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桑梓情誼

《漫談桑梓情誼》是費孝通所著作品,出自於《費孝通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漫談桑梓情誼
  • 作者:費孝通
  • 作品出處:費孝通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我在國小里讀書時,有一門我最感到興趣的課程,名目叫“鄉土志”。我喜歡這門功課是因為老師所講的話,親切易懂,都是些日常看得到的東西。譬如我們縣裡有個“鱸鄉亭”,在放學之後,我們常去玩,老師就講給我們聽這是誰造的,他還寫了一首古詩,其中有一句“吳江鱸魚肥”,到現在還記得。當我們吃鱸魚時,我就想起了這位老師,這個亭子,和這句詩。我別的功課都考不好,但是“鄉土志”卻總是考得很好。一直到現在,雖然已經有幾十年離開了故鄉,但一閉眼,那魚米之鄉的情調,還是常引起我的遐想。也許因為這位老師,我們稱他沈先生的,很早就灌輸了我對於鄉土的興趣,所以後來,我會想到再去故鄉細細考察,寫成我的第一本著作:《江村經濟》。飲水思源,還是在這一門“鄉土志”,和這位大約現在已作古了的先生。
現在想起來,那時的國小校似乎比了現在的自由得多,不然也不會有這門從來沒有在國定課程中見過的“鄉土志”。而就是這門課程,會這樣深入於小學生的腦子裡,竟會這樣強烈影響了我後來的學術興趣。
近來我又時常想起這一門早已不存在的國小課程來,因為上一個暑假裡,我回家鄉去了一次,傍晚納涼的時候,常和多年沒有見過的老父閒談。我發現了我們這兩代對於鄉土的關係上有很重要的區別。我的父親在他和我差不多年齡時,從日本留學回來,第一件事業是在本鄉辦一個中學,這中學就在鱸鄉亭。接著是組織縣議會,而且曾為爭取縣議會的權力,到北京來請願,企圖組織全國縣議會聯合會。後來又因為見到我們本鄉人多地少,主張一方面向太湖淤塞地帶開拓耕地,一方面用這新得土地的價值,疏通水利。他一貫的事業中心是在本鄉,在地方上,教育、政治、經濟。我的母親也在我出生前後,開辦了一個當時稱為“蒙養院”的幼稚院——到現在除了那箇中學外,一切都沒有了影子,這30多年,一個想為地方基層的鄉土服務的人,失望而老了。他期望於他的下一代。而他的下一代呢?除了我的姊姊還繼續著為本鄉絲業的改良,得到相當收穫外,我們兄弟四個全飛出了家鄉,不再回去了。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費孝通(1910—2005),江蘇省吳江縣(今蘇州市吳江區)人。193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社會學系後,至清華大學研究院社會學部隨俄裔人類學家史祿國學習體質人類學,1935年獲碩士學位。1936年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隨波裔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學習社會人類學,1938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雲南大學、西南聯大、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學院教授。1978年調至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任副所長。從1979年開始主持中國社會學的重建工作,翌年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1985年創辦北京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並任所長。費孝通在農村社會經濟、中國社會結構、民主政治、小城鎮建設等方面著述豐厚,影響巨大;他同時還是一位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曾擔任民盟中央副主席、主席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重要職務。編者簡介呂文浩,1971年生,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近代社會學史、社會思想史、社會文化史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