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許都故城

漢魏許都故城

漢魏許都故俗稱張潘古城,位於許昌縣張潘鎮古城村東南0.5公里,系周時許都故城許昌治所。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到許後,對原城宮室、殿宇、糧倉武庫、街道、園林等進行了大規模改建擴建,形成了漢魏許都故城的恢宏景觀。

故城分為內外兩城,文化層堆積層厚約6米,上層為漢魏文化層,中層為西周戰國時期文化層,下層為二里崗文化層,內涵豐富。其出土文物有漢朝銅鼎、銅矛等,以及曹魏時期大型行軍造飯鍋等建築物件。尤其是戰國玉璧、漢魏時期建築物件四神柱礎,均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極其珍貴。

許昌漢魏故城不但為我們提供了研究三國文化的史料佐證,也為文物研究展示了大量素材,具有極高文物價值。作為中國古代早期都城的典型代表,它對我們研究中國建築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魏許都故城
  • 級別批次: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所在地區: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張潘鎮
  • 批准文號:國發(2013)13號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編號:7-0328-1-328
  • 時代:漢、魏
  • 地理位置:許昌市建安區張潘鎮古城村東南
漢末雖風雨飄搖,但作為一個國家的首都,三國時期許都城池建得相當有規模。城內的建築除街道、民宅、官署外,著名的有許昌宮、京福殿、承光殿、永始台、毓秀台、丞相府等。許昌宮是漢獻帝臨朝聽政及后妃居住的地方。景福殿始建於魏明帝曹睿太和六年(公元232年)。《三國志·明帝紀》載:“九月,行幸摩陂,治許昌宮,起京福、承光殿。”宋《太平寰宇記》云:“京福殿在許昌故城西南隅也,魏明帝所建,資費值八百餘萬。”《洛陽宮薄》曰:“許昌景福殿七間。”永始台是許昌宮建築群的一個組成部分,建在御花園裡。黃初五年(公元224年)魏文帝曹丕東巡,偕郭皇后就住在這裡。皇城西南隅有一個高台叫毓秀台,是漢獻帝祭天地的地方。現台高1.5米,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
如今,許都故城遺址雖然早已闢為田園,但高出平川約3米、占地30多公頃的城池,以及城垣輪廓線依然清晰可見。據勘探,故城分為內外兩城,外城周長約7.5公里;內城系皇城,在外城的東南隅,呈方形,周長1.5公里,占地面積1.44平方公里,文化層堆積層厚約6米,上層為漢魏文化層,中層為西周戰國時期文化層,下層為二里崗文化層,內涵豐富。其出土文物有漢朝銅鼎、銅矛、馬銜車飾司馬將印、部曲印、箭鏃刀劍錢幣曹魏時期大型行軍造飯鍋、磨米的碾、耕地的犁鏵及建築物件等,尤其是戰國玉璧、漢魏時期建築物件四神柱礎,均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極其珍貴。
千百年來,許都故城雖然僅存遺址,但由於它是一代王朝的象徵,特別是我國封建時代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雄踞許昌的25年裡,挾天子以令不臣,使節鉞征伐四方,大興屯田,廣攬賢才,革新吏治,發展生產,使這裡成為三國時代北方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成就了統一北方的霸業,開創了“一代風骨、百世流芳”的建安文學,不僅被歷代人所敬仰,也是我們許昌人談起三國文化永恆的話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