,
京漢鐵路在這裡修建車站,取名
漯灣河車站,因名稱字多,為便於書寫和稱呼,省略為漯河車站,漯灣河鎮也隨之稱漯河鎮,屬郾城縣。隨著漯河經濟的發展,牛行街牲畜貿易市場的擴大,以及漯河車站的升級,漯河知名度愈來愈高,漯河已為世人所公認。在這種情況下,1958年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承認“漯”字的第二讀音。
在河南郾城縣東,一名漯灣渡,《清一統志》“澧河自縣東南漯灣渡北流合沙河。”今京漢鐵道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