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7日在漯河市郾城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漯河市郾城區人民政府區長 李占賓進行了2022年漯河市郾城區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漯河市郾城區2022政府工作報告
- 活動時間:2022年5月7日
- 報告單位:漯河市郾城區人民政府
- 報告人:李占賓
活動內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區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面對複雜嚴峻的發展環境、超出預期的風險挑戰、疫情汛情的疊加衝擊,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現代化郾城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由180.3億元增長到276.2億元,總量居縣區第二位,其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1%。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8.8%,累計完成503.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7.7%,由96.2億元增長到172.4億元,總量居全市第二位。財政總收入翻一番半,達到46.5億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5.7%,由6.2億元增長到8.1億元。
——社會事業水平顯著提升。新增就業4.2萬人。新增學位2萬多個,基本消除大班額。“五醫聯動”改革深入推進,民眾看病負擔明顯減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村低保標準由2640元提高到5040元。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1495元增加至31829元,居全市第二位。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46個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改造老舊小區261個,打通斷頭路12條。高標準完成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任務。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萬元GDP能耗由13.4噸標準煤下降到2.3噸。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58天,比五年前增加98天。成為全國農作物綠色防控示範區、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區。
——社會治理能力顯著提升。“格線化+大數據+鐵腳板”基層治理模式全市推廣,三級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處化解體系日益完善。縱深推進安全隱患“鐵拳清零”行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戰果豐碩,平安創建鞏固深化,人民民眾安全感不斷增強。
主要做了六個方面工作:
(一)努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基礎更趨穩固。以先進制造業為主攻方向,持續提升產業集群發展能級。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由中國農業大學任發政院士領銜的河南省食品實驗室開工建設,將成為助推全省萬億食品產業創新發展的“發動機”。漯河創新食品與生物工程研究院、漯河食品公共研發平台、創源生物育種平台等已發揮賦能產業發展作用。創成全市首家省級大學科技園、全省第一批食品加工中試基地,沙澧眾創空間成為全市唯一的國家級眾創空間。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3家。主導產業更加明晰。漯河微康生物、小帥才食品、啟福醫藥、新旺化工、江山建材等企業加速壯大,泰格生物醫藥產業園成功落地,天壕新能源計畫今年主機板上市。淞江產業集聚區成為省級先進制造業開發區,漯西工業集聚區獲批全省首批專業化工園區。“萬人助萬企”紮實推進。減免、緩徵涉企稅費14.5億元。裕松源、澳的利成功盤活。叮噹牛食品、體寶飲品等企業廠區年年雨水倒灌的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新旺化工、創聯油脂等企業拿到了等待10多年的不動產證。
(二)努力強化投資拉動,高質量發展後勁更加堅實。堅持把投資拉動作為穩增長的首要任務,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固定資產投資的重中之重。開放招商成果豐碩。新簽約微康微生態產業園、中科啟程新材料產業園、想念食品產業園、特味濃食品等主導產業項目和快成物流、太平洋保險、仙川人力資源等總部經濟項目84個,其中超10億元項目22個。累計利用省外資金217.9億元、外資8.5億美元。項目建設成效顯著。謀劃儲備480 個項目、總投資3560億元。共包裝謀劃專項債券項目79個、總投資237.6億元,債券發行規模居全市第一位,已實際到位專項債券資金 27.68億元。共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265個,實際完成投資501.8億元。新開工安邁康農用益生菌、食品機械智造園等項目179個,完成投資459億元。新投產埃納生醫療器械、盛浩飲料等項目129個,完成投資287億元。深化改革積厚成勢。放管服改革、國企改革、產業集聚區改革集成推進,營商環境便利度居全省縣(市)區第25位。龍勝投資集團淨資產達30億元,發行專項債券項目16個、總投資15億元。“承諾制+標準地”做法全市推廣,屠龍磨具成為全市首個土地帶方案出讓、拿地即開工項目。
(三)努力打贏三大攻堅戰,高質量發展短板加快補齊。咬定目標,壓實責任,埋頭苦幹,攻下最難的壁壘,啃下最硬的骨頭,取得決定性成就。脫貧攻堅圓滿收官。“六位一體”帶貧模式全市首創,扶貧資產“五清”管理做法全省推廣,“三大健康扶貧中心”模式登上央視。污染防治取得突破。PM2.5均值由每立方米128微克下降到58微克。PM10均值由每立方米193微克下降到83 微克。出境水質全部達到Ⅲ類以上標準。土壤環境質量總體平穩。風險防控有力有效。政府存量債務消化31%。清收農信社不良貸款5.6億元。化解波普藝墅家、中華家園等問題樓盤32個,上萬戶居民拿到了期盼已久的不動產證。
(四)努力加快城鄉融合步伐,高質量發展格局更加協調。城鄉基礎配套設施累計投資達155億元,城鎮化率提高6.6個百分點、達到61.5%。三農基礎更加穩固。建成高標準農田16.2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35萬噸。獲準創建全省優質小麥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郾城鮮桃、蟠棗成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連續14年蟬聯全國生豬調出大區。新改建農村公路230多公里,成為全省“四好農村路”示範區。現代服務業最佳化發展。駐郾金融機構存款餘額326.2億元、貸款餘額367.2億元,均實現翻番。市場主體由1.8萬戶增長到10.9萬戶,增長五倍。服務業增加值由63億元增加至164億元,實現翻番。城市建管水平持續提升。交通北路、泰山北路等斷頭路均被打通,中原路、緯八路等道路大修改造。建成生態水系12公里、濱水樂道50公里、雨污分流23平方公里,會展中心、祁山路等區域逢雨必淹的老大難問題得以解決。沙河4次超標準洪水實現未分洪安全過境。
(五)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城鄉居民。累計民生支出達91.2億元,是上個五年的1.5倍。就業優先貫穿始終。職業技能培訓6400多人,返鄉創業6500多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萬人。教育事業跨越發展。投資13.6億元新改建中國小34所,成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食品職業學院升格職業本科大學進展順利。健康醫療水平明顯提升。建成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改擴建區級醫院2所、新建標準化村級衛生室55所。區人民醫院、中醫院晉升二甲醫院。公共文化服務不斷升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啟動籌建,建成史志館、圖書館和一批足球場、智慧書屋。榮膺全省“書法之鄉”稱號。社會治理創新有為。信訪秩序明顯好轉。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應急救援能力不斷提升。成功創建全國“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區、全國法治創建活動先進區、全省平安建設優秀區。新時代雙擁共建、軍民融合向縱深發展。退役軍人事務、市場監管、愛國衛生、人防、供銷、氣象、通訊、僑務、史志檔案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六)努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高質量發展保障不斷強化。堅持政治引領,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深刻領悟“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依法行政,大力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761件、政協提案1129件。堅持高效施政,不斷完善五個周例會、周交辦、月講評等工作推進機制,政府執行力明顯提升。堅持從嚴治政,馳而不息糾正“四風”,著力規範權力運行,加強行政監督和審計監督,努力鍛造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隊伍,政府自身建設水平和治理能力持續提升。
過去五年,是郾城發展史上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五年,也是厚積薄發、增勢蓄能的五年,更是碩果纍纍、出彩添彩的五年。五年來,承辦國家級現場會5次、省市級現場會38次。榮獲全國縣域食品經濟示範區、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區等省級以上榮譽60項。經過全區上下五年努力拚搏、接續奮鬥,解決了許多以前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實現了“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十四五”發展良好開局,郾城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向駐郾部隊、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郾城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發展成之惟艱,經驗彌足珍貴。回顧過去五年,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必須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全力做到“六個統籌”。一是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斗大的風。疫情傳播隱匿快速,影響巨大深刻。必須做好與疫情長期鬥爭的各項準備,堅決守住長周期不發生規模性疫情底線,把最大不確定因素變為確定性因素,以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才能實現“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二是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必須樹牢底線思維,切實提高重大風險預測預警能力,制定務實管用的應對預案,建立萬無一失的防範體系,才能有效防止各類“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發生。三是統籌好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統籌城鄉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必由之路。必須堅持把城市和鄉村一體謀劃,系統建設中心城、產業園、重點鎮、特色村,才能在城鄉協調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四是統籌好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發展經濟是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始終把加快發展作為根本任務,堅持在發展中保障改善民生,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相輔相成。五是統籌好前瞻布局和乾在當下。前瞻布局才能把準航向,乾在當下才能成在實處。必須既要用前瞻30年的戰略眼光想問題、定規劃、做決策,又要將立足近5年的工作任務推進好、落實好、解決好,才能讓郾城發展行穩致遠、決勝未來。六是統籌好穩字當頭與穩中求進。穩是進的基礎,進是穩的目的。必須保持定力不動搖,咬定青山不放鬆,才能既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又能推動經濟向更高質量發展。
各位代表,安不可忘危,穩不可忘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風險挑戰。產業結構不優,工業基礎相對偏弱,缺少大型龍頭企業,骨幹稅源不多。受疫情影響、大宗貨物和原材料輔料價格上漲、市場需求疲軟、供熱不足等因素制約,中小企業普遍經營困難。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消費復甦艱難,市場投資信心不足。歷史包袱沉重,問題樓盤較多,財政收支矛盾加劇。個別幹部作風不嚴不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仍不同程度存在。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有效措施,下大力氣予以攻堅和破解。
二、未來五年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未來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全市“單項工作爭第一、整體工作創先進,爭當全省‘奮勇爭先、更加出彩’排頭兵”總要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項目為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與安全,統籌改革發展穩定,統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施高效能治理、保障高水平安全,全面建設“三區四高地”現代化新郾城,奮力打造活力創新之城、產業興旺之城、美麗生態之城、宜居幸福之城,全力譜寫新時代郾城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未來五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達到387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達到25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0%,突破10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5%,達到4.8萬元以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
實現今後五年高質量發展,需要堅持實施“八大戰略”,努力完善“八大體系”。
一是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完善創新生態體系。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重大創新平台科研成果轉化活動、重點產業集群中試基地“三個全覆蓋”。河南省食品實驗室形成引領,食品科創小鎮呈現雛形。創新平台提能造峰,創新人才集聚裂變,創新主體倍增提質,創新生態完善優良。
二是堅定不移實施產業強區戰略,完善先進制造業體系。工業強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郾城區先進制造業開發區、漯西工業集聚區晉位晉級。健康食品、生物醫藥、新材料主導產業形成三個百億集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00家以上,基本形成未來產業為先導、新興產業為支柱、傳統產業為基礎的發展格局。
三是堅定不移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完善產業生態體系。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以項目建設帶動有效投資。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主導產業、戰略新興產業、房地產、市政基礎設施、民生等各類項目建設,每年新開工、新投產項目30個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10%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5%以上。
四是堅定不移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完善現代城鎮體系。中心城區作為全市政治、經濟、教育和文化中心的地位更加凸顯。構築“雙井字”高鐵、環城高速和“2縱6橫”繞城幹線三張立體交通網路。6個鎮地方特色鮮明、實力明顯增強,湧現一批產業特而強、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的精品小鎮。以主城區為中心、開發區和田園綜合體為紐帶、重點鎮為骨幹、重點村為支點的四級城鎮體系發育基本成熟。
五是堅定不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完善農村基層治理體系。基本建成全國優質小麥基地、全國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全省知名的鄉村文旅示範基地、行業有影響力的生物育種基地,形成一批集體經濟產業園。農村基礎配套設施水平實現明顯提升。新時代“楓橋經驗”創出郾城特色,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健全。實現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
六是堅定不移實施綠色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體系。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基本形成,污染物排放持續減少,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處置能力明顯增強。沙北區域集中供熱擴容穩定運行,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和固廢危廢循環利用體系健全完善,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全面提升。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75%以上,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8.5%。
七是堅定不移實施民生為基戰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就業形勢總體平穩,人力資源供求匹配效率有效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全民參保應保盡保,待遇水平穩步提高。基礎教育更加均衡,高等教育實現突破,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創出特色,叫響教育強區品牌。優質高效醫療服務體系更富活力,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全面優於全國平均水平。老齡事業和產業有效協同,基本形成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和健康支撐體系。
八是堅定不移實施安全發展戰略,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能力全面增強,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應急管理機制體制健全完善,本質安全能力水平明顯提升。基本形成城鄉統籌、網上網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打防管控一體的社會治安防控新格局。數字郾城建設步伐加快,努力實現智慧型感知就在身邊、安全網路覆蓋全域、風險隱患遠離民眾。
三、2022年重點工作安排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6.8%、10%、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進出口總值穩定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高於市定目標。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2.6%。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省市定目標以內。糧食產量保持在7億斤以上。
重點做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從嚴從緊從細從實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深刻汲取“4·10”疫情教訓,認真復盤反思,深化以案促改。堅決貫徹“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科學精準、動態清零”總方針,立足於防、早、快、準、小,堅持常態常備、科學精準、防線前移、關口內置、劃小單元、聯防聯控,堅決守住長周期不發生規模性疫情底線。
健全平急轉換機制。構建“應急+日常”機制,加強常態化疫情防控指揮部,實行實體化運轉、專班化推進,全面提昇平急轉換、常態常備能力。一旦進入戰時狀態,扁平化指揮,盡銳出戰,合力合圍,從快從嚴,以快制快,堅決在一周內實現社會面“清零”、一個潛伏期內實現社會面和隔離點“雙清零”。
織密立體防控網路。堅持人、物、環境“三鏈同防”,築牢基層、卡口、數字“三道防線”,加強五級格線管理,發揮16類哨點作用,從嚴篩查管控27類重點人群,持續築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固防線。
全面加強能力建設。常備應急指導、應急流調、應急核酸檢測、專家智庫四支隊伍。常態化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學規範用規範人人過關。建成區疾控中心PCR移動方艙實驗室,核酸檢測能力達到40萬人份以上。改造儲備集中隔離房間2000間以上。疫苗接種應接盡接、願接盡接。
壓緊壓實防控責任。嚴格落實“六個過一遍”要求,做到“十項重點工作”常抓不懈、日清日結。加強常態化督導檢查,壓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做到責任到人、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形成群防群控、聯防聯控的強大合力。
(二)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加快轉換髮展動能。堅持把創新作為發展的邏輯起點、擺在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以創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引進創新人才。圍繞健康食品、生物醫藥兩大主導產業,出台《郾城區人才賦能高質量發展激勵辦法》,依託河南省食品實驗室、泰格集團、微康生物等資源優勢,吸引“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傑青、優青、教授、博士等高端人才團隊來郾投資創業發展。
打造創新平台。全力推進河南省食品實驗室建設,規劃建設食品科創小鎮,打造“創新之源、食品未來、人才高地”。建設河南食品科技產業園、“益生菌+”、泰格生物醫藥3個創新型示範園區。加快建設微康創新食品與生物工程研究院、泰格大數據中心、創源生物育種中心等創新平台,提檔升級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試基地、新旺新材料研究中心、金囤種業育種基地、啟福醫藥研發中心等創新平台。創建國家級融合創新平台1家、省級創新聯合體1家、市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5家。
培育創新主體。構建政府支持、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創新投入機制,力爭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到1.9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實現全覆蓋,中小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80%以上。實施“三大改造”項目30個以上、投資40億元以上。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以上、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50家以上。
(三)強化項目為王理念,著力擴大有效投資。營造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抓好項目的濃厚氛圍。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100個以上、完成投資100億元以上。其中省市重點項目21個、總投資153億元,專項債券項目24個、總投資62.9億元。
著力招強引精。圍繞主導產業,瞄準國內外500強、行業龍頭企業、上市公司、專精特新企業,健全“五張招商圖譜”,配備“六大招商要素”,加密與重大投資意向企業溝通對接,爭取中兵國控集團植物提取液、睿智醫藥益生元、華潤神舟生物科技保健品、加加集團釀造醬油等項目早日簽約落地。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引進省外境內資金增長10%,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
加快項目建設。加強項目謀劃,聚焦中央鼓勵支持的交通能源水利等網路型基礎設施、信息科技物流等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國家安全基礎設施領域,謀劃項目30個以上、總投資80億元以上、申請專項債券60億元以上。動態更新重大項目儲備庫,保持項目500個以上、總投資3500億元以上,其中260個進入國家重點項目庫。提高項目成熟度,努力做實項目前期,讓項目對上可爭資、對外可招商、對內可實施。加大督促協調力度,推動微康微生態產業園、食品機械智造產業園、小帥才食品等71個項目加快建設,確保九鼎新材料、龍鳳速凍食品、好孩子嬰幼兒食品、萊頓健康食品等40個項目開工建設,安邁康農用益生菌、小微企業孵化園、定味食品等30個項目建成投產,年度完成投資90億元以上。
做好要素保障。加強服務保障,建立重點項目全程代辦服務制,實行建賬、理賬、對賬、交賬、算賬“五賬法管理”。加強用地保障,深化“標準地+承諾制”,收儲工業用地1000畝以上。新建標準化廠房10萬平方米以上。加強資金保障,密切與國開行、農發行等金融機構合作,與省投資集團、豫資集團、市城投、市發投等國企合作,與河南農開、盛世景等基金合作,促成一批項目前期貸、項目貸、購建提升貸和股權投資。
(四)強化經濟運行調度,保持平穩發展態勢。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著力穩存量、挖增量、防變數,努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推動項目入庫納統。推動“三個一批”和“五庫聯通”緊密銜接,建立新增入庫項目培育庫,常態保持後備項目100個以上。建立項目入統計畫台賬,動態更新、精準服務,確保在建項目“應統盡統”,新增在庫統計項目50個以上。
大力培育四上企業。實施“在庫企業抓增長、達標企業抓入庫、規下企業抓培育、新建企業抓跟蹤”四大行動,讓更多項目投產達效、生成企業、入統升規,確保新增定味食品、中駝食品、君泰科技等“四上企業”50家以上。
強化財政資金保障。狠抓財源建設,調整區鎮財政體制,積極培育新興稅源。抓好綜合治稅,寓管理於服務之中,深化“七項制度”,確保應收盡收。激勵對上爭資,爭取上級轉移支付16億元以上,力爭獲批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40個以上、總投資50億元以上。
(五)強化工業主導地位,重塑區域競爭優勢。圍繞“五基地五中心”現代化食品名城建設,找準發展定位,突出主導產業,著力延鏈補鏈強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工業經濟的核心競爭力、產業帶動力和發展貢獻力。
壯大主導產業。做強健康食品產業,支持微康生物、小帥才、澳的利、叮噹牛等企業規模發展。做大生物醫藥產業,加快引進實施泰格醫藥創新藥、仿製藥、藥品委託生產等系列合作項目,支持啟福藥業、蓮花醫療器械、埃納生醫療器械等企業發展壯大。做優精細化工產業,新建締旺二期、普旺新材料等項目5個以上,不斷豐滿產業鏈。做新綠色建材產業,建成航源綠色建材產業園,引導金海岸商砼、江山建材、實德型材等企業加快轉型升級,進行綠色化、數位化和智慧型化改造。
育強企業群體。下大功夫抓好小升規企業培育、倍增工程企業培育、億元企業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三大改造、創新型示範園區創建工作,新增“小升規”25家以上,力爭銷售收入超10億元企業實現零的突破,重點企業銷售收入增速20%以上,培育2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大力助企紓困。紮實開展“萬人助萬企”,引導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按照50%稅額幅度頂格減征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擴大階段性緩繳養老金,增值稅留抵退稅提前全額退還,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100%加計扣除。扶持餐飲、住宿、文娛等困難行業渡過難關、恢復發展,推動金融、電商、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擴容提質。為工業企業全員核酸檢測提供服務,集中採購防疫物資按成本價供給所有企業,設定司乘人員“健康監測驛站”,確保“疫斷其路、貨暢其流”,千方百計、全力以赴保住市場主體,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深化開發區改革。深化推進“三化三制”改革,全面推行“管委會+公司”模式,重塑重振經濟建設主陣地、主戰場、主引擎。加快管線布局最佳化調整,爭取早日釋放存量土地2000畝以上,盤活低效閒置用地1000畝以上,讓產業用地占比不低於60%。實施園區基礎配套設施提升工程,謀劃實施PPP項目23個、總投資9.6億元,力爭啟動新建道路9.2公里、排水管網10.3公里,加快建設五台山路消防站,建成漯西特勤消防站。
(六)強化城市有機更新,提升宜居宜業品質。以更高質量更高水平文明城市為目標,著力扮靚“面子”、做實“里子”、涵養氣質,統籌推進規劃提標、建設提質、管理提優。
推進城市內外兼修。實施孟南區域雨污分流,改造提升海河路、巴山路,新建伊河路、規劃路,建成濱水樂道32.5公里。續建棚改安置房9000套以上、回遷居民2800戶以上。新改建公廁12座。改造老舊小區9個。新建充電樁1000個,兩年內實現小區充電樁全覆蓋。全力服務沙澧河二期、龍江生態城、引澧入潁等市政重點工程,傾力支持新西環、許信高速、周漯平高速、107國道東移等重點交通工程,征拆土地2600畝以上。
傾力化解問題樓盤。聚焦停工爛尾、權證辦理等問題樓盤,以民為本、依法依規,努力把歷史問題在當下解決好、化解掉。實施專項攻堅,專人專班、一案一策,力爭方匯花園、銀河灣、嶗山花園等24個樓盤3962戶居民拿到不動產證,突出問題一年左右大頭落地。注重標本兼治,防範在先、監管在前、健全機制、堵上漏洞,堅決遏制新增問題樓盤。
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著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加快推進建業·天悅、建業·中梁、昌建·理想城等44個地產項目建設,確保商品房預售110萬平方米、銷售100萬平方米以上。積極對接央企國企,推動郭莊、五里崗、下坡楊、英張、中原路等區域適時啟動開發建設。
加強城市精細管理。深化環衛保潔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進一步加強市區內澇積水路段整治。持續實施市容環境改善、背街小巷整治、交通秩序治理、農貿市場規範、公共配套完善、文明行為提升等專項行動,打造精品特色街區,鞏固創文創衛成果,努力扮靚城市顏值。
(七)強化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圍繞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全面加快特色農業強優、基礎功能提升、職業技能富民和集體經濟壯大,打造鄉村振興郾城樣板。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確保耕地面積穩定在42萬畝以上。謀劃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加快五虎廟灌區二期建設,新建高標準農田1.25萬畝。投資1.4億元實施窪地治理。實施災後農田恢復重建工程2.5萬畝,修整防汛道路、險工護岸12.5公里,重建道路、電纜等設施66.5公里。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監管運營,謀劃實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項目37個,堅持為困難弱勢群體購買防貧保險,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紮實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創新消費扶貧和金融扶貧模式,力爭綜合戶貸率達到35%以上。
培育壯大現代農業。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塑造和標準化生產,加快建設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基地、省級小麥現代產業園、金囤種業育種基地、中科花鹿未來農業科技園。爭創國家級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區。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發展優質專用小麥18萬畝以上,新增農業龍頭企業3家、“三品一標”5個。
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實施“治理六亂、開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動,健全常態長效機制,打造一批人居環境示範村、農旅融合試點村。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新建農村公廁5座、通村入組公路10公里。實施“公路+產業”戰略,啟動“幸福鄉村游一號線”二期建設,實行路產路權“三隊兩員一中心”管理,創建“四好農村路”示範鎮2個。
加強創新鄉村治理。扶持興建標準廠房、農貿市場、光伏發電等經營性物業項目,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穩慎推進農村水權水價綜合改革。打造一批綜合物流中心、物流中轉站,在全市率先創成“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區”。深入開展“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創建等活動,完善村規民約,深化移風易俗。開展基層矛盾調處化解專項行動,堅持“四定四包”,加強“三調聯動”,確保各類矛盾發現在早、解決在小。
(八)強化綠色發展理念,厚植生態成色底色。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雙碳”目標為引領,轉變發展方式,培育綠色動能,努力讓郾城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加大節能減碳力度。聚焦碳達峰、碳中和前瞻謀劃、把握主動,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嚴控新上“兩高”項目。推動工業、建築、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加快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慧型化和服務化改造,爭創省級綠色工廠2個。
加快循環經濟發展。加快塑膠污染全鏈條治理,開工建設中科啟程可降解新材料產業園。開工建設新盛熱電聯產項目。發揮省級全域推進光伏開發試點優勢,開工建設8.2萬千瓦時分散式光伏發電項目。謀劃實施固廢處理、餐余垃圾處理項目。建成污水處理廠二期。爭創省級秸稈綜合利用示範區。
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和淨土保衛戰,確保PM2.5、PM10、空氣優良天數保持“兩降一升”,土壤環境安全穩定。推廣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系統,確保飲用水源地達標率100%。持續推進國土綠化,培育優質森林資源,提升生態碳匯能力。積極推進“五水綜改”,堅持“四水四定”,深化“四水同治”,確保過境河流斷面水質綜合達標率100%。
(九)強化民生保障,增進民生福祉。堅持人民至上,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投資8.4億元紮實辦好民生實事,持續提高公共服務質量,更好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穩定擴大就業。精準施策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創業,確保城鎮新增就業7000人以上、失業再就業5100人以上,農村轉移就業5200人以上,幫扶困難人員就業1800人以上,農民工返鄉創業1200人以上。紮實開展“人人持證、技能河南”活動,新增持證人員1.8萬人、高技能人才3400人以上。
發展社會事業。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消除城區大班額。加快龍城鎮中心學校幼稚園、商橋鎮中心學校幼稚園、漯河市第二中等專業學校綜合實訓樓建設。繼續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減負工作,嚴格治理校外培訓機構,讓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努力促進教師應教盡教、學生學足學好。支持食品職業學院升本、技師學院創建高等專科學院。加強國民體質監測,培訓一批社會體育指導員,啟動區婦幼保健院遷建工程。夯實基層文化陣地,謀劃“三色旅遊”精品線路,不斷鞏固“書法之鄉”創建成果。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推動軍民融合發展,不斷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
完善社保體系。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畫,持續提高退休人員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全面推行養老保險喪葬補助制度。推進“五醫聯動”改革,啟動職工門診統籌,提高糖尿病、高血壓治療費用報銷比例。打造“居、助、養、護”一體化、全覆蓋的五級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區養老服務中心、鎮養老服務中心9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48個、農村幸福院135個。全面落實退役軍人待遇保障,不斷完善退役軍人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接續政策。紮實開展惠及6600多人的事業單位崗位設定和職員等級晉升工作。提高低保和特困人員補助水平,統籌做好助殘、救孤、濟困、優撫等工作。
守牢安全底線。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堅決防範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十五條硬措施,對標對表、動真碰硬,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行動和危化品、九小場所、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居民自建房等領域專項排查整治行動,不間斷排查風險、消除隱患,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深入踐行“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汛救災重要思想,健全完善“區、鎮、村、組、戶”五級群防預警體系,加強“一隊一中心”規範化建設,不斷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深入開展食品安全示範區創建。深化平安郾城和法治郾城建設,深入開展“六防六促”專項行動,防範打擊電信網路詐欺犯罪,大力推進“三零”創建。加強基層治理創新,持續探索“楓橋經驗”郾城模式,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新一屆政府要著力增強“八種本領”,提高“七種能力”,紮實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堅決做到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
加強政治建設。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增強政治能力,持續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成果,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定政治立場,樹牢民眾觀點,走好民眾路線,關注民眾期盼,切實解決好人民民眾“急難愁盼”的問題。
加強能力建設。提升創新力,增強把握政策、謀劃項目的能力,提高培育產業、服務企業的本領,練就勇於擔當、善於作為的鐵肩膀。提升凝聚力,聚焦“9+N”重點工作,加強激勵獎懲約束,強化跟蹤問效問責,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全面激發乾事活力。提升執行力,深刻領悟抓落實“十個關鍵字”,嚴格落實“13710”工作制度,堅持五個周例會和周交辦、月講評,強化“點辦理、批處理”,推動工作部署高效落實。
加強法治建設。堅持科學民主決策,進一步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的決策機制。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設立區行政複議委員會,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不斷最佳化和改進執法方式。全面加強制約和監督,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認真辦理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紮實開展“八五”普法,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普法,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
加強廉政建設。強化作風建設,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四不兩直”作為常態化方式,躬身入局、擔當盡責。厲行勤儉節約,堅持“緊日子保基本、調結構保戰略”,強化預算剛性約束,落實部門“零基預算”,勤儉節約辦一切事業,進一步嚴格財政支出管理,把有限的財力用在助企紓困、保障基本民生的刀刃上。堅守廉潔底線,築牢思想防線,紮緊制度籠子,嚴以用權,慎重用權,切實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驚濤駭浪從容渡,越是艱險越向前。讓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處處防患未然的危機感、事事不進則退的緊迫感、人人知重負重的使命感,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全面建設“三區四高地”現代化新郾城而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