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水縣石湖中學

漣水縣石湖中學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石湖鎮中學,地址:石湖鄉師路20號。漣水縣石湖中學創辦於1950年4月,位於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美譽的漣水縣石湖鎮,校園占地25畝,是一所具有良好人文地理優勢,環境優美的花園式學校。在5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創造了輝煌的成績。學校先後被漣水縣教育局授予“常規管理先進校”“中考評估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漣水縣石湖中學
  • 校訓: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 創辦時間:1950年4月
  • 所屬地區:江蘇省淮安市
  • 類別:中學
  • 現任校長:黃加浪
  • 地址:石湖鄉師路20號
學校簡介,校容校貌,辦學規模,師資力量,歷屆英才,所授榮譽,發展前景,外界評價,

學校簡介

漣水縣石湖中學創辦於1950年4月,位於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美譽的漣水縣石湖鎮,校園占地42畝,是一所具有良好人文地理優勢,環境優美的花園式學校。在5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創造了輝煌的成績。學校先後被漣水縣教育局授予“常規管理先進校”“中考評估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漣水縣石湖中學
漣水縣石湖中學是南京二十八中對口支教學校,至今已有4位教師先後對該校進行支教,受到當地同行和領導的好評。為進一步落實省市教育部門關於“千校萬師支持蘇北教育”的精神, 2008年3月23至24日,南京二十八中組織了數學、外語、語文和物理四個學科的七位教師,在校長帶領下,來到漣水石湖中學開展“送教下鄉”教學交流活動。漣水縣教研室的魏主任、任主任和王主任和四個學科的教研員以及周邊七所中學相關學科的近百名教師到石湖中學聽課評課。大家一致認為,二十八中教師教學理念新,業務素質高,教學能力強,教學有特色,為城鄉教育教學交流提供了一個好的形式。
漣水縣石湖中心國小地處漣水縣東北,三市四縣交界之處,交通便利,人傑地靈,其前身為創建於1933年的石湖鄉師。現有教職工46人,學歷達標100%。其中市級優秀教師3人,縣級優秀教育工作者3人,縣級優秀教師9人,縣級優秀輔導員4人,縣級優秀班主任4人次,教師隊伍的專業程度在農村國小中位居前列。
多年來,學校一直用思考和發展的眼光,用不懈的奮鬥與追求,實踐著牢固樹立的“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和良好習慣的養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學生的知識水平、學校的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近年來,學校集體連年被評為鎮黨建工作先進單位、縣素質教育先進學校、縣常規管理先進學校、縣規範管理先進單位、縣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縣教育工作目標綜合考評先進單位、縣教育招生工作先進單位、市依法治校示範校、市優秀家長學校、市規範管理先進校。學校集體被評為鎮服務地方經濟先進單位、鎮平安建設先進單位、鎮人民滿意單位、縣鄉鎮社區教育中心合格校、縣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單位、縣義務教育先進單位、縣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先進單位、縣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市優質幼稚園。個人榮譽也凱歌高奏、斬獲頗豐,學校老師在縣級以上各類競賽中獲獎連年有突破,僅2010年獲獎就達30餘人次。校長黃加浪、副校長張龍分別在縣“領航杯”優課評比中獲數學、語文一等獎,肖玲老師在縣音樂教師優課評比中獲一等獎,袁壽麗老師在縣“百節好課”評比中獲數學學科二等獎。縣級學科教學論文一等獎6篇,二等獎8篇,三等獎17篇,市級教學論文一等獎4篇,二等獎8篇,三等獎10篇。
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歷經艱辛,一路坎坷,在“三新一亮”、“六有工程”、“四配套”、“校校通”的層層推進中步入軌道,可以說是一年一大步,兩幢教學樓的拔地而起,校園廣播網的全覆蓋,電視、電腦等現代教學設備的添置,各種體育器材的配備,各類圖書的批量投入,給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校園樸實典雅、熠熠生輝,圍牆、走廊、樓道、教室等錯落有致、隨處可見,切實做到讓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三風一訓、規範守則、古今詩詞、名言警語,時時映入眼帘,令人賞心悅目,引領、教育、啟迪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勇於探索、奮力遨遊,力求使素質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加強,讓知識豐富起來、讓睿智閃爍起來、讓情感飛揚起來、讓文化燦爛起來。

校容校貌

漣水縣石湖中學
漣水縣石湖中學
漣水縣石湖中學
漣水縣石湖中學

辦學規模

漣水人,甚至整個蘇北人,窮而好讀書,最信奉的就是讀書做官.好讀書,好從政,好當官,會當官,歷來如此.讀書目的就是升官發財,然後錦衣還鄉,光宗耀祖.
而出身富蔗,世代書香的張大卓20歲就已加入同盟會提頭造反,在4年造反生涯中,他的詩篇里處處流露出為國赴死的決心:
“讀書不是為家貧,國家凋零感慨深.
拼得一身心血淚,莫教後代恨前人.”
其就義前留訣別詩,詩云:
“英雄兒女兩空空,轉眼滄桑變化功.
假使今朝少一我,他年免卻淚成洪.”
時年僅24歲.
今天讀此詩,才真正感悟什麼叫英雄無悔.
同時也感慨僅為改變自身境況而發憤圖強者,可以成功,很難崇高.

師資力量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石湖中學校長王建中認為,長期以來,我國在學校管理上政企不分,政府對學校管得過多、過死,對學校管理仍舊處在計畫經濟時代的那種模式,實行的是分配製、終身制、鐵飯碗,在這種模式下,教師的收入基本上與教學的質量無關,教師乾多乾少、乾好乾壞,並沒有多少區別對待,學校想要的教師無法進來,而現有的老師即使不稱職也緊緊抱牢自己的鐵飯碗,不思進取,長此以往,後果可能會影響到當地教育和經濟的發展,甚至會影響到幾代人。
為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石湖中學積極創新教學常規管理舉措,著力做到“備課實、上課活、作業精、輔導細、考核嚴”,進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得到進一步彰顯,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正高、學生的學習勁頭正足。
備課實。開學初,石湖中學便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研讀教材,明確學科教學目標和任務,把握雙基內容和要求。要求教師備課緊扣課程標準和教材,確定恰當的教學三維目標和要求,突出重點,把握難點,落實雙基,知識的深度、廣度、密度得當,符合學生實際情況。提倡個人鑽研和備課組集體討論相結合。備課組內統一教學目標、要求、內容、教學進度安排和練習測試,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不同班級的具體情況,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備課有提前量,教案要規範、科學,教學思想要清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後,應寫好教後記,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每學年舉辦一次評選優秀教案活動,以進一步提高備課的質量。
上課活。上課主要是打好學生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石湖中學要求教師嚴格按課表上課,未經教導處同意,不得隨意調課,更不準隨便缺課,教師上課不得遲到,不得離開教室,不提前下課,不拖堂。根據教學目的,正確闡述教學內容,充分注意寓德育於教學之中,精心組織教學的各個環節,積極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授課做到精講精練,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作業精。石湖中學要求教師在布置學生作業時,緊扣教學內容,有代表性、典型性,利於學生鞏固和消化新學知識,並使知識轉化為技能。作業的數量和難度要適當,根據學生的實際,可分層實施彈性作業,既要有統一的要求,又要照顧不同學習能力層次學生的需要。要適度控制課外作業的總量,一般情況,國中每天不超過一個半小時。對擬布置的學生作業,教師應先做一遍。作業批改堅持教師批改——課堂講評——學生訂正——教師檢查的批改程式,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
輔導細。石湖中學要求教師從學習目的、態度、方法的指導,良好學習習慣、品德的培養,所學知識的查漏補缺及學科競賽的輔導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輔導。對普遍性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和特長生的輔導要有所區別。對學習較為困難學生的輔導,重在查漏補缺,具體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以增強學習信心,指導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考核嚴。石湖中學成立教學常規檢查督導小組。小組由校長、主任、教學管理人員和各教研組長組成。定期檢查教師的備課、課堂教學、作業批改、單元達標質量分析、課後輔導、教研情況等。檢查督導小組成員堅持聽課、評課,每人每學期聽課至少40節。教研組長每周檢查本組教師的教學常規落實情況(包括備課、教案、作業批改、聽課記錄等),並認真填寫教學情況統計表,學校及時進行講評。每月召開一次教研組長會,檢查各教研組的教研記錄情況,總結各組的教學常規落實情況。

歷屆英才

石湖,以前叫“佃湖”。“佃湖”,又寫成“甸湖”,它又叫“佃湖盪”。“佃”:耕種土地;“甸”通“淀”。“淀”:淺水的湖泊;“盪”:積水長草的窪地。“佃湖”、“甸湖”、“佃湖盪”應解釋為雜草叢生、低洼易澇的湖盪耕地。當然,“佃湖”還可以作另一種解釋,這兒是有許多租種地主土地的佃戶的地方。
筆者傾向於前一種解釋。
什麼時間有“佃湖”這塊地方?無文字可考。據《中國歷史地圖集》上有關地圖測繪,專家推測,在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漣水建縣時,已有“佃湖”這塊地方,距今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據《安東縣誌》記載,佃湖有“佃湖集”,有“佃湖集圩”。曾叫過“鎮”。
光緒本《安東縣誌》記載:“清雍正六年(1728年),於佃湖鎮設立千總一員”、“乾隆元年(1736年),窈港營都司移駐佃湖,改為佃湖營都司,佃湖始立專營”。這就是說,在雍正六年及以前,“佃湖”已叫“佃湖鎮”,清廷在此專設“佃湖營都司”。“佃湖集”早於“佃湖鎮”,“集”、“鎮”之名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了。
光緒本《安東縣誌》記載,清同治元年(1862年),河南捻軍過境,“由沭陽東下佃湖,破阜寧,飽掠而去”。捻軍過後,安東縣內各地為了戰備,都築土圩。佃湖也築土圩,叫“佃湖集圩”。
佃 湖 營
彭雲生
為了說清“佃湖營”,先簡述一下“綠營兵”。據辭書解釋,綠營兵,清代軍制。漢兵用綠旗,稱綠營兵或綠旗兵。兵種分馬兵、步兵。在各省設有督標(由總督統轄)、撫標(由巡撫統轄)、提標(由提督統轄)、鎮標(由總兵統轄)、軍標(設於四川、新疆,由將軍統轄)、河標(由河道總督統轄)、漕標(由漕運總督統轄)。標下設協、由副將統領,協下設營,由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分別統領,營下設汛,由千總、把總分別統領。
據光緒本《安東縣誌》記載:安邑向無專設武員,只由廟灣營撥派千把一員巡防守城。雍正五年(1727年),始於城內專設把總。六年(1728年),於佃湖鎮設立千總一員,仍歸廟灣營游擊兼轄。
清乾隆元年(1736年),將窈港營都司移駐佃湖,改為佃湖營都司,佃湖始立專營。此時,安東縣境內才有專設武員。佃湖營設立後,它統轄左、右哨把總二員,外委把總二員。左哨專管黃河、灌河二海口,負責出洋游巡;右哨專管城池,庫獄及兩路六鎮地方。道光年間,改把總為千總。同治四年(1865年),裁撤河營,由鎮標派守備,外委千總一員,派359名馬步兵駐紮縣城內;又撥派把總一名,駐嵇家碼頭,外委把總一名,駐程家集。駐城千總,另兩處把總,均歸守備管轄。
同治十一年(1872年),裁撤守備,其所轄弁兵,統歸佃湖營。此時佃湖營都司,管轄中軍千總,外委千總,額外外委千總各一員。佃湖營派馬步兵187名駐佃湖巡防,派馬步兵50名駐縣城防守。又外委把總五名。派馬步兵56名分駐嵇家碼頭,程家集、五港口、百祿溝、阜寧六套。
以後,安東守城把總前後二人,千總前後十八人皆由佃湖營撥派;嵇家碼頭,程家集,五港口等地把總,也皆由佃湖營撥派。
清朝末年,綠營兵撤廢,佃湖營也就撤銷了。
佃湖營,從乾隆元年(1736年)設立,到清末裁撤,歷時一百七十多年。它重要的戰略位置為人們所共識。故民國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佃湖都有駐軍。歷史雖已過去,但我們應記住這段歷史:佃湖曾有過的輝煌。
佃湖隸屬問題。明以前,無資料可考。明清時,安東縣分兩路九鎮。“佃湖”隸屬“五港鎮”。
民國元年(1912年),改兩路九鎮為六市七鄉,“佃湖”屬“五港市”。
民國十八年(1929年)秋,實行區制,改六市七鄉為九個區,“佃湖”屬“第七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六月,國民黨江蘇省教育廳在佃湖創辦“石湖鄉師”。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秋,國民黨漣水縣政府改九個區為七個區。此時,“佃湖”已叫“石湖”,屬“第六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元月二十四日,漣東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二月,改原國民黨漣水縣政府所轄的七、六、四區為一、二、三區,漣東縣政府稱此地還叫“佃湖”,它屬第二區。
十一月,改一、二、三區為一、二、三、四、五區,佃湖仍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十一月,漣東縣政府改五個區為六個區。此時,佃湖改叫“佃湖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春,漣東縣區劃又有調整。全縣設十三個區,佃湖仍叫“佃湖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九月,漣東縣區劃又有調整,全縣劃為九個區。此時,佃湖叫鄉,屬黃營區。以後漣東縣區劃雖又有調整,但 “佃湖鄉”一直屬“黃營區”。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6月,漣水、漣東兩縣合併,成立漣水縣,全縣15個區,“佃湖鄉”屬“黃營區”。1954年6月,漣水區劃又有所調整,此時,“佃湖”改為“石湖”,仍屬“黃營區”。
1958年秋,全縣人民公社化,縣裡改“城南農場”為“城南農藝場”,石湖為“城南分場”。
1959年春,改“石湖城南分場”為“石湖農藝場”。
1965年7月,改“石湖農藝場”為“石湖果園”。
1988年7月,撤銷“石湖果園”,成立“石湖鎮”。
“石湖鎮”名字一直沿襲至今。
石湖,是個古老的地方,已有二、三千年歷史。300年前,這兒已有“佃湖集”。地方建制叫“佃湖鎮”。清乾隆元年在這兒專設“佃湖營都司”。民國二十二年,國民黨江蘇省教育廳在這兒創辦“石湖鄉師”,民國二十三年國民黨漣水縣政府改“佃湖”為“石湖”。地名“石湖”始見。以後,它的名稱時叫“佃湖”,時叫“石湖”。1954年6月,漣水縣政府才把名字固定下來,叫“石湖鄉”。1965年7月,叫“石湖果園”,1988年7月,成立“石湖鎮”。時隔300多年,石湖才又恢復“鎮”的建制。

所授榮譽

石湖,歷史上曾名佃湖,因黃河水澤千畝湖盪多居佃戶而得名。她位於淮安市的東北部邊緣,廢黃河的西岸,是濱、阜、響、漣四縣交界處,素有“雞鳴聞四縣”之稱。省道327公路橫貫境內,即將改建成一級公路,西通寧連高速公路,向東40多公里與沿海高速相連。全鎮30.1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兩個居委會,1.8萬人口。
石湖歷史悠久。清末民初,它風光過、顯赫過、繁華過,曾一度譽為“蘇北小上海”,後又寂寞了許久。石湖鎮是辛亥革命志士張大卓先生的故鄉,也是國民黨元老顧祝同先生的出身地。清時設過都司衙門,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名聞遐邇的“石湖鄉師”亦由此創辦。解放後,省農林廳在此創立石湖果園,一度稱做“石湖農藝場”,專事栽植果樹。三中全會後,改為石湖鎮。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石湖責無旁貸地成為漣水對外的視窗。在古風綿延的石湖街周圍,栽植連片果園近3000畝,大部分是蘋果、蜜桃和豐水梨,而果園更是視窗中最美的風景。 “人間四月芳菲盡”,陽曆四月初,粉紅的桃花、潔白的梨花和蘋果花競相怒放,嫩蕊搖風,芬芳馥郁,方圓數里都瀰漫著沁人心脾的清香,漫步花海,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恍若置身仙境。為了把這美麗的風景展示給世人,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全力打造生態果園旅遊景點。專門聘請規劃部門,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為果園旅遊進行系統規劃。景點內共有12條路,分別為富士路、樂園路、果林路、常青路、情緣路、風水路、蘋果路、幸福路、桃源路、安農路、伊甸路等,景點內還有大卓亭、護果屋、快樂木屋和農家樂,還有一段蟠桃獻壽的美麗傳說。
在打造果園旅遊的同時,還深入挖掘石湖的文化底蘊,打造新石湖文化品牌。多方抽調人員、籌集資金,成立了文化民俗普查小組,在短期內將鎮域內的歷史掌故、名人事跡編列成書,並籌建文化民俗陳列館。具體從四方面做起:一是尋歷史古蹟。尋找民國時期,國民黨在石湖建立的“省立石湖鄉師”遺蹟。通過多方查找石湖鄉師的石牌已經在響水境內找到,正在想辦法索取。二是尋名人遺蹟。石湖鎮域面積不大,但出過多位名人,如參加過辛亥革命,黃花崗八十二烈士之一,23歲就英勇獻身的張大卓;有國民黨時期三軍總司令顧祝同。三是尋由來掌故。普查小組分村到戶,和本地高齡老人接觸,了解歷史傳說、掌故、村名由來。四是尋舊式物品。在各村聘請歷史文化普查員,走家串戶收集舊式物品:老照片、老式生活用品、老式農耕農具等。
石湖是古老的,更是年輕美麗的,熱情好客的石湖人民衷心地希望石湖-----能成為八方賓朋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的理想佳境。

發展前景

為了更好地做好學校的各種安全工作,確保學生的安全,石湖中學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狠抓安全工作。本周對學生宿舍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作了徹底地排查,以保證學生生命安全。同時,該校政教處為了積極回響並落實學校的有關要求於3月8日進行了一次全校性的安全疏散演練。在本次安全演練中學校進行了突擊性演練。從本次演練的過程來看,同學們的安全意識明顯提高,反映也比較快,本次演練比較成功起到了演練的目的。在以後的工作中,石湖中學將積極組織形式各樣的安全活動,以保障全校師生的安全。

外界評價

家鄉在短短的幾年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之而來的是人們的生活跟著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人們日夜行走的陽光小道、大道都是用銀灰灰的水泥砌成,走在上面既舒坦,又快捷方便。田邊所有的溝渠換上了灰土的舊裝,披上了與道路一樣的衣服。以至於可以用身體裡的水一絲不苟地將碧藍的天空映入自己的身體,人們可以盡情地欣賞這一幅美麗自然的畫卷。溝渠里的水在夏天都會與它的夥伴們--秧苗、花草樹木一起嬉戲,直到太陽公公看累了它們之間的玩耍回家時才會停止。村里還建了一條直接通往城市的道路,公車也集聚較多,使人們的行便更加自如,想去哪就去哪......鄉村在不斷地變化,但人們也不甘示落。現在每家每戶擁有手機、電話、電視、電腦等多種電器......人們可以通過這些途徑與他人交談,通過廣播獲取新聞和其他信息。學生們每天騎著車在平坦的道路上,一路盡情的歌唱直到校園。學校的老師們也耐心的、變著法的教學生們知識。我們村大多戶人家已蓋起了一座新大樓,給我們村又增添了一澤新的亮點。整個村看起來更加新鮮、活潑了!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這個村哩;越來越多的人也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慕然回想過去,竟然會覺得那不是人生活的日子。在過去,無一條整齊平坦的道路,都是坑坑窪窪的,下雨天更是泥濘不堪,難以行走,天晴後至少需要一個星期才會幹。曾經有多少人因為路不好走摔個跟頭,有的因為這一摔,就把腰扭了、骨折了或者舊病復發,無情的傷害了許多人,令人憤恨但有很無奈。這裡的公民以前住的都是草房,也就是用草和泥土蓋成的。這樣的房子一到下雨天就會看到一屋子的水,且不涼快也不暖和。以前也沒有電話、手機、電視.....以前的日子與現在的日子相比簡直不堪一擊。
我們如今過上了以前根本無法想像的日子,我們多開心那
。講了這么多有關我們過上好日子的事。那么這些又是誰給予我們的呢?其實,我們能夠生活的如此美好,我們生活的源泉都是來自於黨一點一辛勤地積累。他們不怕辛勞,不怕艱難,絞盡腦汁,為的就是讓每個公民走上富裕的道路。今年是我們偉大黨的九十周年,我想在此對我們偉大的黨領導們說:“你們為人民所做的貢獻,人們永遠銘記在心。也非常感謝你們,是你們所有偉大的精神在不斷賦予我們快樂的心靈。作為中學生,我們一定會好好學習,並繼續傳承偉大黨的精神。長大以後,與黨一樣,為人們創建更美好的明天,甚至更美好的未來!我永遠愛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